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陈子庄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 || 我与陈子庄(连载一)

 吾影吾踪 2023-05-28 发布于四川
著名社会活动家
闫晓怀
谈1988年怎样让陈子庄艺术一夜之间“轰动京华”并逐步走向世界。

我与陈子庄素昧平生。得识先生,缘于其画作。
在我收藏的书画作品中,以陈子庄的作品稍具规模。在陈子庄先生去世9年后,我才有幸收藏他的作品。陈子庄生前一张作品也卖不出去,如今他的作品却是收藏界的热点,价值不菲。这个变化也许是从我23年前的一次偶遇开始的。
1985年春天,我去四川成都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的装备工作会议,下榻在市中心的东风饭店。会后,我与同事闲逛,在一条偏僻小街,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大小的画店,满墙的字画里发现一张花鸟画,颇有几分味道,作者叫陈寿岳。
我问店主:“可有更好些的作品?”
店主答曰:“陈寿岳老汉儿(四川话指父亲)的画,比他好几十倍。天下第一!”
好几十倍的画?天下第一?这评价震惊了我,令我兴趣大增。“他叫什么名字?”
“陈子庄。”
陈子庄,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名字,我接着问:“你有他的画吗?”
“没得。从这里向西走两条小街就是他的家。你到他家里看画吧。”
按照店主给出的地址,我和同事寻到这个神秘画家的家。
在陈子庄的儿子陈寿岳、陈寿民处,我看了兄弟二人保存的其父亲留下的300多幅遗作和近万张写生稿。这些画作的味道,与我在北京琉璃厂荣宝斋所见的作品,画风大不相同,让人耳目一新。画不盈尺,却用稚拙的笔触与色彩,天真纯朴地表现了大山大水之势,连蜀柏被风吹斜的姿态都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一时间从心底爆发的共鸣,掩盖了一切。
图片
陈子庄
细聊之下,才了解画家居然有传奇的人生。陈子庄,别号兰园,下里巴人、十二树梅花主人,晚年则在画上直书石壶。陈子庄1913年生于四川省荣昌县,1976年病逝于成都,终年63岁。陈子庄因家庭的影响,自幼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面牧牛、画画,一面拜当时著名拳师为师学武术,竟成西南地区武林高手。年轻时,陈子庄浪迹江湖,游览巴山蜀水,以拳术和卖画为生。他参加成都武术打擂,荣获金奖,受到当时四川军阀王瓒绪的青睐,成为王的坐上宾。曾奉命赴上海迎接黄宾虹游蜀,先后得到机缘,向大画家黄宾虹、齐白石等人学习。
他寄食于军阀门下,又参加青帮和袍哥会等江湖组织,以习武、习画广交各界人士,又与民主人士相往来,曾与章伯钧,张澜等民主党派人士结识,也曾掩护过当地中共地下党的活动。1949年,陈子庄被四川省省长王瓒绪任命为永川团区支队少将司令,后策动王瓒绪部队起义成功。1955年,他成为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国画组组长,1963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文革”时期,他的生活陷入困境,仅靠四川省文史馆美术研究员的一点微薄补贴养活全家,老妻疯癫、子女上山下乡,自己疾病缠身;春夏秋冬,阴晴冷暖,仅一件蓝布长衫遮身挡寒,几乎到了无米下锅、无衣换洗的地步。在这种无比困顿的情况下,他仍以极大毅力潜心于艺术。因为买不起宣纸,只要弄到纸张,便裁成若干小幅进行创作,无论是窗户纸还是小学生的练习薄,甚至捡拾包苹果的软纸,一并用来画画。陈的早期作品偏于清新、奇兀、险峻,晚年作品则日趋朴质、自然、幽微、绵邈,进入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层次。

图片

陈子庄旧居
他的作品、他的坎坷人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为他埋没民间、不为世人所识而扼腕叹惜。回京后,我千方百计筹集了6万块钱,在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张正恒教授、刘汉教授的帮助下,在陈子庄子女和学生田明珍、唐继民等人的鼎力支持下,于1987年3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陈子庄遗作展”。开幕前,在北京饭店西楼宴会厅,当年毛泽东主席举办开国大典盛宴的地方,举行了有500名中外记者参加的招待会,与会的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超过100人。遗作展开幕后,中国美术馆售票处门前排起购票长龙,工作人员说,这个展览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体展以后,参观人数最多的一个画展。国家四位副总理和文艺界知名人士吴作人、刘开渠、冯其庸、启功、吴冠中、黄苗子等对展览作了高度评价。

