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翠华山游记】/ 任天义

 泾渭文苑 2023-05-29 发布于陕西

翠华山游记

任天义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晚下兮紫微。怅尘事兮多违。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我来南山阳,事事不异昔。却寻溪中水,还望岩下石。蔷薇缘东窗,绿萝绕北壁。别来能几日,草木长数尺。

      常爱南山游,因而尽原隰。数朝至林岭,百仞登嵬岌。石壮马径穷,苔色步缘入。物奇春状改,气远天香集。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奕奕轻车至,清晨朝未央。未央在霄极,中路视咸阳。委曲汉京近,周回秦塞长。日华动泾渭,天翠合岐梁。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

       地脊亚为崖,耸出冥冥中。楼根插迥云,殿翼翔危空。前山胎元气,灵异生不穷。势吞万象高,秀夺五岳雄。

       在咸阳,晴空的日子里举头南望,总有一条绵延起伏的青色浅痕。作为咸阳人却不知这远山真容一直是种遗憾。于是不顾阴晦的天气,乘着公交车,同家人一行一道,出了日日喧嚣的钢铁森林,向南山驶去。一路上,都是些平风淡景:低矮的村镇,初黄的麦田,迷朦的丘陵,就是不见高山的轮廓,心里也开始为这种天气出行感到失望。直到车身忽然开始向上倾斜,两边地势绵延而起,一股阴凉的山风从窗外扑面袭来,才心喜道:进山了,熟悉又陌生的——大秦岭,终南山...

  “重峦俯渭水,碧障插遥天。”站在山门前时,已是被群山环抱了,敬畏感油然生起。想起了一句古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山,是沉稳厚重,是志存高远,是深邃宽容。反应不怎么机敏的我,看到山时的兴致要远好于见到海时,大概在天性里更想作一个乐山的仁者吧。于是迫不及待的走进山门,延着从山上涓涓而下的细流,一路向上而去。

  每一座高山,都贯穿着一段天崩地裂,岁月沧桑,傲首苍苍的故事。每一座高山,登山的历程也都很相似。像今天的征程一样,开始时的路都不会怎么陡峭,只是有些蜿蜒曲折。虽然葱茏绿意,翠影相错,但大多时候,树荫也遮住了高山的峻貌,风景并不出奇。这挺像人生,年轻的时光,起初的积淀,并不繁忙也很平淡,不过方向却不够明晰,所以多少会经历曲折。但是,越在这最平凡的时候,心中对登顶巅峰时直视苍穹的豪情就越最向往,充满着理想主义情怀最初的浪漫。所以,登山更像是一个耐心活儿。漫步林荫间的我,倒是不怎么急,只是目光掠过交错的枝叶,试图窥探这座大山的故事。

  翠华山是终南山诸峰里最具山崩奇景的一座,也最能展现大山历经千锤百炼而生的气魄。所以这一路上,有很多奇形怪石,或立或躺,似喜似怒,如刀似枪,石面断层纹路千姿百态。冥想这些寂寞千年的顽石,仿佛看见了传说中那位坐在太乙山巅的关中烈女,被兄嫂出卖、恶霸逼婚的翠华姑娘,在等不到情郎的绝望间,纵身跳下悬崖。霎时,天崩地裂,乱石崩云,呼啸滚落,立水成泉,山景骤变。在这霹雳声中,翠华仙子跃然飞升,化仙而去。从此,太乙峰也被称作翠华峰。这些静石,便陪着漫山岁月,绿遍又红遍,红遍又绿遍......不过史料记载的翠华山山崩地貌,是始于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时期,是秦岭北麓大断层带来的强震留下了倒石量为3亿立方米的山崩地质景观。这里乱石堆彻,巨石相互钳制,倾轧成一个个不足半人大小的石洞。初夏30度的阴天本来很是闷热,但每走过石洞洞口,都会有传来一阵凉风沁骨。怪不得汉唐皇帝都来这里避暑和祭天,明志青云间的同时,还能享受漫山遍野的“空调”。

