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北京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23-05-31 | 阅:  转:  |  分享 
  
北京101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题,共48分。 1. 中国考古学成果表明,距今5300年前后
,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区域的古国文明相继形成。山西陶寺遗址、辽宁西部的牛河梁遗址群、长江下游的含山凌家滩遗址等地的权
贵墓中,都发现有随葬玉器和龙形图案。由此可推论出 ①中国各地文明进程模式存在极大差异 ②中国出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雏形 ③中华各
区域文明之间都有过直接联系 ④初步形成龙的信仰和以玉为贵的理念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中山国是春秋战
国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狄族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考古工作者在中山王厝墓中发掘出一套九件升鼎(依据周礼,升鼎只能专用于陈设牲肉)
,其中两鼎有烟熏烹煮痕迹,另一鼎壁有篆书汉字铭文,文字典雅优美。这反映了中山国 ①学习华夏制度文化②形成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③僭越华
夏礼制规范④完全丧失游牧民族习性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 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
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 A. 出
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 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 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 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4. 据学者考订,商朝产
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 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 君
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 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5. 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卿大夫家族发展成三支很有势力的宗族,被称为“三桓”。三桓将鲁国
军队原有的上、下二军扩充成上、中、下三军,三桓各掌握一军,这种情况说明 A. 卿大夫家族掌握了诸侯国的实权B. 王室衰微导致诸侯国
力量的膨胀 C. 争霸战争促使鲁国增强军事力量D. 内乱导致鲁国逐渐走向分裂衰亡 6. 阅读下表:记载出处存疑公元100年,一个罗
马使团途经安息(今伊朗)、于圍、敦煌等地,到达洛阳。古罗马《地理学导论》可能是马其顿富商梅斯组织人员假托使节“永元十二年(公元10
0年)冬十一月,西域蒙奇(罗马帝国的马其顿行省)、兜勒(罗马帝国的东方行省推勒城)二国遣使内附,赐其王金印紫绶。”《后汉书·和帝纪
》“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今越南)缴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后汉书·西域传》未见于罗马史籍
,可能是罗马商人假托使节之名通过上述史料,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罗马帝国和汉朝有使节往来B. 罗马使节途经丝绸之路来华 C.
罗马帝国有人员直接来中国D. 罗马帝国派遣商人充当使节 7. 485年,孝文帝颁布“罪己诏”:发生灾荒,“百姓无辜,横罹艰毒”,
“天之所谴,在予一人”。诏书从用人、吏治、刑法、赈济、赋役、人口、生产等七个方面对现实政治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新的要求。此举旨在
A. 巩固儒学地位B. 推进新政实施C. 务求人事周洽D. 标榜改革成效 8. 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473年),农民起义不断,诏“
县令能静一县劫盗者,兼治二县,即食其禄;能静二县者,兼治三县,三年迁为郡守;二千石能静二郡,上到三郡,亦如之,三年迁为刺史”。这表
明,北魏 A. 监察体制成熟B. 汉化程度较高C. 重视地方治理D. 官员考核严谨 9. 魏晋时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极
度重视个体的精神自由,鄙视礼教和君臣关系。阮籍母亲亡故时,别看他照样下围棋、喝酒吃肉,似乎不拘孝子之礼,但酒肉之后长号吐血并以孝子
闻名;嵇康临终写《家诫》教育子孙奉行儒家伦理。据此可知,当时A. 追求精神自由却徒有虚名B. 阮籍和嵇康等人言不由衷 C. 传统文
化趋向多维度融合D. 儒学危机引发了思想混乱 10. 南朝时期,“寒门掌机要”现象较为普遍。皇帝以原中枢机构三省的下级官吏参政,下
级官吏出身寒人,他们入呈奏事,出宣诏命,参预机密,总国内机要。这一现象说明 A. 宗法分封制度的恢复B.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
