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北京初三一模化学汇编:溶液1
2023-05-29 | 阅:  转:  |  分享 
  
2019北京初三一模化学汇编溶液1一、单选题1.(2019·北京大兴·一模)M、N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40℃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
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降温到20℃时,现象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a中加
入的固体为NB.40℃时烧杯a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40℃时烧杯b和20℃时烧杯b中溶质质量不相等D.40℃时烧杯a和20℃烧杯
b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2019·北京·北二外附属中学一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分析。如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大小关系是b>a=cB.t2℃时,将50g 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
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3.(2019·北京丰台·一模)如表
是Na2CO3、NaCl的溶解度。温度Na2CO3NaCl20℃21.8g36.0g30℃39.7g36.3g20℃时,向2只盛有
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g两种固体,充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10B.烧杯②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C.烧杯①中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烧杯①②中溶液升温至30℃(忽略水的蒸发),溶液质量①=②
4.(2019·北京东城·一模)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40℃时,将50g KCl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
解得到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得到的是饱和溶液B.溶液的质量是150g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D.若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
量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5.(2019·北京大兴·一模)M、N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40℃时,将等质量的M、N
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降温到20℃时,现象如图丙。将图丙烧杯a中的固体移除后,所得溶
液的质量为A.100 gB.110 gC.120 gD.130 g6.(2019·北京·北二外附属中学一模)下列操作中一定能改变溶
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A.增加溶质B.改变温度C.增加溶剂D.析出晶体7.(2019·北京房山·一模)20℃时,向100g
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图2中的a表示B.①中溶
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C.只有②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①—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①8.(2019·北京丰台·一模)如表是
Na2CO3、NaCl的溶解度。依据表中数据和实验回答问题。温度Na2CO3NaCl20℃21.8g36.0g30℃39.7g36
.3g20℃时,向2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g两种固体,充分溶解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A.①B.①②C.②D
.无二、选择题组(2019·北京朝阳·一模)依据溶解度曲线和实验完成下面小题。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
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9.①中溶液的质量为 A.210 gB.160 gC.150 gD.60 g10.关
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降温的方法C.①、②、③中
,只有③中溶液是饱和溶液D.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2019·北京海淀·一模)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
答 10~11 题。11.向下列4只盛有100g不同温度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下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A.②③④B.①②③C.③D.④12.上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①B.③C.④D.③和④(2019·北京西城·一模)依据下列
实验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在下表对应的温度下,向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 g KCl固体,充分溶解。KCl的溶解度
曲线如图。烧杯序号①②③④温度(℃)2030506013.①~④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4.
下列关于①~④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③C.溶质质量分数③<④D.④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5(2019·北京海淀·一模)依据下列实验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完成下面小题。①②③④温度10℃10℃30℃30℃固体种类KNO3N
aClKNO3NaCl固体质量30g30g40g40g水的质量100g100g100g100g15.①~④所得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
液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③C.溶质质量分数
:③>④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①=③三、科普阅读题17.(2019·北京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科普阅读理解]柠檬酸广泛存
在于植物中,如:柠檬、复盆子、葡萄等。因最初从柠檬果的汁中提出,故取名柠檬酸。19世纪末以来,主要用发酵法制取柠檬酸。我国以薯干等
为原料,采用的深层发酵技术具有独创性,发酵指数居世界前列。 柠檬酸的化学式为 C6H8O7,又名枸橼酸,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很强的酸
味,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0℃时,在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33g。加热至175 ℃时它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剩余一些白色晶体
;与碱、甘油等发生反应。 柠檬酸在食品及卫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 柠檬酸粉用于杀菌除垢 柠檬酸能与碳酸盐反应,因而能够快速分解附
着在热胆内壁、饮水机、发热管、电水壶、蒸蛋器、茶壶等上的水垢。此外,柠檬酸还能杀灭细菌芽孢,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某种含柠檬酸的除垢
剂配方如图所示。 图1某除垢剂成分的质量分数用于食品工业 柠檬酸有温和爽快的酸味,主要用作清凉饮料、果汁、果酱、水果糖和罐头等的酸
性调味剂。同时可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增强食欲和促进体内含磷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某种含柠檬酸的果冻的配料表如下(按100g计):
用料果冻粉白砂糖牡丹花红色素柠檬酸草莓香精 用量0.6 g17 g26 mg0.4 g0.17 g柠檬酸为可食用酸类,无论是用于
食品工业还是杀菌除垢,适当剂量的柠檬酸对人体无害。但它可以促进体内钙的排泄和沉积,如长期食用含柠檬酸的食品,有可能导致低钙血症,对
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发酵法制取柠檬酸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柠檬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图1所示除垢剂中,柠檬酸所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4)上