  或许因为阴天也不是周末,爬山的人很少。似乎只有我与家人几个人,在山腰林间的小路上,冷冷清清的迂回前行。正走着,眼前忽然变成了一处人潮涌动的开阔地:一湖青水,叶叶扁舟,平镜无痕,倒映群山,颇有江南景致的感觉。这就是海拔1100多米由山崩阻塞水流而形成的堰塞湖——太乙池。这个湖是一个封闭的水系。沿湖漫步时,心想这池中的鱼儿,终年于此,是否会觉得太不自由?也或许,与名花,与小草,与青山相伴,与绿水,与鸟兽,与昆虫相嬉戏,纵使弹指数千年,悲欢,苦乐,也不会有什么清晰的界限了...可能是我常以自己的视角,忽略了已拥有的,苛求那些得不到的...于是,乐成苦,欢亦悲...毕竟,我非鱼,安知鱼之乐...但我若是鱼,就可以不知我之不乐了...

  阴云偶尔散开,灿烂而下的阳光不时照亮嵯峨葱茏的山脊。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成终南主峰,转而去翠华峰。这条山路一边,乱石参差盘卧,每块巨石上均刻有诗书名家的题做,名曰石海。绕了些回头路的我,又热又累,汗流浃背,就拐进到一处巨石堆叠而成的,名叫风洞的洞穴。入洞后,果真凉风习习,一刻都不停绝,顿时让人神清气爽。行至深处,昏暗少光的洞中竟有冰块堆积,冷彻筋骨,穿着短袖生怕感冒的我又吹着哈气快步从另一边出洞。回身望去,原来这边叫作冰洞,心中不由得感叹自然之奇。

  走过石海,终于到了亦如其他名山登顶前都会有的一段最陡峭的阶梯——通向翠华峰顶的长阶前。目光却先被旁边的一块石刻所吸引,上书有王维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自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睛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太乙山是终南山的别称。读完第一句“太乙近天都”时,一时想不明白诗人的“天都”到底是指近天之都,还是指终南山下的那座恢弘磅礴的汉唐帝都——长安城...当“终南隐士”“终南捷径”这些词语浮现脑海时,才忆起终南山那别样的,隐士情怀...

  终南山,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水岭。广阔的山脉,阻隔了气流。南麓种稻,毓秀温润,北麓种麦,四季分明。

  终南山,是一处宗教圣地。这里有老子讲经之道场,这里有鸠摩罗什译经之家寺,这里有玄奘入土之归宿,这里有鸿儒思忖经天纬地之略的苦修静地...

  终南山,是一处隐居净土。这山水意境中,曾隐着将要助周灭商的姜子牙,曾隐着仕途坎坷而寄情山水的王维,曾隐着谋定天下而功成身退的大智慧者张良...

  终南山下,周代殷商,文字成书,礼仪成制,璀璨的中华文化开始萌芽。

  终南山下,金城千里,强大的秦人横扫六合气吞八方,一统天下。从此,这父山龙脉,被唤作是大秦岭。

  终南山下,汉军铁骑似天兵突降陈仓,昔日痛烧终南褒斜谷栈道,蛰伏汉中的刘邦,势如破竹,重夺关中,在此开创华夏第一个盛世王朝——大汉。

  终南山下,大兴城内秉烛批朱的雄主杨坚,结束四百年乱世的祸劫,再次聚合华夏,让汉族及华夏文明得以延续和辉煌。

  终南山下,还矗立着封建史上第一座人口超过百万,居住着十万外国人的世界中心城市,海纳百川的大唐京都,长安城。

  终南山,北望千里秦川大地,鉴证着从咸阳城到长安城,从长安城到西安城,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数千年来的历史往复,离乱兴衰。

  终南山的另一面,则埋葬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孔明,也埋葬着他始终未能跨过这千山阻隔踏入关中土地,光复汉祚的毕生遗憾...

