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05.28 缠论的弱点?

 我独醉了 2023-05-28 发布于山西

缠论是关于走势结构的理论。

走势的形成就像盖房子。缠论告诉了我们用什么样的积木搭什么样的结构是稳定的。

但是缠论并没有明确,这样的结构可以盖多高,是盖一层还是两层,三米还是五米?

缠论告诉了我们房子盖成的结构,这种结构是一种定性,而不是定量。

而且这种定性还有很大弹性,按照这一标准,一层楼是可以算作完工的,但是加建一层甚至加建两层也是没问题的,这就是背了又背的问题,明明盘整背驰最后还能走出趋势的问题。一层楼完工后顺手在旁边多建个杂物房总成吧,还是一层楼啊,缠论的基础结构并没有影响,这是中枢震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当下盖房子缺乏规划所致!开发商随心所欲。

缠论不是开发商,不是承包商,不是绘图方,但是使用缠论的人却是验收方!

验收方拿着缠论,对着走势就进行验收了!哎呀,你这里咋能多建个杂物房呢,你这里不能装电梯啊,你这里是天台啊,不能再加建了。这是很危险的

验收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活,缠论不是这样用的。

这是缠论的第一个弱点,超范围使用。

第二个弱点,是对当下走势的界限判定十分模糊。用盖房子的比喻来说,就是在多数情况下,当下没有办法准确划出这一栋房子与它相邻的那一栋房子之间的界限,就像薛定谔的猫,当下这栋房子同时处于完成与未完成之间,当下走势经常处于完成与未完成之间,只有当它与下一段走势完全能够划清界限的时候,我们才能才能像打开黑盒子一样,哦,这只猫是活的。而这个划清界限的时刻,走势可能已经飞远了。

盖房子是有封顶仪式的,我们知道,哦,房子盖好了。

缠论对走势结构也是有设置了封顶仪式的,叫做背驰,但是,这种仪式经常不靠谱。

当然,对这些弱点,缠论也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比如完全分类,比如多级别联立,同级别分解,但是,完全分类对算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即使能够做到完全分类,按照完全分类去操作,也不是通行无碍的。

真正的技术分析,它只是一个观察市场的角度,就像温度计观察水温是一样,温度计并不决定水温的涨跌,然而水温的变化和温度计的变化同步,水10°C时候测量,温度计显示是10°C;过了一下,温度计显示20°C,用手一摸,水确实比刚才暖和。大多初学技术分析的人,就会错误的认为,因为温度计的变化,导致了水温的变化,比如常见的“因为指标超卖,所以价格要上涨”,这也是那些痴迷某种技术分析理论的人,对待技术分析的逻辑。

----------------

缠论最核心思想就是"走势终完美",通俗点解释就是,股市的走势要么是上涨、要么是下跌、要么就是盘整,此外再别无其他。当然这种上涨下跌都是站在同一个视角来看的,这就是级别了。道理听起来总是很简单的,要炒股就站在自己设定的级别上观察股市,在下跌结束时买股,等上涨结束时卖股就行了。那么,现在的核心问题来了,就是如何判断上涨和下跌的结束?

缠论引入分型、分笔、分段、中枢、背驰等种种概念,其牛逼之处就是完全数学推理和完全量化,没有似是而非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最容易把缠论做成程序化和自动化交易的原因。

行情软件的各种指标选股,充其量只是源于经验和概率,其理论基础并不坚实。但缠论是因为有了一套可靠的理论和判断标准,一切的买入卖出止盈止损都变得那么有序,赢大钱亏小钱,长此以往,必能稳定赢利,将股市变成自己的提款机。

买点、卖点、级别,三个要素,对应买进、卖出、持股、持币四种状态,在缠论里面,至少有两种以上的方法,可以让你获得稳定的利润,下跌趋势底背驰、下跌盘整下跌底背驰、下跌+中枢+下跌底背驰,即使是在五分钟上,也至少有这三种固定形态可以获得无风险利润。话说一招鲜吃遍天,这都三招了,是不是该把银河系也吃了?

最好的操作,当然是踏准轮动节奏、抓住每一个级别的买卖点,这当然牛逼。

买卖点,级别。就是唯一,对于缠论的应用,短中长周期对应大小级别,老少通杀,问题是你有没有那种只做确定性交易的心性。

一二三买都是赌概率,赌级别内做空趋势动能的结束点,可是用来确定的位置的东西,比如顶底分型之类的,这些东西本身也是不确定因素的产物。

缠论里到处都是未来函数,分笔,分段,走势划分都是未来函数。缠论划分的核心思想就是用新的去否定旧的,新的笔未出来前,旧的笔就不能确认结束。线段也一样,特征序列分型就标志着新一段的形成,才可以确认就一段结束。同级别分解也是,只要反向同级别的走势出现,才能确认前一段同级别走势完成。

转折可以是标准背驰后转折,也可以也是小转大的转折,转折的级别和背驰的级别不一定相等。背驰可以当下区间套确定,但是背驰后不一定就同级别转折,理论上标准背驰后也只能保证和前一中枢形成扩展,也就是出现反向同级别扩展。因此,转折都是事后才能确认的,但是背驰可以当下确认。通过走势结构和MACD辅助就可以。

从一个最简单最微观的李彪定义分型说起,这样的三根无包含关系的K线是一个顶分型,中间那根的最高点是分型的顶点。请注意,顶部的那根是分型最高点,这个是由第三根K线的位置决定的,第三根K线走完那一刻决定的,如果第三根是其他样子可能就成不了分型,第二根也就不是顶点。第三根的情况决定了第二根的性质,也就是未来决定了过去,这个定义本身就是未来函数式的。

人们常说的“走势终完美”其实可以说是“走势始完美”。

2处作为左边一个上涨的终点,完美于此处。但实际上是在3处向下突破一跳的时候,因为形成了新的同级别的盘整,所以前面的上涨结束了,所以2是前面上涨的终点。2的意义,是由3赋予的;3决定了2的性质。4跌破的那一刻,2的性质又多了个当前下跌走势的起点……也就是未来走势决定过去的走势该怎样分类,定义本身是未来函数式的。

实际上,左边的上涨走势在 1 处就完美了,在1处形成上涨走势后,本身就是完美的了。而新走势形成的那一刻,本身就是完美的,随时结束都没问题,都是完美的。所以说走势始完美。“走势终完美”说的是“人总会死的”,“走势始完美”说的是“哇,生出来了,ta来到了世间”。看一分钟K也要等这一分钟走完才能下判定状态;你用突破一跳即改变走势,前面被突破的“关键点”也是未来函数式选取的。大均线小K线做法除了能更仔细观察结构,更重要的是在操作周期内,压缩了不确定状态的时间。编程回测的时候,通常都是用N-1来做判定,就是把不确定态压缩到一根K线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