述500g果冻中,含柠檬酸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0℃时,柠檬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33g B、只有从柠檬果中提取的柠檬酸,才能安全地食用 C、柠檬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等领域 D
、柠檬口味清爽,食用时多多益善 四、填空题18.(2019·北京·北二外附属中学一模)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
业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生活中,自来水是属于 ___________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日常生活中,为
了降低水的硬度,常采用 ________ 的方法。(3)水还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溶剂,下列物质投入到水中,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
)A NaOH固体 B NH4NO3固体 C 浓H2SO4 D CaO固体(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
学学科的特点,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①甲物质中氢、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②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五、实验题19.(2019
·北京朝阳·一模)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 ______ 对碳酸钠溶解性的影响。(2)实验2可获得的结论
是 ______ 。20.(2019·北京丰台·一模)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A 配制160g 10
%的氯化钠溶液B去除粗盐中的泥沙(1)实验的主要步骤是:⑤→ _____ →③。(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_____ 。
(1)实验的主要步骤是:③→ _____ →②。(2)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_____ 。可供选择的基本实验操作如图:21
.(2019·北京怀柔·一模)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1)按实验要
求,甲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_____ (填名称)。(2)乙中所示称取氯化钠的操作出现了明显的错误,该错误操作导致了称取的氯化钠实
际质量为 _____ g。(3)若依据丙所示的量取蒸馏水的体积推测,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
。(水的密度为1g/cm3)参考答案1.D【详解】A、烧杯a中加入的固体为M,N错误,故选项错误;B、40℃时烧杯a中溶液可能是
饱和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错误故选项错误;C、40℃时烧杯b和20℃时烧杯b中溶质质量相等,不相等错误,故选项错误;D、40℃时烧杯
a和20℃烧杯b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它们的溶质和溶剂相等;故选项正确;故选D。2.A【详解】A、t1℃时,b物质的溶
解度最大,a物质次之,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会析出晶体,c物质的降低温度,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进行计算,
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故错误,符合题意;B、t2℃时,
a的溶解度是50克。即t2℃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50克a就能形成饱和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减小,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3.D【分析】碳酸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溶质质量分数=×100%。【详解】A、烧杯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1.8g:100g=109:500,故选项错误;
B、烧杯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3.1%,故选项错误;C、烧杯①中溶液升温至30℃,温度升高碳酸钠溶解度增大,固体继续
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D、烧杯①②中溶液升温至30℃(忽略水的蒸发),两种物质全部溶解,溶液质量①=②,故选项正确。
故选D。【点睛】溶质质量分数=×100%。4.A【分析】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40℃时,将50g KCl固体加入盛有1
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最多能溶解40g KCl。此时有10g KCl没有溶解,得到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140g,溶质的
质量分数为:。【详解】A、由分析可知,得到的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B、溶液的质量是100g+40g=140g;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40℃时,将50g KCl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
烧杯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固体未完全溶解,若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继续溶解,但是质量分数一定先不变,后再减小。说法
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5.C【详解】根据图甲可知,M物质的溶解度在20℃时的溶解度小于N物质,可以推导出a烧杯中的物质为M,M
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20g,将图丙烧杯a中的固体移除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20g=120g。故选C。6.C【详解】A、
增加溶质不一定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如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氯化钠,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故错误;B、改变温度不一定能
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如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饱和硝酸钾溶液的的温度,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均不变,溶
液的质量分数也不会改变,故错误;C、增加溶剂能使溶液变稀,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故正确;D、对于饱和溶液来说,温度不变,蒸发掉水
,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故选:C。7.C【详解】A、由图1可知40℃时40g甲在100g水中
全部溶解,图2中40℃时a溶解度40g,与甲相符,A正确。B、①中溶质质量20g,溶剂100g,故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故B
正确。C、图2中40℃时a溶解度40g,故③也为饱和溶液,C错误符合题意。D、①—③溶液中溶剂质量相等,溶液①20g甲全部溶解溶质
20g,溶液②20℃时甲溶解度30g,40g甲只能溶解30g,故溶质30g,溶液③40g甲全部溶解,溶质质量40g,故溶质质量分数
③>②>①,正确。故选C。8.A【详解】20℃时,碳酸钠溶解度是21.8g,因此100g水中最多溶解21.8g,30g碳酸钠加入1
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氯化钠溶解度是36.0g,因此100g水中最多溶解36.0g,3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故选A。9.A10.D【解析】9.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
铵大;①中溶液的质量=60g+150g=210g;故选A。10.A、①、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溶质还是60g,溶剂
不一样多了;故选项错误;B、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错误,因为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故选项错误;C、①、②、③中,只有③中溶液是饱和溶液错误,由数据分析知R为硝酸钾,所以②恰好是硝酸钾达到饱和的溶液;故选项错误;D
、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正确,因为①不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11.C12.C【分析
】根据图2可知,氯化钾25℃时的溶解度在35g~39g之间,60℃时的溶解度大于45g。11.根据图2可知,氯化钾25℃时的溶解度