  仁者心系天下,渴望建功立业,波澜壮阔。仁者又淡泊明志,渴望情系山水万物,致远宁心。终南,长安,虽短短二十余公里,却是无数胸怀家国的仁人志士心中,在入世与出世间,在功业与淡泊间,最纠结漫长的距离。

  “太乙近天都”,过着半隐半官生活的大诗人王维,应该也在心中浮现过这一幕幕震慑人心的历史场景吧。站在高山上,回望着宦海的浮沉,和那座似在咫尺之间又遥不可及的承载梦想的都城,脱不开尘世的功名繁杂,又不甘心“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平淡,他就这样在出世与入世的选择中自问着,煎熬着...

  入世之人,才会有真正出世之悟吧。若是无名无禄,那么纵使一生守着山水独活,又与岁岁枯荣的花草何异?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山是平静淡然的,不为外物所动。山,不役于物,不伤于物,无忧无惧,无喜无悲,所以永恒。是经年累月的苍桑,成就了大山的无言谦卑之魂,是严寒酷暑的砥砺,打磨了山的刚毅傲骨之志。山最完美的诠释了仁者的厚德载物,不仁为大仁,不图为大志...于是,树木花草,鸟兽鱼虫,繁华生长,万籁自由。无为而治的大山,宁静的滋养着万物,并非是只顾独活保身而不作为。这些内心矛盾挣扎的隐士,不也是欣赏和渴望这样如山般的性情吗?

  王维,陶渊明这些抑郁的隐者,可能未曾料到,即使他们没有实现起初愿景中旷世的功业,但依靠自己的文笔、思想和修养,也早已名垂青史。出世,入世,又哪里有清晰的界限呢?

  “驻马兮双树,望青山兮不归...”羡慕古人驻马登山的自由洒脱。想想自己是个凡人,没有出世入世的矛盾,不知是否叫幸运...当现实中的工作与生活走到一个进退不得的境地时,很怕别人问候“最近怎么样了”。似乎离失败越来越近。无所作为和糟糕的过去,让我无力向他人,甚至是向自己的内心去辩驳和解释,对那些一直藏在心中的志向和委屈。很想远离尘世嚣杂,在葱郁的山中,伴着鸟语花香,走一条只属于自己的曲径通幽,静谧神往之路。可是平凡,注定此刻只能望着前方别人铺就指定好的随波逐流之路,掐起时间仓促的赏玩...匆匆赶车而来,匆匆登山而下,最终还是要回到那刺眼的流光溢彩中,在喧嚣的人群里重复落寞的心绪。巍巍终南啊,平凡,到底是命数,还是选择?纵使站在同样高度的山上,碌碌无为的我,只是踏着平庸大众的阶梯而上,又如何才能有资格与曾这里开辟蹊径的历史巨人们比肩呢?

  每一座高山,登山的历程都很相似。到了最后登顶的两三百米高度,通常都是陡直的长阶。这样连续攀登真的很累,但愈高处,就愈能角度完全地欣赏到山下的景色。一边是石海,裂石参差,如初笋丛生。一边是翠华峰的峭壁断崖,还有一尊酷似太乙真人身影的石峰,兀自凌空...他们高悬的断壁间,还要走一条摇摇晃晃,吱呀作响的铁索桥才能通过,令人生畏。

  终于,登上了似利剑直指霄汉的峰顶,地方很小,但视野最为开阔。南望终南群山,层峦叠翠。南五台山脊上的佛殿楼台,也在巍巍秦岭,那仿佛没有尽头的莽苍山影中,宁静致远般的存在。北眺诸峰阴云缭绕,玉案峰、甘湫峰竞相挺拔,亦可俯瞰太乙池湖光山色。

  吹着拂面的山风,清爽愉悦,却少了些激动。在山下时,总期待这一刻。登顶时,却疲惫的也没了预想中的兴奋。人生啊,也总是年少幻梦,渺渺茫茫,曲曲折折,疲劳不堪。真到梦成真时,却又分不清这些是否还是心中所求,是得是失。但我想爱山爬山的人,不管结果怎样,总是有征服巅峰之志的人。站在顶峰时,或许不再兴奋于顶峰的风景,而是回望自己走过的绵长山路上,和那些蝼蚁般星点移动的人头时,会惊叹自己面对艰险与疲苦的意志,也多少感伤于人类面对高山,面对自然的渺小。遥想终南那一场天崩地裂的锤炼,虽然翠华成荫,终南成秀,但又有多少无辜的生灵,从此长埋地下...也许,正因为人类太过渺小,才更应该通过不懈地攀登来提高自己...

