分享

莼鲈旧梦 | 豆腐干的三重变体:白干、香干与臭干

 十一贝子 2023-05-25 发布于北京
巴东豆腐干
原文发表于《北京晚报》2023年4月29日第14版《五色土·知味》副刊。
豆腐干是普通豆腐的衍生品,制作工艺相似,主要差别在于成型时压榨的力度更大,挤出更多的水分,有时候还会摊在簸箕上晒一下太阳,变得更干硬一些,导致口感、味道与豆腐大相径庭。行家测算,一斤黄豆大约可以出四斤嫩豆腐,却只能做两斤半豆腐干。
传统作坊制作的豆腐干
白干炒青椒
白干是豆腐干初始的状态,干干净净,除了豆香,别无味道,为进一步加工提供余地。白干与肉一起红烧,相互滋润,香腴可口。白干切薄片,代替肉丝炒青椒、炒芹菜,是下饭的好菜。西南地区喜欢用炭火烤白干,表面焦黄,刷上酱料,颜色和口味都堪比烤肉。
兰花干
在白干两面分别斜切平行的刀纹,拉开后化身为漂亮的镂空图案,略微风干,下油锅炸,再加调料烧熟,便成了兰花干,丝丝入味,口感软韧,内含汁水,比肉还好吃。
大煮干丝
扬州、淮安一带将白干切成细丝,用鸡汤煮了,加熟虾仁、豌豆苗、火腿丝,便是一道大煮干丝。也可以将干丝直接用开水连烫三遍,软熟后加酱油、香油、醋、糖、料酒、海米、姜丝、香葱等拌匀。前者醇厚浓郁,可作为汤菜上席;后者清爽细腻,宜充小吃。
香干
将白干放入特别调配的汤锅中卤熟,或者将豆腐加料煮透后再压制,可做成香干。卤汤中需加八角、花椒、小茴香、陈皮、桂皮和五香粉等多种调料,辅以老抽酱油,成品颜色黝黑,口感紧实,耐嚼耐品,回味绵长。江浙地区喝茶的时候都喜欢吃点香干,因此又称之为“茶干”,是很多地方的特产。
汪曾祺先生文章曾经介绍故乡高邮有一家“连万顺”酱园,老板善于经营,货真价实,不但出产上好的酱油、豆酱、醋和酱菜,还创制出一种茶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心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这么好的东西,后来消失了,有人问连氏后人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苏州卤汁豆腐干
苏州的卤汁豆腐干与寻常的香干不同,块小,绵软多汁,油光可鉴,以甜味为主,有点像蜜饯。
香干炒腊肉
香干同样适合切片烹炒和凉拌,上面点缀几片香菜叶更好。如果加一道熏制的工序,便成了熏干,比普通香干多一股烟火气息,与腊肉同炒,风味独特。如果卤制的时候加辣椒,即为辣干,比风行一时的辣条好吃多了。
香干切丁,可以成为许多菜品的最佳配搭。《红楼梦》中凤姐向刘姥姥吹嘘的茄鲞需要加入“五香腐干丁子”,指的就是香干丁。以前我在外地上学,临行前我父母常将香干丁与肉丁、香菇丁加甜面酱同炒,装在玻璃瓶中,不易腐坏,可以带在路上连着吃好几天,用来拌米饭或者夹馒头都很香甜。
安徽无为臭豆腐干
臭干与臭豆腐一样,都需要放进臭卤中浸泡,独具一种白干和香干所没有的奇特鲜味。作家刘绍棠先生小时候是一个放牛娃,他在散文中回忆自己有时候拿两个铜板去集市上,用一个铜板租一本《三国演义》之类的古书,用另一个铜板买一块臭豆腐干,切成许多小方丁,在放牛的时候,用一根针戳着吃——看一页书,吃一小丁。我小时候对此作风大为激赏,也经常买一块臭豆腐干,效仿先生的方法,切丁,戳上牙签,边吃边看书,弄得家里的好些藏书都染上一股怪味。
大排档上的油炸臭豆腐干
臭豆腐干油炸后滋味更好,只是气味也更加浓烈。南方城市往往有许多专门炸臭豆腐干的小吃摊,周围总是弥漫着一股难以描述的味道,隔着两条街都能闻到。嗜之者觉得美不可言,往往寻味而上;厌之者觉得恶心欲吐,只好掩鼻而逃。在小摊的前面,不时可以见到一两位穿戴时髦的妙龄女郎,翘着纤纤玉指,手捧一碟裹了辣椒酱的油炸臭豆腐干,正忙不迭地往嘴里送,全然顾不上保持矜持的淑女风度。
我有一位长辈,酷爱吃豆制品,经常让家人买来许多白干、香干和臭干,装满一大盘,旁边放一碟酱醋,一边蘸食,一边喝酒,细嚼慢品,恬然自得,其中乐趣,非满汉全席所能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