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戈 王贤俊 | “三大”一体:大连艺术学院的育人理念与成才效果

 顺其自然h 2023-06-01 发布于北京



问学 


图片

 “三大”一体:大连艺术学院的育人理念与成才效果
吴戈(特邀主持) 王贤俊

艺术教育是中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升温、进入21世纪迅猛发展的学科;2011年,艺术学成为独立学科门类后,更是如此。成立于2000年,即千禧之年元月的大连艺术学院,就是搭乘中国艺术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列车驶入新世纪的。学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一般艺术院校有很大的不同,这正是我们希望通过问学求知、深入对谈去了解的内容之一。尤其是大连艺术学院作为构成单纯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式。本期约请大连艺术学院创始人、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贤俊教授做客“问学”栏目,特别希望了解民办学校对国民教育的贡献、了解独立艺术院校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也借此思考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从而引起更多关注。

图片
大连艺术学院全景图

公办民办都是党办,选才育才均为国育才

吴戈:王书记,面对您,我特别想问的几个问题就是:您是否了解在中国当代的国民教育体系中,民办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比例是多少?民办艺术高校占整个艺术高校的比例是多少?我之所以问这样的问题,是想知道董事会和创办人当初进入高等艺术教育领域创业的形势判断是如何形成的?勇气何来?决心何在?发展了23年之后,对中国艺术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进路,有何判断?自己的办学初心与发展计划有什么变化?

王贤俊: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我国共有民办高校771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比例为25.37%。民办普通、职业本科、专科在校生为845.74万人,占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的24.19%,相当于每4名学生中就有一名入学民办高校。据不完全统计,民办艺术本科院校占艺术本科高校的30.6%。艺术是人类的灵魂,与人类共生长,反映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国民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坚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使命与责任,也是我的初心、决心与勇气。因为艺术教育对于提高人的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办学走过23个年头,更加笃定当初创办艺术教育的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艺术教育大有可为,着力办党和人民满意的艺术大学,这是始终不变的大艺梦!

吴戈:大连艺术学院的发展,经历了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独立的大连艺术学院和获得大连艺术职业学院合力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里,您觉得各自有什么样的阶段性特点?发展中又保持了什么样的一贯性理念?其连贯性的内容、阶段性的特点、经验性的总结分别是什么?

王贤俊:这三个阶段实际上是大连艺术学院完成了从非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从独立二级学院到普通本科院校的三次跨越,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生动实践的过程,是勇敢摸索——学习借鉴——开拓创新的渐进过程。学校在二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怀着“办党和人民满意的艺术大学”的初心,以“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校发展)为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思政铸魂、立德育人、大爱情怀、守正创新”为核心的大思政育人理念,坚定不移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是我们取得现在成绩的经验和法宝。

图片

大连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贤俊在“开学第一课”上向大艺学子致以亲切问候和美好祝愿

吴戈:做到这一点得有方法,也更要有立场。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似乎有些运行机制和管理理念上的不同。但是作为大连艺术学院的创办者,您的身份既是投资方董事长,又是学校的党委书记,是不是在一定意义上让董事会与党委会的功能相协调了?总感觉这是两种组织构架,那么,法人治理结构究竟是怎样一种构成和关系呢?决策层、顶层设计中党委的领导和董事会的决策如何协调并体现在办学发展、人才培养中,这可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问题。我觉得贵校的办学体制还真是独特的,董事会的运行与党委会的工作关系怎么处理,理论上应该是明确的,佩戴党徽的董事长和执行董事、“大思政”方向的坚持与文化的创设都说明了这一点。具体在办学决策、发展选择中,党委会和董事会的共同立足点在哪里?