九品中正制遭到废除D. 士族门阀势力的衰落 11. 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和隋朝在诸多领域均有创新。下列对两朝采取的措
施叙述均准确的是 A. 秦朝实行户籍分类登记制度;隋朝命州县官“大索貌阅” B. 秦朝在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
C. 秦的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隋朝修订并颁布《永徽律疏》 D. 秦朝在南越设置西域都护府;隋朝册封谯国夫人治理岭南 12. 唐
代科举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考生还要向礼部或达官贵人投献自己的代表作,称为“投卷”。杜牧把《阿房宫赋》投给太学博士吴武陵,由其推荐
给东都试官,最终以第五名中举。这体现了唐代科举制 A. 兼顾文化水平和行政能力B. 受到传统选官制度的影响 C. 基本杜绝了高分低
能现象D. 没有打破社会阶层的固化 13. 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①由中书省和门下
省官员共同草拟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 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 A. ①③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14. 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下图。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 ①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 ②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 ③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 ④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5. 下图是吐鲁番阿斯塔纳唐墓出土的张善熹向左憧熹借钱、还钱及担保的文书。该图说
明 A. 契约订立过程规范B. 契约运用领域广泛 C. 契约受到法律保护D. 契约促进商业发展 16. 《唐律》规定“奴婢贱人,律
比畜产”。到了宋朝“奴婢”的称呼被“婢仆”“僮仆”“女使”等称呼所取代,主仆关系须由双方约定,时间不得超过十年,十年期满,去留悉由
婢仆。这说明宋朝 A. 沿袭了唐代以来的奴婢制度B. 主奴关系得到了法律的保护 C. 主仆关系具有契约性和雇佣性D. 人身依附关系
进一步的加强 17. 有学者认为“唐的鼎盛有一种横向比较的优势,即同一时期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不如唐”,并指出“这些灿烂光环的背后是
唐朝内政的修明”。“唐朝内政的修明”体现在 ①调整赋税制度以适应社会的发展②完善三省六部制优化决策程序 ③地方设置行御史台和肃政廉
访司④实行开放包容的对外交往政策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8. 史书记载,宋真宗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
封刘氏为贵妃。李沆让使者传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此事遂罢。元丰年间,吕公著上书宋神宗告诫道:“人君一言一动,史官必书。若身有失
德,载之史册,将为万代讥!”。上述现象反映了宋代 A. 君主专制遭受冲击B. 实现了君臣共治 C. 民主制度初现端倪D. 士大夫忠
君思想 19. 北宋大儒程颐、程颢兄弟喜欢半日读经半日静坐,与佛门坐禅静虑相似。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都受了佛教禅宗的启
发,理学家近乎白话文的语录颇有禅宗风格。这说明 A. 宋代理学家排斥佛教B. 儒学受到了佛学影响C. 儒学与佛学合二为一D. 佛学
已成为思想主流 20. 宋代兴起一种“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的文艺风格。这种风格产生的原因是 A. 民族政权并立B.
小农经济发展C. 市民阶层兴起D. 格物致知的学风 21. 金世宗多次提及唐太宗,以唐太宗为楷模。《金史》称赞金世宗“久典外郡,
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慎守令之选”;金世宗曾对大臣说:担心自己“因一时喜怒,处置有所不当,卿等即当执奏,毋为面从,成朕之失。
”比较金世宗和唐太宗,相似之处是 ①具有长期治理地方的经验②对治乱兴衰有深入的思考 ③注重选拔和任用有才能者④鼓励臣下进谏以匡正过
失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 元朝海运的开辟是中国海运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下列记载体现了当时海运
优势的是A. “功效大著,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B. “江南行省起运诸物,皆由会通河以达于都。” C. “星罗棋布,脉络
相通,朝令夕至,声闻毕达。” D. “河漕视陆运之费省什三四,海运视陆运之费省什七八。” 23. 元文宗在位时,权臣铁木迭儿提出应
由官府“发舟十纲,专营市舶”,但其建议未被采纳。元代采取“听海商贸易,归征其税”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这表明元代A.
