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浸式文旅丨云南“泼水节”沉浸营造重构“彩云之南”文旅发展新动能

 文山书院 2023-05-27 发布于湖南
图片

c.cn/mmbiz_png/OCDVv33lKDB8RpH0J6vz7RatJdWrMcX5bfheBXUJAmKPibgMjAicLVU57rIqibtyg31VY4WC6zVk2NfZl9kjIzeyw/0?wx_fmt=png' data-nickname='沉浸城市' data-alias='ImmersiveCity' data-signature='中国沉浸城市创意营造学术智库' data-from='0' data-weui-theme='light' data-origin_num='175' data-is_biz_ban='0' data-isban='0' data-biz_account_status='0' data-index='0'>

图片

【温馨提示本文在参考文献基础上经平台责编重新整理,如有转请注明出处。文献参考来源:沉浸城市;本报记者.郭瑶.储东华.云南旅游:“开门红”后如何“持续红”[N].云南日报,2023-02-09(006).;本报记者.朱海.王欢.云南旅游加速迈向综合消费经济[N].云南日报,2023-02-15(005).;央视新闻;云南发布;北大纵横;昆明金地自在城;红塔文旅





据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期间,云南共接待游客4500多万人次,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均列前三。云南旅游并不是突然火起来的,但再次火爆的旅游,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人们依然向往那个“有风的地方”。

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静谧唯美的桃林-普者黑,到国产奇幻剧《司藤》,再到当下爆火的《去有风的地方》,从旅游到旅居,云南已经成为大多数人首选的目的地。随着云南“泼水节”的爆火,云南旅游“热”更上一层楼。“春风”已至,旅游业加速回暖。如何抓住这一契机,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不断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培育文旅新业态,塑造发展新优势迫在眉睫。对此,云南提出加快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

INTRODUCTION

一 · 云南“泼水节”爆火,打造现象级旅游热

泼水节不仅是中国傣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新年节日,也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公历4月13日至15日,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泼洒吉祥幸福水,共庆傣历新年。

图片

(图片:云南泼水节丨来源:央视新闻)

泼水的方式、位置十分讲究,所用的水也一定要是清洁干净的水。现在的泼水节一般分为“文泼”和“武泼”。文泼遵从传统,大家撩撩水开心一下;而武泼秉持“泼湿一身,幸福一生”的原则,只要加入战局,就会无差别攻击。泼水节是个自由的节日,但参与其中也要讲究规则:比如,不可以泼脏水,脏水不是祝福;泼水节免不了湿身,女生参与其中的话要谨慎穿着;被泼水的人不可以生气,因为此时泼出去的水是一种祝福,如果生气就相当于把福气拒之门外。众多网友对泼水节的热情不减,云南也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欢迎各地游客共度佳节,云南各地文旅局长也“卷”起来,纷纷出镜为家乡代言,向各地网友发出邀请。芒市文旅局长杨燕身穿民族服饰,和当地群众一起跳起傣家舞蹈,欢迎大家来过泼水节。泼水节来临前,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专门创作泼水舞曲《up耿马》,用欢快的风格和动人的旋律向广大网友发出“邀请”。网友纷纷表示:“音乐一响,想泼水的心就开始躁动起来了。”

飞往云南的航班上,乘务员身着民族服饰,向旅客讲解泼水节的由来,介绍孔雀舞、傣剧等非遗文化,还赠送孔雀公仔、傣族香囊等小礼品,让乘客感受满满的云南风情。同时,为了保障游客安全,云南多地加强警力,还开通泼水节公交专线,方便游客往返现场。

图片

(图片:云南警方提示丨来源:央视新闻)

今年以来,旅游业强劲复苏,泼水节的到来,更带动了云南的文旅市场。在云南的西双版纳,随着泼水节的到来,西双版纳的傣装市场也开始热闹起来。每到泼水节,傣族同胞都会身着傣装去参加热闹的民族活动。在云南景洪布料市场,来选购布料和定制傣装的顾客络绎不绝。

图片

(图片:云南西双版纳衣服店丨来源:央视新闻)