王贤俊:自办学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建校与党建同步,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育人导向上从不搞例外,也从未降低标准。办学之初就主动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要求写入学校章程,融入事业发展。2000年1月,学校成立后,我们主动向上级部门反复申请,于2001年7月成立党委;2003年,成立党校;2004年,建立工会;2004年12月,设立二级院系专职书记,实行院系主任与书记拥有同等权责的“两长制”;2005年5月,建立和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保证了党组织在重大事项决策、监督、执行各环节有效发挥作用。学校党委班子与董事会、校务会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董事长担任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党委副书记,党委成员大多是董事会成员,充分保障和发挥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建立了董事会与党委会有效融合机制,党委会与董事会协调一致,实现了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我作为学校的三届党委书记,在办学过程中组织召开了五次全体教职工参加的思想大讨论,凝聚共识,统一思想,保证了党的领导作为办学治校主基调和最强音。

吴戈:您说的这些内容,突出的是办学原则和办学思路,是一些宏观设计。办学方针、培养原则,肯定是社会主义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服务。要这样做,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这一点,您作为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做得很到位。我注意到,作为董事长的您和执行董事的王晶女士都佩戴党徽,当时我就觉得“戴党徽办学的董事长和执行董事”,以及贵校“大思政”的办学理念令人尊重。走在校园里,室内室外随处可见的思政金句、思政壁报、思政口号等是一种沉浸式的校园思政文化建设的设计。所以,这是贵校从党委、董事会、教职工到学生都沉浸其中的办学文化环境。请问,实际效果如何,您做过调研吗?

王贤俊:我自己长在红旗下,党和祖国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到哪里去。我非常珍惜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和荣誉,这更是一份崇高的使命和责任。无论是在学习中、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将党徽戴在离心脏最近的地方,时刻把党放在心中,时刻铭记以一名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更把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厚植在办学兴校过程中,董事会和校务会成员和广大教职工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并从上到下引导优秀教职工和广大青年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学校的“大思政”育人理念有着坚实根基,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贯彻落实。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和生活在这样一个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的校园中,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氛围。学校自办学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没有发生过一例有关政治安全的恶性事故。

吴戈:光明磊落、气场十足地开展思政教育并将思政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环节中去,这样的理念,起于何时?是什么机缘?

王贤俊:大连艺术学院的办学理念在一开始就是十分明确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大思政”理念引领学校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办学定位为应用型、行业性、开放性的艺术大学,扎根辽宁、辐射东北、面向全国,与城市共生共融共成长,着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辽宁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图片

大连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贤俊在大连开发区大剧院为学校师生上了一堂“排练场上的思政课”

能力为本,就业为上,艺术人才培养中的“硬指标”

吴戈:您思路清晰,所概括的阶段特点突出,而且办学发展贯穿了一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您说到的勇敢摸索、学习借鉴和开拓创新,是贵校发展的“三台坡”——步步登高;又像是冲力十足的“三级跳”——步步向远。“三台坡”的途中风景和“三级跳”的连动惯性,可能有些值得回顾的具体内容。譬如,勇敢摸索时摸索到的经验是什么?学习借鉴时,向谁学习?借鉴了什么?开拓创新阶段,向哪里开拓?创什么新?开拓创新还只是起心动念阶段、计划阶段,尚未完成?实际上,这都可以理解。我只是觉得,办学除了“大楼”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核心内容,那就是贵校的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平台建设、教学实验实习物质平台建设、教学研究和教育发展平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的建设,这是任何时候都应该强调的办学需要开拓发展的“核心能力”内容。在学校的组织构架里,在17个教学、研究、创造创新单位建设布局中,是如何体现这种开拓创新思路的?

王贤俊:学校开办伊始,我就提出“十年打基础、二十年出风采、三十年实现大艺梦”。学校十年走完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历程,我们刚走完二十年出风采的阶段,完善了学校的基础建设,加强了学校的内涵质量发展,在人才培养、教改科研、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社会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您所问到的“勇敢摸索时摸索到的经验”是敢想敢干的创业精神,向国内外各大名校取经学习,高起点高站位高格局,正所谓站在巨人肩膀上往上走,取之所长避之所短。开拓创新阶段,就是对新时代高校五大职能进行发力,着重突出教育教学改革、创作与科学研究、知识转化服务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近5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7个、省级一流课程64门、省级教学名师8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教改项目近200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1000多项;承担国家级课题20项,省部级、厅市级课题600多项,各类发明专利、教材著作、学术论文800多项(部、篇)。

吴戈:在点赞贵校一路高歌猛进的前进姿态的同时,作为艺术教育界的一个老兵,我以同行的眼光关注您的发展、欣赏您的勇气。同时,我也在琢磨、判断、分析您的经验里沉淀下来的那些内容。据您所知,全国范围内,像大连艺术学院一样的独立艺术院校有多少所?发展的基本情况怎样?