贸易政策相对开放B. 没有正式的海关制度 C. 重视传统朝贡体系D. 对地方的控制力不足 24. 雍正元年(1723年),川陕总
督年羹尧在《会陈军务事情请先具稿密陈折》中写到:“臣等请嗣后凡有紧要事情,先具奏稿密呈睿览……既经对圣虑,自有乾断,不独臣等获有遵
循,而军务大事可免错误矣。”由此可见 ①雍正时期奏折制度正式形成②奏折制度的特征之一是私密性 ③奏折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④奏折内
容仅限于通告军事要务 A. ①③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5. 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原始农业畜
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 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C. 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 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
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26. 人类先祖创造这些文字主要是为了满足 古文明国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古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A. 生产生
活的需要B. 对外交流的需要 C. 祭祀祖先的需要D. 记录战争的需要 27. “一个等级的成员一生都不改变……而且他们的子孙后代
也是一脉相传。他们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 封建制度B. 种姓制度C. 门
阀制度D. 奴隶制度28. 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下图对应的帝国是 A. 波斯帝国 B
. 亚历山大帝国 C. 罗马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29. 认识历史必须借助史料。《石刻贝希斯敦铭文》记载了古代波斯国王大流士镇压
起义的功绩:“伟大的神阿胡拉马兹达,他创造了这大地、天空。他创造了人类和人类的幸福。他立大流士为王,使之成为众王之王,众号令者之号
令者。”以上材料反映古代波斯 ①宣扬君权神授的观念②存在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国王是政权最高主宰④实行等级严格的种姓制度 A. ①
③B. ②④ D. ①④ C. ②③ 30.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说:“哪个婆罗门不是和一般人一样,经由母亲怀胎而出生的呢?怎么能
说自己是最尊贵的种族呢?持这种论调的婆罗门,是没道理和不光彩的。”释迦牟尼在此强调的是 A. 普通群众地位应高于婆罗门B. 种姓制
度是佛教思想的源头 C. 低种姓是佛教主要信仰群体D. 佛教之中反对种姓等级差别 31. 在古希腊神话中,虽然神创造万物,一切却是
为了人能在自然界存在与生活。如太阳神阿波罗每天准时生活,驾一次太阳车为人类提供光明。这体现了古希腊神话 A. 宗教意识淡薄B. 具
有人本色彩C. 注重物质生活D. 反对神灵崇拜 32. 公元前432~429年,雅典法律规定:凡传授天文学知识和拒绝承认超自然力是
犯罪行为。该法案通过后,普罗塔戈拉被告上法庭并被驱逐出雅典,而苏格拉底以“蛊惑青年罪”被判死刑。这主要表明当时雅典 A. 陪审法庭
审判结果存在不公B. 野心家企图谋求更多的权力 C. 非理性精神能获得广泛认同D. 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城邦利益 33. 城邦在实质上
是一种特权组织,公民是“属于城邦的人”。城邦在公民心目中如神物一般。公民们赋予它绝对的政治、宗教和伦理权威,能够全面地支配和干预个
人生活。希腊的这种城邦公民工具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城邦是维护社会不公的残酷机器B. 城邦政治实质是贵族政治 C. 城邦借神权
对公民实施精神控制D. 城邦对公民利益严重漠视 34. 古希腊智者的教学科目以“三艺”为主,即“修辞学可通过雄辩的说服力使人们的意
见走向唯一真理,语法学可使文辞得到正确形式,辩证法则助人进行正确推理”。由此可知,“三艺”科目的设置 A. 促进了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B. 是当时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C. 突出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 建成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35. 雅典卫城是自然景观、建筑结构、
公共用途的理想结合。卫城背后的山,既不会高到喧宾夺主,也不会低到可有可无。山与诸神庙的结合,让卫城变成了最理想的公共场所,战时,起
着堡垒作用;和平时期,是人民朝拜的圣地。对外部来说,这也是希腊人自豪和力量、以及天才艺术创造力的有形物证。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做出这
样的评价:“雅典卫城显示着希腊1000多年繁荣的文明、神话和宗教,包含了古希腊艺术的四个最伟大的杰作——巴特农神庙、通廊、厄瑞克修
姆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被认为是世界传统思想的象征。”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 雅典卫城体现了和平友谊、公平竞争、奋发上进等人文精
神 B. 雅典卫城是西方建筑史上巧妙利用地形进行建筑布局的杰作 C. 雅典卫城是兼具祭神与防卫的建筑 D.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文明的
代表,是世界传统思想的象征 36. 公元8世纪中期以后,为适应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发展的需要,统治者哈里发实施博采诸家
、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导和赞助翻译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的学术典籍,不惜重金引入人才,历时百年的翻译运动从此拉开序幕。上述
材料旨在说明 A.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政策助推军事扩张 B. 阿拉伯人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 百年翻译运动推动了拉丁文字
的普及 D. 阿拉伯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37. 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
疆域最大的国家。关于阿拉伯对世界文化作出的重大贡献,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最早发明了“阿拉伯数字”B. 给东方带来了伊斯兰文化 C
. 广泛翻译希腊、波斯的典籍D. 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 38. 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
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
城市的这一变化 A. 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B. 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 C. 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D. 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 39.