数据显示,进入3月以来,每天有超10万游客涌入西双版纳。“今年西双版纳全年都是旅游高峰期。”这是多家旅行社对西双版纳旅游的共识。在云南芒市等地,客流也出现了小高峰,助推文旅经济回暖。

二 · 云南旅游“开门红”原因分析

(一)天时给力,风口起飞

春江水暖鸭先知,疫情管控放开,旅游行业触底反弹,文旅消费需求剧增。云南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云南旅游好品牌、好品质的硬件条件。站在风口,云南旅游春节爆火还需一个好时机。

图片

(图片:西双版纳告庄星光夜市丨来源:云南发布)

长期以来,地理气候条件优越,避暑、避寒也是很多游客选择云南的原因之一。还记得吗,2022年夏天,全国各地高温笼罩,云南大部分地区温度不超30℃,“凉凉”温度吸引了刘亦菲、李现、景甜、赵露思、欧阳娜娜等流量明星和名人。

尤其是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在家门口转悠了3年的我们谁不向往“诗和远方”?山清水秀、文化多样的云南,正适合来一场节奏舒缓、温暖治愈的散心游、文化游。

(二)地利彰显,交通支撑

随着弥蒙高铁、大瑞铁路大保段建成开通,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运营,新昆楚大、玉楚、大漾云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云南交通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断提升,越织越密的路网也让云南旅游更加便捷。

图片

(图片:弥蒙高铁丨来源:云南发布)

云南省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面对传统观光旅行逐步向自驾游、深度游、品质游等方向升级,云南文旅企业组织了一批春节自驾游活动,同时迭代产品业态,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经纬,串联全省精品旅游资源,积极创造更多看点、亮点、卖点,带动云南文旅产业快速恢复发展。

(三)彩云之南,文化瑰宝

彩云之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人文资源中的古城古镇、传统村落是极具特色的文化瑰宝。大理古城,承载了云南1400多年的历史更迭,城内呈棋盘式布局,文艺青年在这里追求自由;剑川沙溪古镇,一道茶马连千古,风华不绝述沧桑;巍山古城,现代文明与南诏故都,古今的碰撞更添一份神奇色彩……在市井长巷间,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游客漫步在云南的小镇,感受脱离闹市的静谧,把诗与远方当成现实生活来过。

图片

(图片:云南图片丨来源:云南发布)

古镇烟火气,最抚游人心。今年春节期间,腾冲市和顺古镇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古镇里人头攒动,游人如织,人气满满,琳琅满目的旅游特色商品、风味独特的特色美食、丰富多彩的“遇见和顺”玩转新春系列节目,让游客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春节期间,和顺古镇日均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客栈住宿率接近100%。

在云南建水古城,耍龙、舞狮、跳响杆……轮番上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演出,烘托出浓郁的节日氛围。近年来,休闲度假型旅游消费越发普遍。这也就意味着游客对自然风光和人文体验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着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让云南的自然资源优势日渐成为竞争强势。傣族嘎光舞、目瑙纵歌、彝族左脚舞……民族风情“溢出屏幕”的云南打跳,让一个人来也行、一家人来也可、一群人来更好玩,多元化的旅游体验让云南成了以全业态产品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先行区。

图片

(图片:西双版纳车站丨来源:云南发布)

(四)铁拳出击,政府治理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云南坚持了多年的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在今年春节期间再发力,发布16条《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若干工作措施》,从市场监管、违规查处、行业诚信、案件曝光、劳动用工、执纪问责等方面进一步巩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成果。在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方面,云南先后提出了用“史上最严”22条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措施、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旅游革命九大工程”、开展旅游市场整治“铁拳行动”等硬招狠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变相强迫游客消费等严重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打击旅游市场违法犯罪行为,并定期公布典型案例,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震慑,不断提升云南旅游市场的规范化水平。

三 · 云南旅游如何持续“红”

(一)完善服务,提升体验

2月7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通知,决定对云南省2023年1月投诉排名靠前的19家旅行社实施重点监管。通知要求,属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对重点监管名单所列旅行社进行约谈整改,列入州(市)红黑榜的“黑榜”,并将重点监管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送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综合执法监督局。