王贤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共有49所,其中公办31所,民办18所,都各有办学特色,发展比较好。总体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教育需求呈强劲发展势头,这从近年来艺术报考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就可以看出来。正如我们大艺突出思政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一样,无所谓好与不好,而是看办学特色和差异化是否突出,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进口”与“出口”两旺。

吴戈:好与不好,是相对的概念,是辩证的。“艺考热”是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贵校乘势而上,建校、立校、发展,而且发展中您注意到了办学特色和差异发展。说到差异性发展,在大连艺术学院的办学发展中,创办和生存恐怕是依托“艺考热”现象后面的“学艺热”社会需求,是顺势而为,恰恰是求同而生。但是发展中,要特色办学,要差异办学,就要求同存异,甚至是差异发展。这个理念,是逐步形成的还是一开始就十分明确的?具体到人才培养,贵校的定位是什么?学校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在办学中,学校的生存发展与所处的环境、所处的区位、所依赖的资源禀赋之间建立了一种怎样的关系?我想,这对于办学者来说是一些十分重要的思考内容,也是真正关心艺术教育发展的人想要了解的。

王贤俊:创校之初,高等艺术教育在中国并不鲜见,可以说是有比较成熟的体系模式。正是如此,我们一开办学校就遵循了要走高等艺术教育的特色化和差异化道路,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在“大思政”育人和艺术实践教学的差异化方面学赶超其他学校。学校办学层次定位是以培养本科人才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特色高职教育。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就是培养明德精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即政治过硬、技能要强、业务精湛,为文化艺术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实用型专门艺术人才,扎根大连,为辽宁省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吴戈:“大思政”当然是贵校做得深透细致的育人工程,严格说可能不算通常说的差异性办学,也许是“人有我优”的育人。而办学定位的清晰,也是值得赞许的。我想追问一句:办学发展中您有没有彷徨、犹豫、举棋不定的时候?有没有发生过办学发展方向与资本运营需求之间的矛盾?这直接关系到教职工发展,关系到在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学校教书育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处理好这种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关系并形成良性循环,可是大学问、大文章。两块牌子、两种治理体制,在一班人马下如何走向同一条道路、奔向同一个目标?您是如何做的?

王贤俊:自选择开办高等艺术院校,就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办学初心。我作为创办人和举办者,即使在学校基础建设的最艰难时期,都想方设法保证教职工的工资待遇按时发放,因为这些人跟着我,我有责任为他们创造幸福的生活,这么多学生和家长选择相信我们学校,我们就有责任把他们教育好、培养好,这样才能对得起社会和家长及学生的信任。我这一生只专注办一所学校,专业、专心、专一发展好学校,以校为家,把学生作为自己的儿女。所有董事会、党委会、校务会成员和中层干部以及普通教职工,上下一心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党的领导是统一学校思想共识的根本保障,学校党委和学校董事会在推进高质量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是高度一致的。同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全校性的教职工思想大讨论,统一思想和凝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每年围绕五年规划提出年度工作目标,学校教代会和工会讨论通过形成全校正式年度工作计划、年终考核落实情况,从而实现师生的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吴戈:大连艺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中有两句话特别吸引我的注意力,那就是培养学生“能力为本”,毕业学生“就业为上”,作为几十年的艺术教育者,我要向您致敬。因为您抓住了与自己的办学定位相配适的人才培养原则和服务社会的本质,没有喊大而不当的口号,没有追求好高骛远的目标,而是切实地为自己的学生“适应社会岗位和满足生活需求”展开教学。不必追求考研升学率,先生存后发展,是就业形势如此这般的情况下应该首先坚定的人才培养信念。顺便请问一下,贵校的就业率怎样?在辽宁省同类学校当中如何?