“人们深以自己能传承古希腊为荣,作家们以典型的古希腊语写作,当西欧正沉沦于黑暗时代时,他们却继续维持一个有教养、博学的社会。”该
文叙述的是 A. 英吉利B. 阿拉伯 C. 拜占庭 D. 俄罗斯 40. 1453年,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随后征服了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这里的“征服者”是 A. 阿拉伯人B. 罗马人 C. 马其顿人 D.
土耳其人 41. 646年1月1日,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规定: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
”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 A. 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 建立了中央集权行政体制 C. 全面效仿唐
朝政治制度D. 王室积极谋求中日国家对等关系 42. 在日本镰仓时代,将军与家人(武士)之间的主从关系称为御家人制度。在这一制度中
,“将军”位于主从关系链条的顶端,处于中间环节的各级武士拥有家臣与主君的双重身份,对上是家臣,对下是主君。这一制度 A. 标志着日
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 加强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政府的实权 C. 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D. 构成了镰仓幕府政权支配体系的主
干 43. 《高丽史》记载:“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光宗用双翼(五代后周官员)言,以科举选士,自此
文风始兴。大抵其法,颇用唐制。”据此可知,高丽 A. 科考以进士科与明经科为主B. 仿照唐代糊名制以防止舞弊 C. 选官制度是模仿
中国的产物D. 朝廷与后周的关系非常密切 44.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
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这体现出作者 A. 主张非洲本土引入西方文明B. 正确评价了非洲文明的历史 C
. 对非洲文明演进存歧视偏见D. 大力鼓吹开展非洲黑奴贸易 45. 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曾在他的长诗中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
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这首诗描写的是 A. 墨西哥的浮动园地B. 玛雅的波南帕克神庙
C. 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D. 印加的马丘比丘遗址 46.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汉谟拉比法典》正文详细规定了臣
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B奥斯曼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加速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C15
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编撰《高丽史》的体例分“世家”“列传”“志”“年表”等朝鲜史学受到中国影响D拜占庭与俄罗斯皆信奉东正教拜占庭深受
俄罗斯文化影响47. 《全球通史》中写道,“玛雅人的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
。这是因为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据此可以判断 A. 玛雅人尚
未建立起最初的国家 B. 古代美洲没有出现战争和军队 C. 玛雅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 D. 古代美洲畜牧业占有较大比重 48.
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
,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 ②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 ③非洲具
有辉煌的文明成就 ④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五大题,
共52分。49. (8分)考证“王嗣宗手搏得状元”王嗣宗是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的状元。当时的殿试有以才思敏捷、先交卷者为状元
的做法。有学者依据文献记载考证“王嗣宗手搏得状元”的史事。 材料一 司马光所著的笔记《涑水记闻》载,王嗣宗和赵昌言在殿试中同时交卷
,于是“太祖乃命两人手搏,约胜者与之。昌言发秃,嗣宗殴其幞头坠地,趋前谢曰:臣胜之。上大笑,即以嗣宗为状元,昌言次之”。《宋史·王
嗣宗传》载:“开宝八年,中进士甲科……嗣宗就试讲武殿,搏昌言帽,擢首科。” 材料二 《宋史·赵昌言传》载:“昌言少有大志,赵逢、高
锡、寇准皆称许之。[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举进士。”依据档案编辑的《宋会要》记载:“太平兴国三年十一月,以新及弟(第)
进士胡旦、田锡、赵昌言、李并为将作监丞。”材料三 宋朝王明清所著笔记《玉照新志》载:“开宝八年廷考,王嗣宗与陈识齐纳赋卷(同时交卷
),艺祖(宋太祖)命二人角力以争之,而嗣宗胜焉。” (1)结合材料,举例说明学者在考证“王嗣宗手搏得状元”时使用了哪些类型的文献史
料。(4分) (2)该学者对“王嗣宗手搏得状元”稍作推敲,认为疑窦颇多。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王嗣宗手搏得状元”的疑点。(4分)
50. (6分)中古欧洲的文明。 材料一 最简易的方法是从什么不是封建社会说起。虽然从血缘关系产生出来的各种义务在封建社会具有非常
