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缝实验的再解读

 时空观察者 2023-05-29 发布于广东

   双缝实验的解读:之前在其他文章里有提过,这里再做一个个人理解说明。忘记什么波粒二象,把光子电子都当成纯波,粒子性只是假象,假象来源于介质的间断性,空间本身是介质,就很容易理解了。至于空间本身为什么能当介质,把量子力学的各种场量子的原形理解为空间基本量子-空间的基本组成即可。前几年热门的引力波不就是空间的本体振荡吗?至少我是这么理解引力波的。

   单电子或单光子在被激发后,对空间的振荡的激发是累加的,用卷积思维应很容易理解。 形象的说,从激发源到双缝之间的空间,想象成很多个平面,电子或光子对空间的振荡激发不仅是垂直于平面的,也有在平面内的振荡激发,而平面内的这些振荡也会对下一个平面产生作用。只不过根据激发源的设计和实际设置效果,不同方向上的对空间的振荡的激发大小不一,显著或不显著而已。造成的结果就是单电子或单光子的激发源对空间造成的振荡传导到两条缝的激发源一侧的空间,两条缝都传导到了。观察到另一侧的干涉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其实哪怕单光子单次过单缝,只要另一侧屏的传感器足够灵敏,也应能观察到干涉。有几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人生产的缝隙不可能完全光滑,那么哪怕单光子对空间造成的振荡在粗糙的缝隙边缘就会反射出不同相位的波(在缝隙边缘存在多次反射),只不过不会很显著。这是个人的一个推测,看以后能不能用实验证实了。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