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硕士隐居深山11年,富豪同学驱车看望,嚎啕大哭:要钱跟我说

 新用户83476033 2023-05-31 发布于山东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1年,一篇关于“北大硕士归隐后,终向现实低头”的文章在网上疯传。

主人公王青松曾是北大才子、一课难求的热门教师,可最终他却选择与妻子归隐山林,一去就是11年。

11年后,王青松选择像现实“低头”,他的富豪同学驱车去看望后,嚎啕大哭,放言“要钱你跟我说”!

哪这位传奇人物究竟有何故事?为何选择归隐,又为何向现实“低头”?最后他有没有接受富豪同学的馈赠呢?

北大才子的归隐之路

上世纪60年代,王青松出生于河南洛阳的一个贫农家庭。

由于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没法提供很好的学习环境,所以王青松的求学之路主要是靠自己。

好在他自己也争气,高中时期就通过地方选拔,成为一名机要员。

后来高考恢复,他更是一举摘得洛阳文科状元的桂冠,考进了北京大学。

由于当时他学的是国政专业,又有着较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所以学习起来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进展迅速。

本科毕业后他又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硕士毕业后得以留校,工作也有了。

不过他仍有苦恼,那就是当老师的薪资水平不足以改善家人的生活环境。

恰好当时流行“气功热”,而他早年间曾在白马寺中修习,后来也接触到了一些气功方面的师傅。

于是他便想着,能否将气功养生和课堂融合起来呢?

说做就做,王青松很快就在北大开设了专门的“养生课堂”,而令王青松没想到的是,课程比他想象的还要火爆。

由于他的身份,人们天然容易对他予以信任;再加上他教学能力出色,五湖四海都有人慕名而来。

更重要的是,这次尝试不仅让他获得了丰厚的酬劳,还让他收获了爱情。

由于王青松的课很火,所以北大的老师偶尔也会来听,比如说王青松后来的妻子张梅,就是这么跟王青松认识的。

两人接触一段时间后,感觉非常契合,于是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可就在两人婚后没多久,气功热就过去了,养生课堂也逐渐变得无人问津。

王青松便想要考个博士继续深造。

可是由于他过去开设了养生课堂,引起了不小争议,所以在他两次取得考试第一的情况下,仍没有导师愿意录取他。

这件事对王青松产生了不小的打击,也为他的“离群索居”埋下了种子。

不过真正促使王青松走上归隐之路的,还是他的妻子张梅怀孕。

当时,两人已经搬进了岳父留在山区的老房子里,每天上班通勤要累积耗费5个小时。

除了通勤消耗精力之外,授课以及语言打交道,也让张梅感觉到身心俱疲,于是她索性向丈夫提出了自己想要辞职。

王青松在和妻子商量后,觉得这样也好,能避免孩子生活在纷扰的社会里。

于是在妻子辞职不久后,他也辞职了,两人彻底归隐山林。

硕士农夫

虽说是归隐了,但是由于夫妻俩有着之前工作攒下的350万元,所以过得还算不错。

房子是王青松带着工人一砖一瓦重新盖的,周边的大片土地也被王青松夫妇俩给包了下来,用于种树和农产品。

就连他们平时自己吃的瓜果蔬菜,都来自张梅自己搭建的小园圃,可以说是真正实现了“自给自足”。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两人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首先是周边村民的非议。

即使是到了今天,针对这种“硕士归隐田园”的行为,还有人说是浪费国家教育资源,就更不用说20年前了。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王青松夫妇俩就是在“瞎胡闹”,用不了多久就会回归城市。

这种非议,直到王青松夫妇俩彻底在农村扎下根来,才算有所改观。

也正是从那时起,人们慢慢意识到了,这对特殊的高文化夫妇,似乎是真的有着自己的“追求”。

其次是回归田园的困顿。

回归田园,说起来简单,可实际上里面也有大学问。

就拿最简单的“种田”为例来说吧,别看王青松和张梅是大学老师,一开始也被弄得灰头土脸。

因为不知道翻土和除虫等等细节,所以一开始收成很少,后来向老乡请教后,他们才逐渐掌握了种田种树的诀窍。

最后就是摆脱对现代社会的依赖了。

比如说手机、电视这类电子产品,再比如说沐浴露、洗发液这类生活用品,基本上都是家家户户必备的。

可是进入山区、回到农村,在那个年代往往就意味着与现代社会脱轨,尤其是这夫妻俩,还打定主意要“离群索居”。

好在王青松夫妇俩有着明确的追求,为了内心的宁静,愿意去摒弃这些。

于是各类电子产品就在他们的家中绝迹了,就连洗发液、洗衣液以及牙膏这种东西,他们也能用农产品代替。

为了保持绝对的“纯净”,夫妇俩甚至有意减少了和外人的往来。

很多昔日的同学、朋友以及学生,都与他们渐渐疏远了,就连双方父母来这里的次数也比较少。

尤其是他们居住的那栋屋子,更是谁都不能进入,就连来客人了,也只在屋外院子里招待,可以说真如古代隐士。

可是这对“隐士”,在离群索居11年后,最终却选择了要回归社会,向现实“低头”,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还得从两人的孩子“小宇”说起。

回归与梦想

我们前面提到,王青松夫妇俩之所以选择隐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小宇在成长中遭到世俗社会的干扰。

可是随着小宇逐渐长大,他们才意识到让孩子从出生起就待在山林里,对孩子也是不公平的。

文化教育方面倒是没有太大问题,毕竟王青松夫妻俩都算是高级知识分子,拿着外面的教材一样能教小宇学习。

可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同龄人的陪伴,以及艺术方面的教学又该怎么办呢?