重要的作用,但封建社会并不只依赖血缘关系。更确切地说,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关系纽带正是在血族关系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时候才发展起来的。此
外,尽管凌驾于众多小权力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观念仍持续存在,但封建主义是与国家的极度衰弱、特别是与国家保护能力的衰弱同时发生的。 封建
制度意味着一群卑微的人对少数豪强严格的经济从属。它在前一时期已经接受了罗马的农庄和日耳曼的农村首领制之后,扩大并巩固了这些人剥削人
的方法,并且将获得土地收入的权利和行使权力的权利错综复杂地联系起来,从这一切中造就了中世纪的真正庄园。封建制度所做的这一切,部分地
是为了服务于上帝的教士寡头集团的利益,但主要的是为了服务于武士寡头集团的利益。——【法】M·布洛赫《封建社会》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
学,分析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6分)。 51. (14分)文明的对望与交流材料一 古代中西亚地区,关于中国,流传着桃花石(
taugast,有人认为是拓跋的音译)的传说。桃花石是一座著名的城市,距被称为突厥的人的地区约2400公里,桃花石的首领被称为“太
上”,它在希腊文中的字面意思是“天子”。他们从事贸易方面具有极大的规模和便利,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金银。桃花石以一条大江为界。从前,
这条江将隔岸遥遥相望的两大政权分隔开了。其中一个政权尚黑衣,另一个尚红衣。到了相当于摩里士皇帝(拜占庭君主,582-602年在位)
的统治时期,那些穿黑衣者越过了大江,向那些穿红衣者发动了战争,他们成为胜利者并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在桃花石,随处可见产丝的蚕虫,色彩
斑斓。桃花石人在驯养这类小动物上颇具技艺,并竞相为之。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等 (1)结合所学,推测材料中反映的古代
中国的任意两则史实(4分),你如何看待这则传说(2分)。 材料二 (2)运用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提炼两个视角,简述阿拉伯帝国对世界
文化交流和发展的贡献。分析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8分) 52. (12分)城市 材料一 宋代城市发展迅速。
相对于乡村来说,其社会结构更加复杂,人员在地域空间上和阶层间的流动性也更加频繁。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官方设置的市内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
可进行。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市镇)兴起,工商业者在城市中建立了起众多行会。这些行会由官府组织,并向官府纳税。行会评定物价、规定本行产
品质量、划分本行经营地段。独立的工商业者虽然也在成长,一旦受到国家政策挤压,就会被迫依附于官僚权势集团。再则,少数人发迹后转向土地
投资,转化为工商业者兼地主的双重身份,其子弟通过科举入仕为官,向传统政治、经济体制复归,因而很难形成有共同经济基础的市民阶层。这与
西欧作为封建制度对立面的城市和封建制度掘墓人的市民阶层大相径庭。 ——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宋)》等 材料二 在公元10
00年,欧洲城市的社会秩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此之前,欧洲城市居民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受当地贵族或政府委派的官员统治,向不同领主缴
纳税金。渐渐地,欧洲的城市和市镇建立起几乎完全独立于领主权力的自治政权,不向领主交税,并以相对民主的方式制定政策,城市居民不再受封
建法律的制约。11世纪晚期,富裕的城市居民开始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阶层——市民阶层(后来发展成为近代的“资产阶级”)。在市民阶层中,
城市手工业者组建起行会。行会阻挠外来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活动,又严格规定本行业的制造工艺和产品规格等。商人是市民阶层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在稳步地获得经济力量,而且也在稳步地获得政治权力。——摘编自(美)乔纳斯·戴利《现代西方的兴起》等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
学,阐释11-12世纪城市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社会状况。(12分)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3. (12分)
农书与历史文化遗产 材料一(1)某教师为了解释“《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这一观点,查阅资料并制作了上述卡片。请
你运用以上材料对此观点进行解释。(6分) 材料二 下图为宋代对外贸易(局部)示意图。2021年,“泉州:宋元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泉州一系列遗址展示了10-14世纪泉州作为海上商业中心的活力以及与内地的
联系。 泉州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市舶司遗址、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石湖码头、泉州府文庙
、老君岩造像、伊斯兰教圣墓、九日山祈风石刻、六胜塔等。 (2)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请你为校刊“史海泛舟”栏目写一则
