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教探索,2023,(01),44-50+93,转载自高教研究前沿 摘要:扎根理论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传入我国,以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主体形成两个主要的质性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学术共同体,对扎根理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与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扎根理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现状,选取应用扎根理论开展研究的论文作为分析样本,从研究问题、数据来源、数据分析和理论形式四个方面对样本文献中应用扎根理论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扎根理论主要被应用于师生行为及互动等领域;以访谈作为数据收集的主要方式,数据收集过程受定量研究影响;数据分析过程并未严格遵循扎根理论数据分析的程序;以生成实质理论为主,兼有理论演绎的形式。从整体操作过程来看,研究人员倾向于将扎根理论作为一种资料分析手段、工具,而不是作为一种整体方法论。从应用价值的角度看,将扎根理论应用于高等教育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高等教育实践的认识,发展高等教育理论。 关键词:扎根理论;高等教育研究;应用现状;应用价值 基金:广东省社科规划2021年度一般项目“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广东探索及其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D21CJY21);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项“省域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效现实样态及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9GXJK262)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袁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郑文,惠州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广州/510631) 参考文献 [1] [19]袁振国.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3):4-17,168. [2] 高耀明,范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1979-2008:基于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新)“高等教育专题”高被引论文的内容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0(3):18-25. [3] 王祖林,王万智.创新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2,(11):7-11. [4] 安塞尔姆·施特劳斯,朱丽叶·科宾,著.质性研究入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M].吴芝义,廖梅花,译.台湾:涛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 [5] 沈茜,卢立涛.扎根理论在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与反思:基于文献和实证研究的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06):47-55. [6] 薛晶心.扎根理论方法与高等教育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1(6):85-88. [7] KIRK N,STADEN C.The use of grounded theory in accounting research[J].Meditari Accountancy Research,2001(9):175-197. [8] BARNEY G.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1967:1-35. [9] 巴尼 G.格拉泽,著.扎根理论研究概论:自然呈现与生硬促成[M].费小冬,译.社会学出版社,2009:9-37. [10] SBARAINI A,CARTER M,EVANS W.How to do a Grounded Theory Study:a Worked Example of a Study of Dental Practices[J].BMC Med Res Methodol,2011:128. [11] 伍威·弗里克,著.扎根理论[M].项继发,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21:1. [12] 凯西·卡麦滋,著.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边国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13] 吴肃然,李名荟.扎根理论的历史与逻辑[J].社会学研究,2020,35(2):75-98. [14] STOUGH M,LEE S.Grounded Theory Approaches Used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Methods,2021:1-13. [15] 陈向明.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1):2-15. [16] 陈向明.范式探索:实践—反思的教育质性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8(4):40-54. [17] 郭欣,陈向明.教育质性研究的本土化探索:第二届“实践-反思的教育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6):80-84. [18] 袁振国.中国教育需要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 (2):3. [20] 程建坤,陈婧.教育实证研究:历程、现状和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3):150-158. [21] 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39-144. [22] 张应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范式冲突与超越之路:兼谈高等教育学的再学科化问题[J].教育研究,2014,35(12):13-23. [23] SUDDABY R.From the Editors:What Grounded Theory Is Not[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633-42. [24] 朱丽叶·科宾,安塞尔姆·施特劳斯,著.质性研究概论[M].徐宗国,译.台北:巨流图书,1997. [25] 胡姣,张文兰,陈思睿.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归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2):36-43. [26] 于苗苗,马永红.基于扎根方法的工程硕士消极学习体验归因分析[J].高教探索,2017(3):91-95. [27] 韩力争,傅宏.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的扎根理论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4):88-92. [28] 曹爱华.当代女研究生成就价值观的扎根理论研究[J].高教探索,2008(1):46-49. [29] 畅军亮,吴丹.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以X大学为例[J].高教探索,2016(8):62-65. [30] 朱炎军.高校卓越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结构模型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J].高教探索,2021(7):57-64. [31] 许迈进,章瑚纬.研究型大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学能力: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探索[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4(2):5-15. [32] 毛智辉,眭依凡.高校教师韧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J].江苏高教,2018(8):74-79. [33] 王俊.跨学科教学团队中的大学教师发展[D].南京大学,2017. [34] 郭泽德,白洪谭.质化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质化研究论文精选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179. [35] 陆国栋,赵燕,赵春鱼.基于扎根理论的工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40所高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报告文本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5):58-64. [36] 刘艳春,张庆普,李占奎.基于扎根理论的MOOC在线深度互动影响因素[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5):64-73. [37] 欧阳硕,胡劲松.从“相安的疏离”到“理性的亲密”: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导学关系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10):55-62. [38] 朱丽叶·M.科宾,安塞尔姆·L.施特劳斯,著.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M].朱光明,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30. [39] CORBIN J,STRAUSS A.Grounded theory research:Procedures,canons,and evaluative criteria[J].Qualitative Sociology,1990:3-21. [40] HSIEH H,SHANNON S.Three approaches to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J].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2005,15(9):1277-1288. [41] 苗学玲,解佳.扎根理论在国内旅游研究中应用的反思:以旅游体验为例[J].旅游学刊,2021,36(4):122-135. [42] 赵彩霞,眭依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创新影响因素探究:基于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访谈的研究结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7):60-64. [43] BRYANT A,CHARMAZ K.(Eds.) The SAGE handbook of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grounded theory[M].Sage Publications,2019:441-446. [44] 陈向明,王富伟.高等学校辅导员双线晋升悖论: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教育研究,2021,42(2):80-96. [45] 苏洋,赵文华.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学术创业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9):36-42. [46] DETERDING M,WATERS C.Flexible Coding of In-Depth Interviews:A Twenty-First-Century Approach[J].Sociological Methods & Research 2021:708-39. [47] GREGORY J,JONES R.'Maintaining competence’:a grounded theory typology of approaches to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J].High Educ,2009:769-785. [48] 王宁.走出质性研究的三个误区:论青年研究的规范化[J].青年探索,2022(3):49-60. [49] CLARKE A.Situational Analysis:Grounded Theory After the Postmodern Turn[M].Sage Publications,Inc 2005:xxii. [50] STROM K.Teaching as assemblage:Negotiating learning and practice in the first year of teaching[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5:321-333. [51] 蒋铁汉.从宏大叙事走向微观见著:质的研究方法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大学教育,2010(3):34-37. [52] 姚计海.教育实证研究方法的范式问题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3):64-71. [53] 薛晶心.扎根理论方法与高等教育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1(6):85-88. [54] 解德渤.论我国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图景:基于知识社会学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7):58-66. [55] 祁占勇,任雪园.扎根理论视域下工匠核心素养的理论模型与实践逻辑[J].教育研究,2018,39(3):70-76. [56] CHARMAZ K,THORNBERG R.The pursuit of quality in grounded theory[J].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sychology,2021:305-327. [57] 朱德全,曹渡帆.教育研究中扎根理论的价值本真与方法祛魅[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1):67-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