  站在峰顶,还顿生了些遗憾。因为南面的群峰中有一座2600多米的终南山主峰,才是陕西西安之巅。那里海拔2600多米,有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有如仙境似梦幻,壮丽瑰奇的终南云海。可惜我这个赶车而来的匆匆过客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赏玩。留些遗憾吧,也在心里有个惦念。遗失的高度,是难以忘记的......

  回到山下时,仰首再看翠华峰,一次疲劳下来也算有所释怀。毕竟,山山水水,四季不同。那些隐士仁人,不也曾在灰心质疑的时刻,站在这崖颠畅怀明志,又何必执着于明天所在。人生总有低谷时,也总有巅峰刻,一时沉浮何足忧喜...人生不会只登一座峰,不会总停一处高,更绚丽的风景在路上。我相信每个人能来到世上,都会有为自己配备的位置。今天还站不对,看不到最开阔壮观的景色,只要一步一个台阶,坚持自己的所想所长走下去,总有一个合适的高度和角度,饱览风景如画。时光,最终会给每个人一个清晰的人生答案。只是现在,“孩子,没人愿意听你诉苦,上帝让每个人都很忙。苦难是一杯美酒,夜深人静时,就着咸咸的眼泪把它咽下去吧。”山不言而自得其高,这就是山的自信...

  云横秦岭家何在?任岁月流逝,我想,将来的我,无论是否还留在咸阳,终南精神,都会在我心中筑起一道坚实的信念堡垒...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任天义,笔名:碧溪,1956年生,陕西乾县人,大学文化,中华全国新闻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和陕西省文学研究会会员,曾陕西日报特约记者、评报员,咸阳日报.周末刋责任编辑等。
工作之余,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通讯等150多万字、曾获第二届中华大地之光通讯二等奖和三等奖。1997年10月在《人民日报》、《大地月刊社文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上获通讯二等奖,获陕西省妇女发展征文一等奖、陕西水文化征文一、二等奖等50多项奖励。1998年8月被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新闻文化研究会授予“全国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荣誉称号。2005年8月获第六届中华世纪颂歌征文金奖(一等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10多篇作品被《中国世纪颂》选编。典籍收编在《中华名人辞典》、《世界华人辞海》等。退休后,用写作之长,空闲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游记等5000多篇,约38O万字,在网络六大平台注册账号,分别发表,2O22年6月获网络盛世中华征文散文类一等奖。

【赠好友吴养利诗词三首】/ 任天义

  【纪念岳父张俊杰三周年】/ 任天义

  【北京,北京】/ 任天义

  【故乡,最美丽的风景】/ 任天义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 任天义

  【兔年话玉兔 福运连连来】/ 任天义

  【年味儿】/ 任天义

  【正月十五闹元宵】/ 任天义

  【春雨贵如油(散文)】/ 任天义

  【咸阳湖畔春意浓】/ 任天义

  【桃花十里笑春风】/ 任天义

  【武则天与牡丹花】/ 任天义

  【十里长堤赏梅香】/ 任天义

  【青凉山,石榴花开漫山红】/ 任天义

  【为薛光伟家小院牡丹红、蔷薇花开赋诗一组】/ 任天义

  【老家的苹果园】/ 任天义

主       编:张 彦

编       委:王宏民     万   毅

编       委:郭   旭     韩   晓

编       委:巨   石     薛光炜

顾       问:周海峰     苦   艾

顾       问:蒲家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