图片陈子庄授课

自此,陈子庄作品的艺术价值开始被美术界、收藏界人士所重视,人们把陈子庄称为“中国的梵高”,港台、东南亚的许多收藏家都努力收寻他的作品,社会上兴起了一股陈子庄作品的收藏热,售价日涨,由此出现了一批仿品与伪作。陈子庄生前连宣纸都买不起,现在他的画已经卖到一平方尺三十万以上。他在穷困中默默无闻地去世,如今却成为四川人的骄傲,文化部出版的《中国五十年美术》,其中四川被列名的仅有3人,陈子庄为其一。
我在北京西部大酒店(北京市丰台区靛厂新村)专门开辟了一个石壶艺术馆,把我收藏的陈子庄的40幅作品和我能够搜集到的各种版本的陈子庄的画册,陈列其中,欢迎大家前来欣赏、品味、交流。

图片

陈子庄学生罗巨白旧藏《龙泉山水册》


     陈子庄生前十分重视写生,按西洋说法叫速写。凡外出,必揣练习本,走到哪儿画到哪儿。临摹山水、树木、花鸟、人物、房屋、街景等等。他有一个学生,叫李本初,当时在绵竹汉旺磷矿当副矿长。子庄先生曾数次去汉旺小住、写生,留下了大量的写生稿,也留下了十分出色的作品。

       1985年春,我在子庄先生家中见到了近万张写生稿,都堆放在一张大木床之下,一弯腰,一伸手,便可以拿出一叠子来。先生的儿子曾取出一叠子速写稿,好心好意、恭恭敬敬地送我。由于不好意思白要人家的东西,我谢绝了。数量如此巨大的写生稿,证实了子庄先生具有非常扎实的绘画功底,说明其作品风格源于自然,因而更显生动活泼。

图片

蜀山册(之五) 陈子庄 纸本设色

26.2cm×34.2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这批写生稿经我粗略地看过,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铅笔写生,都是在山里、水边、街旁直接描摹而成,线条简练,用笔寥寥,但山形水势,房景,人物姿态已跃然纸上,很是生动。

       第二类是用钢笔画成的。显而易见是随处走走,偶有所悟,抓起纸笔就画下来的。这种写生稿与铅笔写生风格类同,只是比铅笔稿子更耐保存一些,一笔一划显得细腻生动。

       第三类则是用毛笔所写,一个小鸭子,一个小孩子,一丛竹子,一只小船,一角山水,笔划简洁,下笔如刀,没有任何修饰与更改,凝练而传神,已近乎完整的作品。这类写生稿有些还点染了淡淡的色彩。估计是先生外出写生回到成都以后,在家中一边追忆,一边用桌上毛笔与颜色信马由缰,随意点染,一蹴而就的。我也曾拜读过吴冠中先生的十几幅写生稿,既有钢笔所写,也有毛笔所画,虽是草草而就,也颇为传神,几乎与作品无异。在这一点上,陈子庄与吴冠中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

雨霁 陈子庄 纸本设色

23.5cm×30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收集了陈子庄先生的部分速写,四川美术出版社曾专门出版过一本《陈子庄写生稿》集,出版时间似乎是1987年前后。

       我这里收藏有石壶先生的写生稿七、八幅,上述三种类型都有,十分精彩。几乎张张都可以视为正式作品。子庄先生的写生稿上当年多无题款。1985年浏览时,也未押章。据说陈子庄遗作展闭幕后,购者甚众,一抢而光。每张写生稿都加盖上了一至两枚子庄先生的遗章。至于是否有人在上面加款,未可知了。

图片

汉旺看山归来册(之三) 陈子庄 纸本设色

28.5cm×33.5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承蒙四川伍先生提问,由于本人是电脑盲。开博客,输入博文,全靠朋友帮忙。根本不会操作电脑,只好奉献此篇小文,一边谈谈子庄先生写生稿的特点与风格,一边聊作回复。

       我建议伍先生在成都找一本《陈子庄写生稿》看看。倘实在寻不到,可来北京,我送你一本。这本书估计无再版。我这里尚收藏有几本,捷足者先登呦!来晚了会得不到的。


纪念陈子庄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

陈子庄艺术走向世界36年纪念展

陈子庄艺术研讨会嘉宾联袂展

陈子庄艺术研讨会

学术主持

四川省中国画学会

主办单位

成都诗婢家美术馆   成都诗婢家拍卖有限责任公司

支持单位

成都画廊协会    艺术野疯狂

地点

诗婢家美术馆(青羊区琴台路11号)

时间

2023年6月5日14:30-18:00

图片
图片
图片

百年诗婢家    诗酒醉年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