介绍“世界文化遗产——泉州”的短文。(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CBBBA CBCCD ABDCA CADBC DDABD
ABDAD BCABA BACCD BDCCD CCA 二、解答题: 49. (8分) (1)笔记,司马光《涑水记闻》;官
修史书,正史,《宋史》,《宋会要》;档案,《宋会要》。(类型1分,举例1分,共4分) (2)疑点1:《宋史》本身自相矛盾,《宋史》
记载赵昌言为978年进士,王嗣宗是975年进士,两人不可能夺状元。 疑点2:不同史书记载不同,与王嗣宗“手搏”的当事人不一致。 疑
点3:宋代实行科举选官制度,且大力提倡文治,是否通过手搏选取状元较为可疑。(一点2分,共4分) 50. (6分) 政治:实行封君封
臣制度;国家和君主的权力有限;血缘关系对政治影响不大。(2分)经济: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2分) 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2分) 51. (14分) (1)史实: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589年隋军灭陈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或有学者认为北周灭北齐,亦
可得分);中国存在从事育蚕产丝的手工业生产;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贸易繁荣。(任意两点得4分) 【写魏晋朝时期中国经济繁荣不得分(与史
实不符),写中国地理上以长江划分南北不得分(不算史实)】 如何看待:这一史料说明了汉魏隋唐时期中西亚地区通过丝绸之路对中国有所了解
,可用于研究中外交流的历史。(必须有)(1分) 由于路途遥远,联系不够充分,传闻不准确。或者,若使用此材料,需进行辨析和互证的工作
。(1分) (2)贡献(每个视角3分,共6分) 视角1:阿拉伯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数学家伊本·穆萨将印度数字和十进制写入自己的
著作并传入欧洲,推动欧洲数学发展;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扣着空间“世界”可以是东西方之间或者对东
方、对西方) 视角2:阿拉伯帝国对欧洲文化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帝国保存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智慧宫完成希腊典籍的翻译等工作,推
动近代欧洲文化进步。(扣着时间上“交流”) 视角3:阿拉伯帝国在推动世界文化融合创新方面做出贡献。《一千零一夜》既有当地特色,也增
加印度、埃及等故事,影响欧洲文学发展。(扣着“发展”) 视角4:扣着“文化”:推动世界社会/人文科学、世界自然科学的进步 原因:
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阔,有利于其吸收被征服地区和毗邻地区的文化; 阿拉伯人在亚、非、欧的广大地区从事海上和陆上贸易,古代的商路和贸易客
观上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阿拉伯政权对科学文化的重视。(任意两点得2分) 52. (12分) 宋代城市居民社会结构复杂,人员流动性
强;城市中的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制度的限制; 因工商业发展而兴起的城市数量逐渐增多;城市中出现了由官府组织和管理的行会;城市中工商业
者经济地位脆弱,对国家政策依赖性强;成功的工商业者大多转而融入地主和官僚集团,不能成为社会转型的推动力量。这反映出,一方面宋代商品
经济发展,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另一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专制统治始终占据经济和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高,“学而优则仕”始终是传统社会主流的价值追求。(5分:特点4点3分,社会状况2点2分) 西欧城市的居民通过赎买和斗争等手段从封建领主手中获得了自治权,在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享有自治的地位。城市手工业者自行组建行会,行会成为手工业者的自治组织。市民阶层的经济和政治实力不断增强,向近代的资产阶级转化,成为推翻封建制度、完成社会转型的推动力量。这反映出,尽管西欧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分裂割据,王权软弱,但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的兴起给欧洲社会带来了新变化。(4分:特点3点2分,社会状况2点2分)综上,宋代和中古西欧的城市发展,说明这一时期中西方商品经济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中国的商品经济建立在封建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之上,与传统社会有机结合,而欧洲的商品经济发展则孕育了新的时代因素。(3分 有同有异,3点以上,即可满分) 53. (12分) (1)《吕氏春秋》和《四民月令》不是专门农书2分;《神农》和《汜胜之书》未完整保存2分;《齐民要术》叙述了物种、粮食生产、加工等系列内容且保存至今2分。可见它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6分)参考答案示例泉州位于东南沿海,具有优越的航运条件。它背靠内陆,面向海洋,(位置1分)沟通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是10-14世纪(或宋元时期)高度繁荣的世界海洋商贸网络中心之一。对亚洲海洋贸易的高度繁荣、东亚与东南亚的社会发展,以及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地位影响2分)留存至今的市舶司等是当时海洋贸易制度体系的遗迹遗物;生产遗址和桥梁等城市交通网络,是城市经济水平的反映;蕃坊、文庙、老君岩老子造像、伊斯兰教圣墓等是文化多元包容的见证。 (位置1分,地位2分;3个角度的价值3分。) 第1页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