王贤俊:学校一直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来抓好抓实抓细,我和校长亲自担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要想学生就业质量好,除了满足社会对专业设置的要求,还必须培养学生过硬的技术技能本领和核心就业竞争优势。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在辽宁省高校当中名列前茅。

吴戈:从数据看,大连艺术学院相对于别的艺术院校而言,有自己的优势,我历来认为,优势来自于质量和特色。这特色,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而不仅仅是跟别人不一样。不一样可以有特色,却不见得会成为给自己加分、添彩、增值的内容,不一定会成为优势。您认定的大连艺术学院办学特色是什么?追求差异发展的差异性体现在什么方面?

王贤俊:学校与大连市政府签订市校战略合作协议,与辽宁省文化中心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包括辽宁歌剧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歌舞团、辽宁芭蕾舞团、辽宁画院、辽宁文学院、辽宁数字文化发展中心等下属单位),开展合作育人、产教深度整合。学校已经承接大连市文化惠民工程——“四季情韵”音乐会10多年,让经典艺术走进大众生活,已经成为大连市一张亮丽的名片。

吴戈:贵校的办学走了一条“大教学”的运作模式。课堂内外、专业内外、校园内外、行业内外,在贵校的常态运行中都被调动起来。大连艺术学院17个二级教学单位中,哪些是办学时间最长的专业?哪些是发展中建设起来的专业?作为办学者,学校的王牌专业是哪些?哪些是您觉得最有发展前途的专业?

王贤俊:学校办学时间最长的专业是音乐、舞蹈、影视表演、美术等;逐渐发展起来的专业有艺术设计、服装服饰、动画动漫、文化产业管理等;面向新时代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趋势,学校又开设了艺术与科技、智慧新农科园艺等专业。作为办学者,我认为大艺的王牌专业是文化产业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绘画、艺术设计学、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这些专业已经是国家级及省级一流专业了。我个人认为最有前途的专业是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相关专业。

吴戈:作为办学者,我认为这里可能有一个价值判断的立足点问题,那就是,受到社会欢迎的专业、学校自己认为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学生喜爱的专业、业界需求大的专业,但社会了解还不多。作为办学者,你们在设立、建设和发展专业的过程中,究竟是怎样判断的?

王贤俊:学校始终围绕服务国家和辽宁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规划设置专业,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优化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以艺术学科为主,文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为辅,积极探索促进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近年来,学校开设了市场紧缺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在新文科和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开设了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园艺等专业,成立艺术与科技产业学院、智慧新农科产业学院2个特色产业学院,全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的学科专业群;同时以学校“三棚四园”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建设相融合,推进以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为基础的农学园艺专业群,推动多学科专业交叉、渗透和相互支持,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加快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吴戈:在改革开放初期,大连曾经是一个率先发展时装文化的“时尚之都”,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贵校开办了服装学院。那么,大连的时装文化氛围与贵校创办服装学院之间的历史联系和现实互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联?贵校服装学院有服装与服饰设计和表演(服装表演与设计)两个专业,我理解,是服装与服饰设计和服装表演兼设计的人才培养,是这样吗?有没有考虑过与时装文化和服装制造业开展全方位覆盖的精准对位?贵校的人才培养对应社会需求吗?培养计划与人才定位是怎样的?您对贵校服装学院培养的学生基本情况又有怎样的评价?对服装学院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未来期许?有什么样的艺术专门人才育人计划?

