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莲古诗四首赏读:此花不与凡花同,昼夜开合吹香风

 茂林之家 2023-05-26 发布于湖南

古诗中的睡莲:一窗明月凉于水,梦醒香闻子午莲

关于睡莲,一般传统认为是印度的原生品种,和莲花荷花的区别在于,睡莲的花和叶子都漂浮在水上,不像荷花挺出水面,且睡莲的果实是半球状,里面含有种子,不像荷花的果实和种子挺立出水面。

但是中国自古就没有睡莲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先秦神农本草,就记录了睡莲科的芡实,也就是鸡头米,且从秦汉以来,就是蔬菜,粮食,药材兼具的植物佳品。芡的叶子浮在水上,叶子大而圆,只是叶子上面布满勾刺,花朵像荷花睡莲且艳丽。且因为芡实产量小,且采摘不易,味道滑美,营养价值高,在唐朝就作为贡品。只不过这种芡,只生长在水泽地带,不像荷花适应性强,利用价值更高。

既然睡莲科的芡实在先秦都存在,那么能否找到古代睡莲的踪迹呢?

实际上睡莲先秦就有,只是将它归之为水生苹类。

古代的苹,是指的无根而水生的植物。而荷花和苹的最大区别,荷花是多年生根系水泽草本,经济价值完胜苹类,所以就算苹类或者芡实开很美的花,也很难和荷花做影响力的比较。

那么还有一个字“萍”,其实在古代,苹和萍的书写字形是有巨大差别的。苹写作“蘋”,而萍没有繁体字,从字形上看,可以看出苹应该是生长在水泽边的植物,而萍更加漂浮细小,随波逐流。

《孔子家书》里记载楚昭王渡江时,发现江中有一团奇异的东西向船头靠拢,打捞出来一看,是一种奇特的植物和果实,因为人们很少见过,所以不敢吃,就让人去问在鲁国的孔子,孔子见多识广,说这是大萍。

南北朝著名医学家植物学家陶弘景曰∶水中大萍,五月有花白色,非沟渠所生之萍。楚王渡江所得,即斯实也。”强调了这个大萍和普通的萍的区别在于大。

明朝的李时珍根据古籍和现场查看鉴定,认为古代的大苹,是“其叶径一、二寸, 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蹄者也。”而先秦楚怀王在长江中看到的团簇随着江水飘过来的,有着红色果实的水生植物,就是大苹。那么这个鲜明的叶子特点,圆形,有裂口,像马蹄,水上浮生,果实褐红色伴生在叶子中间,这就是睡莲。

如果楚昭王时代,可能描述有误,没准是芡实,那么南北朝时代,这个五月开白花的睡莲是确实存在在古中国的。是白色的睡莲。

当然佛教自汉朝就流传进中国,南北朝时代的睡莲,有可能是随着佛教和中西文化贸易的交流来到中国,不过以陶弘景的论述,这种大苹并不稀奇。野生水泽常见,也令人质疑这真的是印度传过来的?

唐朝是个开放的朝代,玄奘西天取经,很多天竺僧人以及西域商人也往返中国。其中势必有花卉交流。根据现代植物学家研究,那个时候,印度所钟情的佛教莲花,并不是荷花,而是睡莲。其中“青莲”这个词,是随着佛经传入中国,且受到人们的推崇。李白自号青莲居士,

青莲,一种睡莲。花瓣狭长。印度人认为具有伟人眼睛的特征,所以用来形容佛的眼睛。《维摩诘所说经.卷上》:”目净修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那么青莲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颜色呢?就是紫色睡莲,未开时,花苞青色带紫,开放时深邃艳丽。用来形容眼睛,神秘而神奇。况且印度崇尚深色的眼饰。

“遗庙青莲在,颓垣碧草芳。

无因奏韶濩,流涕对幽篁。“ 唐 · 温庭筠《题翠微寺二十二韵(太宗升遐之所) 》节录

唐朝的皇家寺庙,往往是为宫廷服务,比如这个翠微寺,就是给太宗皇帝停灵过的地方。因为帝王升天,需要超度。又或者这种寺庙建立在帝王陵寝的附近,但是随着岁久年深,过往人少,问津乏人,逐渐荒芜。

