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帝王,都是佛门弟子,在前清鼎盛时期,都是以佛法理论来教化百姓,治国平天下。 尤其是雍正皇帝,对儒释道三家的学问,都很精通,甚至还为《十善业道经》附加了一篇“上谕”,等于为这部经典做了一个序言,说明他对这部佛经非常重视。这篇上谕写得也非常精彩,下面节选一段其中的文字,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上谕。 “朕”这个字,在上古时代是一切人的自称,从秦始皇开始,才变成皇帝的专称。“朕惟”就是我认为的意思。 雍正皇帝说,我认为儒、释、道三家教化民众,他们的理论根据是相同的,形式上也都是把孝亲尊师作为基础。虽然说法不一样,方法上有区别,但方向、目标都是一致的,这就叫“道并行而不悖”。 但是,因为人有分别心、执着心,每个人的看法、想法不一样,不能豁然贯通,所以就有了门户之见,自赞毁他,互相嫉妒排斥,不能和睦相处。 仰慕、学习道家的人,就认为佛家不如道家,于是就尊敬道家,贬低佛家;学佛的人,又认为佛是伟大的,是无所不能的。而儒家呢,尊崇孔孟学说,他们又觉得道家、佛家都不是正统之道。于是三家互相排斥,各怀私心,彼此相争,不相上下。 雍正皇帝对于三教的看法,与普通人不同。他通晓三家经典,能够豁然贯通,所以他认为儒释道三家是平等的。虽然从外面来看,说法做法不太一样,但证得的道理,都是相同的,三家教导人的宗旨,并没有什么区别,无非都是教人同归于善而已。 比如说佛家的“五戒十善”,就是要导人向善;我们儒家的“五常”、“百行”,也没有一个不是导人向善的。佛家的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饮酒,与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就非常接近。不杀生就是仁,不偷盗就是义,不邪淫就是礼,不饮酒就是智,不妄语就是信。 所以说儒释道三家,理同出于一源,只是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应接引三类不同根性的众生,方法、形式不同,方向、目标一致,都是同归于善。 从这段文字来看,雍正皇帝确实很了不起,很有智慧。他为儿子奠定了根基,所以到了乾隆时期,清朝就到了鼎盛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