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小宇,最好的朋友就是他放牧的绵羊,周围是没什么朋友的,至于艺术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王青松夫妇意识到,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存在向往,而他们此时的作为等于是在剥夺孩子应有的权利。

于是一番商量之后,王青松给昔日的老同学唐师曾写了一封信,邀请他来家中做客并商量一些事情。

当唐师曾不辞辛苦赶来,再度看到王青松的时候,神色十分震惊。

因为他印象中那位西装革履的北大才子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面色饱经风霜的山野牧民。

久别重逢,两人有说不尽的言语,当唐师曾了解到王青松的情况后,也为他想了不少的办法与建议。

比如说,孩子以后可以送到城里去上学,他们这些老朋友也能帮着照看。

再比如说,王青松夫妇俩种出的农产品,也可以试着打通渠道对外销售。

王青松夫妇俩本来是不想跟外界有过多交流的,只不过他们这次还是同意了唐诗曾的建议。

一方面是为了孩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他们能继续维持隐居者的生活。

当年他们选择归隐的时候,虽然有着350万元的存款,但是这些年下来已经基本上花光了。

为了维持基本的物质需求,他们需要把农产品外销,争取做到自给自足。

实际上,后来情况发展得非常好,不仅小宇回归社会,在寄宿学校完成了学习,夫妻俩的农产品也是供不应求。

毕竟他们真正做到了“纯绿色无污染”,很受人们追捧。

另外,王青松还将自己归隐后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里面尽含自己的过往、观察与体悟,据说准备冲击诺贝尔奖。

王青松写的书,暂且还没有取得太大波澜,不过他的心境平稳,对此也不太在意。

其实,就在王青松的故事被传到网上后,也有昔日的富豪同学驱车来看望,甚至嚎啕大哭,表示“要钱跟我说”,想要给王青松捐款。

不过王青松在安慰了昔日同学后,最终选择了拒绝。

在王青松开来,虽然在物质生活上有所欠缺,但已经追求到了心灵的平静,这在浮躁的社会中比万金更可贵。

放牧心灵,常得自在

其实,近些年来市场曝出高学历人才“归隐山林”,比如说王丽、梁婉莹等。

29岁的鲁东大学英语系硕士王丽,毕业后并没有留在城市工作,反而是与丈夫一同回到老家,开启了田园生活。

对于她的这种选择,很多朋友都表示了不理解,唯独王丽自己表现得非常淡然:

“我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虽然开始是有点不适应,但我很快就融入了进来。”

王丽的“归隐”,与王青松夫妇有些相似,又有着一些不同。

相似的是他们都是在追求内心的宁静,想要借此摆脱纷扰喧嚣的社会。

不同的是,在王丽身上有着新时代年轻人的“干劲”,她的归隐不是回归天性,而更像是一种另类的奋斗。

比如说王丽在家乡开垦荒山,建立起来的生态农场,再比如说她与外界实验室展开各种交流,提高当地农作物产量。

这种种努力都足以说明,她对待“隐居”的态度,比王青松要积极得多。

梁婉莹的情况,与王丽颇为相似,在从美国顶尖的陶艺系硕士毕业后,她并没有选择在城市中定居,反而去往农村。

这一去就是4年,4年时间里她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养鸡种菜,顺带做做陶艺。

在得到精神富足的同时,梁婉莹所推出的一系列陶制品,也在市场上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

由此可见,“隐居”的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受一种框架所桎梏。

古人在钟南山下、卧龙岗里,结草成庐,这是隐居。

数十年前,人们选择回归田园,远离外界的喧嚣与纷扰,也是隐居。

现代人回归农村生活,在重拾内心宁静的同时,通过网络等方式与外界交流,同样也是隐居。

提到“隐居”二字,很多人习惯性地会去排斥,因为他们觉得这是“消极”的代名词。

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答案应当是否定的,毕竟无论你生活在哪里,选择“出世”还是“入世”,你都可以为社会做贡献。

往远了说,诸葛亮隐居卧龙岗时,尚且不忘修行,时时观察天下局势,能信手拈来“隆中对”。

往近了说,王青松虽是隐居山林,但同时也在修心养性。

由此可见,生活态度积极与否,与你选择隐居或者说是入世并无太大关联。

当然,为了逃避而隐居是不可取的,倘若是接受了国家教育,却单纯为了逃避现实而隐居,那确实可耻。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看到选择隐居的人,应当客观对待,切记不能一味地去否定。

甚至如果你感觉到被物欲纠缠,内心不得平静,不妨也用短暂的隐居去放空自己。

只要能将其和逃避现实区分开来,这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味治愈浮躁混乱的良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