晚唐温庭筠游历时,看到的景象是,庙宇中的池塘,还养着紫色的睡莲,倾颓的院墙边长满了荒草,一代豪气的帝王长眠于此,只供后来不多人,比如温庭筠的祭奠,只看到无边的竹林,生死寂寞。而温庭筠处在国力衰微的晚唐,这种末世难挽,伟人不再的悲哀萦绕心头。国无明君啊。

那么这里有青莲,很容易想到曾经这里的富丽,香火鼎盛。因为唐太宗时期,唐朝向上而繁荣,万国来朝,不乏异域的僧人和名花。

白色的睡莲在中国固然是水泽常见之物,但是印度僧人在中国寺庙里栽种象征佛教的睡莲,才是稀奇,这是因为印度睡莲的花色品种多,且因为长期人工选育培植,更具有观赏性。

“深山草木自幽奇,四色荷花世所稀。

孤独园中瞻佛眼,凝祥池上捧天衣。

白公没后禅林在,王俭归来幕府非。

水冷风高人不到,却怜鸥鸟日相依。”北宋 · 张舜民《所寓开利寺小池有四色莲花青黄白红红者千叶皆北土所未见者也惜其遐陬有此异卉 》

开利寺在无锡,南北朝时代的南朝梁武帝时代,笃信佛教,这里是被杜牧形容成四百八十寺的佛教胜地。到了唐宋两朝,很多寺院拆除荒废,但是开利寺却保存了下来,且保留着原来的寺庙水池睡莲品种。

宋朝人张舜民来到这里探幽时,发现了奇迹。因为这里的水池里,养着四色莲花,有紫色,黄色,红色,白色。

但是这里明显都成了古迹,水冷风高,乏人问津,只有野生的鸥鸟相伴。

“我爱莲花生净域,七宝池中开四色。

其花朵朵大如轮,来者于斯孕灵质。

此花不与凡花同,昼夜开合吹香风。

八功德水恒充溢,碧叶旎旎花丛丛。”元末明初 · 释宗泐《代赋爱莲歌 》

如果说周敦颐写的爱莲说是荷花赋,那么这位元末明初的僧人写的则是睡莲赞美歌。

我爱的莲花生在天国净地,在佛家的池塘中开出四种颜色。

它的花开朵朵,大如轮子,当然这个轮子是什么车子上的轮子值得商榷。

这种花和别的花不一样。它是昼开夜合,香风细细。

昼夜开合是个互文词组,因为押韵的需要。这是睡莲显著的特点,白天开花,晚上闭合。

那么到了明朝,睡莲就更为普及,佛教寺院里是有着印度血统的四色睡莲,而民间水泽多有传统的白色睡莲。不过此时它有非常文化的中国名,叫作“子午莲”。

从大苹转化为莲花,肯定是有佛教的功劳,提升了睡莲的知名度。

叫子午莲,也就是白天开花,夜晚闭合休眠的莲花,以区别荷花。

到了明清两代,道教,民间用睡莲的药性给人治病。清热,镇定,解小儿惊风。

“蕉扇匡床称小眠,碧纱如雾影婵娟。

一窗明月凉于水,梦醒香闻子午莲。”清 · 张问陶《夏夜 》

睡莲也开始进入普通人的庭院池塘。小巧,芬芳,且花期长,是池塘重要的装饰草本。

比如这夏天的晚上,院子里有一方小池塘种植着睡莲。

一窗明月如水,睡在室内的纱帐里,也闻得见睡莲幽幽的香气。

那么绝大多数睡莲是白天开放,夜晚闭合,但是到了凌晨,有些睡莲又会慢慢展开花蕊,进行新一轮的缓慢展开。

张问陶所闻见的是凌晨拂晓的睡莲花香,馥郁清香,幽幽动人。

你还知道睡莲哪些典故,哪些历史?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