在35g~39g之间,60℃时的溶解度大于45g。4只烧杯中各盛有100g不同温度的水,因为溶液①中氯化钾的质量只有20g,小于2
5℃时的溶解度,所以溶液①为25℃时的不饱和溶液;因为溶液②中氯化钾的质量只有30g,小于25℃时的溶解度,所以溶液②为25℃时的
不饱和溶液;因为溶液③中氯化钾的质量有40g,大于25℃时的溶解度,且图1中可以观察到烧杯中有未能溶解的固体溶质,所以溶液③为25
℃时的饱和溶液;因为溶液④中氯化钾的质量只有40g,小于60℃时的溶解度,所以溶液④为60℃时的不饱和溶液。四种溶液中只有溶液③为
25℃时的饱和溶液。故选C。12.根据图示可知,同样的100g水中,溶液①中氯化钾的质量只有20g,溶液②中氯化钾的质量只有30g
,溶液③中氯化钾的质量在35g~39g之间,而溶液④中氯化钾的质量有40g, 根据 ,比较可得溶液④在同样100g水中溶解的氯化钾
最多,因此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选C。13.A14.C【解析】13.由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可知,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变大,溶液温度为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100 g水,向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 g KCl固体,充
分溶解,温度为20℃、30℃时,溶液为饱和溶液,故选A。14.A、温度为20℃、30℃时,溶液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已知30℃时
的溶解度大于20℃故溶质的质量①<②,不符合题意;B、30℃、50℃时温度下的溶液的溶剂均为100g水,质量相等,但30℃时,氯化
钾部分溶解,溶质质量较小,50℃时氯化钾全部溶解,溶质质量较大,溶液的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故溶液质量②<③,不符合题意;C、
温度为50℃、60℃时,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但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故两者加入的氯化钾全部溶解,故两个温度下的溶液的质
量分数相等,即溶质质量分数③=④,符合题意;D、④对应的温度为60℃,此时40g氯化钾全部溶解,溶剂质量为100g,溶质质量为40
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100=2:5,不符合题意。故选C。15.D16.C【解析】15.1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即
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①溶液中放了30g,所以①是饱和溶液;10℃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0g多,所以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多
,②溶液中放了30g,所以②不饱和;3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0g多,所以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多,③溶液中放了40g,所以③不
饱和;30℃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5g,所以100g水中最多溶解35g;④溶液放了40g,所以④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D。16.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20g,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0g,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40g,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液①的质量是
110g,溶液②的质量是130g,溶液③的质量是140g,溶液④的质量是大于130g小于140g,所以A、溶质质量:①<②,故A错
误;B、溶液质量:②<③,故B错误;C、溶质质量分数:③>④,故C正确;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溶液①是20g:100g,溶液③是4
0g:100g,所以①<③,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
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7.???? 化学???? 9∶14???? 6%???? 2????
AC【详解】(1)我国以薯干等为原料,采用深层发酵技术制取柠檬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根据柠檬酸的化学式C6H8O
7,柠檬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7)=9∶14。 (3)图1表示的是某除垢剂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根据图示,
该除垢剂中柠檬酸所占的质量分数为:6%。 (4)根据配料表提供的信息(注意:按100g计),上述500g果冻中,含柠檬酸的质量是:
。 (5)A、根据阅读材料可知:0℃时,在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33g。根据固体溶解度的含义,0℃时,柠檬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3
3 g,选项A正确; B、我国以薯干等为原料制取的柠檬酸,也能安全地食用,选项B不正确;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柠檬酸在食品及
卫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选项C正确;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柠檬酸为可食用酸类,用于食品工业,适当剂量的柠檬酸对人体无害,但它可
以促进体内钙的排泄和沉积,如长期食用含柠檬酸的食品,有可能导致低钙血症,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虽然柠檬口味清爽,但要适量食用,
选项D不正确。故正确的是AC。18.???? 混合物???? 煮沸???? B???? 3:14???? NO和H2O???? 4
NH3+5O24NO+6H2O【详解】(1)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2)日常生活中为了降
低水的硬度,常采用的方法是煮沸。故填:煮沸;(3)A、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B、NH4NO3固体溶
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正确。C、浓H2SO4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D、CaO固体与水反应放热,溶液
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故选:B。(4)①甲物质的化学式为NH3,氢、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3):14=3:14;②上述物
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一氧化氮和水; ③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
O+6H2O。故填:3:14;NO和H2O;4NH3+5O24NO+6H2O。19.???? 温度???? 溶剂的种类是影响物质溶
解性的因素【详解】(1)实验1,对试管进行了加热,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碳酸钠溶解性的影响。(2)实验2,溶质种类相同,溶剂种类不同,由
碳酸钠在水和酒精的溶解情况,可获得的结论是溶剂的种类是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故答案为(1)温度(2)溶剂的种类是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0.④ 加快溶解速率①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详解】20﹣A (1)配制160g 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20﹣B(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2)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点睛】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21.???? 玻璃棒???? 12???? 18%【详解】(1)配制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烧杯、试剂瓶和胶头滴管,按实验要求,甲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2)由图示可知,田佳同学操作中的错误是物体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根据托盘天平是等臂杠杆可知,他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15g﹣3g=12g;(3)由于水的密度为1g/cm3,所以82mL水的质量为82g。由题意可知,溶质的质量为18g。所以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4 / 14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