加强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引导和激励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等级旅游民宿等市场主体增强质量兴旅、质量强旅意识,加快理念、技术、服务创新,增强旅游服务效能和体验。优化完善餐饮、住宿、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景区景点配套设施更新提升。加快旅游标准体系建设,积极申报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和国家级全域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制定品质游线路、旅游投诉处理、新业态认定、特色小微涉旅企业认定等一系列标准,构建云南旅游标准新体系。

(二)文旅融合,绽放华彩

春节前夕,《去有风的地方》持续热播,让云南的风景、美食以及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走入观众视野。据飞猪平台统计,该剧开播一周,云南相关搜索量暴涨,其中“大理”增长近2倍。线上传播扩大发酵,线下热度持续攀升。整个春节假期,大理白族自治州共接待游客423.93万人次,同比增长219%。0好风凭借力,云南旅游出圈,并非偶然的火花。一直以来,云南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为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动力。围绕游客“求新、求奇、求知、求乐”愿望,深挖各地不同的文化遗产遗迹、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风土人情,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展现不同地域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创新型文化符号。围绕国际化、高端化消费需求,创新“三江并流”、香格里拉、茶马古道、丽江古城、哈尼梯田、澄江化石地、石林等世界遗产和国际文化品牌的保护与利用,为优质人文资源注入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标识。

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发展节庆旅游。近年来,云南重点打造提升了10项民族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包括:七彩云南(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暨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罗平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丘北普者黑花脸节、怒江傈僳族阔时节、大理“三月街”、红河哈尼“长街宴”。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不懈深化改革,着力走出一条旅游基础高端化、旅游服务智慧化、旅游营销国际化、旅游产品和业态特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图片

(图片:大理“三月三”赛马丨来源:云南发布)

(三)利用少数民族旅游资源,打造文化别样性

近年来,云南省坚持把促进旅游业发展作为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民族特色文化、增强各民族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抓手,推动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特色产业深度融合。

加大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依托大滇西区域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等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云南省作出了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决策部署,将其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云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环线的建设,将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品质,充分展现滇西大自然之美、生物多样性之美、民族文化之美,促进沿线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向康养型转变,并通过转移就业、一二三产融合等方式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加强民族特色旅游线路设计开发。近年来,云南省先后推出了“云南 10 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亲近自然·静心养性’云南80条文化旅游线路”“云南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主题线路,均广泛覆盖了16州市民族地区的特色文旅资源。例如,在“滇西·艺美云南之旅”非遗主题线路,游客可深度体验云南马帮文化及彝族、白族、纳西族等众多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可体验的省级以上非遗项目达40余项。这些民族特色线路,不仅为民族文化传播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也为旅游赋予了更绚丽的民族色彩。

推动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近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紧紧围绕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走出了“文化 + 旅游”“非遗 + 旅游”的别样脱贫致富路。如今,云岭大地上的白族扎染、彝族刺绣、傣族织锦等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的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产品,已作为文化旅游商品备受国内外游客喜爱。据不完全统计,云南全省民族文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生产销售企业已发展到7000多家,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文化产业,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据2018年统计,云南省旅游直接就业人数326万人,带动间接就业人数 590万人,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省吸纳就业人员的重要行业。

图片

(图片:《印象·丽江》实景演出丨来源:今日民族)






云南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在衣食住行、文化活动民风民俗沉淀了大量的文化成果,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景区景点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完全可以作为特色进行深入的发掘与展示。文化和旅游可以相得益彰,彰显云南的独特魅力。

事实上,随着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丰富,旅游对于经济的贡献比重加大,全国的旅游业态和经营模式都在不断创新,比如这两年火爆的露营+旅游、马拉松+旅游、康养+旅游、少儿教育培训+旅游。云南需要充分发挥自己自然资源的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色,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为出发点,着重开发不同客户群体的旅游新产品,行程旅游产业新的引爆点。最后,地方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角色可能需要更加导向性的政策和统一管理。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考虑与本地的乡村振兴相结合,增加旅游地区居民的收入,使本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得到实惠,同时也通过政策鼓励、采购第三方教培服务培训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服务,培育健康良性的市场环境。





【温馨提示本文在参考文献基础上经平台责编重新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