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某某,女,56岁。 初诊(2009年9月17日) 排便困难二十余年。目前大便3-4日一行,质干结,排便困难,需服用肠清茶、番泻叶等泻药,方可排便。有时服用泻药后尚需用手指协助排便。舌质红,苔黄,脉弦细。1月前外院排粪造影示:直肠前突1度,直肠内脱垂。此乃阴虚肠燥,失于濡润,腑气不运所致,治当滋阴生津润肠通便。方拟方用叶天士肠痹汤加减。 处方: 白术20g 南沙参20g 生地黄20g 太子参20g 玄参20g 天冬20g 麦冬20g 石斛20g 当归20g 枳实15g 瓜蒌仁20g 火麻仁20g 十四剂。水煎,每日2次, 二诊(2009年9月28日):服前方后大便困难缓解,排便每日1-2次,质软成行,食纳差。舌质淡红,苔薄。此肠燥得润,腑气得通,治守原法,原方加减续服。 处方: 白术20g 南沙参20g 生地黄20g 太子参20g 玄参20g 天冬20g 麦冬20g 石斛20g 当归20g 瓜蒌仁15g 杏仁10g 桔梗10g 焦山楂10g 焦神曲10g 十四剂。水煎,每日2次,煎服。 按语:本案所患系便秘。病历20余年,初诊时大便3-4日一行,质干结,排便困难,需服用肠清茶、番泻叶等泻药,方可排便。有时服用泻药后尚需用手指协助排便。此乃阴虚肠燥,失于濡润,腑气不运所致,治当滋阴生津润肠通便。阴虚肠燥是其中一种常见证型,常兼热,而为燥热证。本病阴虚肠燥症状较典型,有腹胀等轻度腑实证,但热象不显。故治疗重在滋阴增液润肠,兼以通便。服药一周后肠燥得润,腑气得运,故去枳实,火麻仁,再加消导药以防滋阴增液药碍胃,续服巩固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