王贤俊:众所周知,大连是国际知名的时尚之都、浪漫之都,服饰文化和服饰产业的蓬勃发展都为学校服装学院的建设提供了更好的实践平台。服装学院每年的毕业生服装设计大秀都会精彩亮相于大连春季时装周,师生的优秀作品也会受邀参展每年的大连秋季服饰博览会的设计师板块。在我看来,如今的大连时装文化相较从前,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和多样性。学校一直是立足大连、面向全国、放眼国际,学生在校期间,服装学院会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结合服装专业特色,紧密联系大连市设计师协会、行业协会、兄弟院校、服装服饰企业,积极拓展最大化的合作空间,争取更多的资源平台,有针对性地培养我们的学生成长成才,在为大连这座时尚之都输送更多专业人才的同时,用我们的专业力量助力城市的发展。
服装学院于2021年成功获批辽宁省时装与时尚现代产业学院,与国内50余家服装服饰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战略协议,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以产学研用的模式实现了精准对标,以校企师资互聘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实现了校企“双导师制”,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3至6个月以上,邀请企业、行业专家来学校授课指导学生。服装学院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于全省同类别院校平均值,其中专业相关度在61%以上。毕业学生目前供职于国内外多家知名服饰企业、大牌设计师工作室;每年考取国内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也比较高,有近100人拥有自己的品牌公司和服装工作室。据近期的用人单位回访显示,我们的学生在企业中思想过硬、技能较强、踏实努力、爱岗敬业,获得了一致好评。学生成才、市场需要和社会满意是学校的办学动力所在。

吴戈:放眼艺术教育“办学热”情势下全国性的竞争性发展格局,有一种令人忧心的同质化倾向:学科、专业、方向的发展,常常是互相比照、互相抄袭,全然不顾自己的办学实际,按照别人的成功经验“拿来”“照搬”一下,就办起学来了。这种情形是办学实践中同质化情况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贵校在艺术人才的培养中,在学科特色、专业设置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如何追求特色、个性和卓越?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实习实训等服务于人才培养的努力中做到既身置其中又出乎其外,既完成“规范动作”又准备充分“自选动作”。对于艺术教育的办学发展来说,这也是提质增量办学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请问,大连艺术学院是怎样做到的?

王贤俊:差异化办学、特色化发展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一所建校时间比较短的民办艺术高校,要想在艺术教育领域站稳脚跟,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优势。我校围绕培养明德精艺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原创剧目为载体,构建了“舞台上、灯光下、一生多师”和“一二三课堂”联动的艺术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新格局。十年十部大剧——“和平三部曲”(《汤若望》《樱之魂》《和平颂》)和“青春五部曲”(《丝路·青春》《追梦·青春》《梦想·青春》《信念·青春》《拥抱·青春》)及受中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委托创作的辽宁“六地”红色传承剧目《辽宁之歌》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光荣·梦想》,先后登上国家大剧院和人民大会堂的舞台。这些剧目通过舞台演出与网络直播创造了辽宁省教育系统1000余万人在线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的盛况,学校被誉为“追梦青春诞生的地方”。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0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社会影响广泛。学校真正实现了将舞台表演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以德育人、以美培元、以文化人。

图片

大连艺术学院原创舞台思政剧《光荣·梦想》在沈阳盛京大剧院精彩上演

大教学,大协作,大循环:大项目中的“大艺模式”

吴戈:艺术教育培养的艺术人才成就如何,最重要的观测点是业界口碑和业界成才率、是社会影响力和文化创造力。贵校围绕人才成长与人才社会生存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了不少实习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的环节上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实践、成长成才机会。贵校是如何利用实习实训环节和校企合作基地去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

王贤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人类艺术的本源。学校一直以来突出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在艺术实践教学中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我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艺术实践教学理念(艺术实践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能力、有利于服务社会),学校建立了“五个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剧目为中心的教、学、演一体化,以项目为载体的学、做、创一体化,以企业为龙头的产、学、研一体化,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校、社、团一体化,以竞赛为牵引的展、训、赛一体化,这是我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育人的一大亮点。目前,学校拥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61家,含9个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与省内92家企业签订订单协议,通过项目委托、引企入校、引校入企、顶岗实训、定单培养等形式,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和岗位适应程度,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精准就业。除了一般校外基地,我校非常重视与国内行业协会、文化部门、电视台、博物馆、科研院所等重要企事业单位深化战略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和丰富的实践内容。


吴戈:贵校形成了一整套用创作剧目带动全校教学研究和创作展演协调发展的教学方式,我称之为“大教学”模式。其已经在10多年的时间里用同样的方式不断实践,可以看成贵校的一种教学模式了:剧目创作调动了全校的各院系参与创作,协调运转,师生都在参与其中的过程里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从我查到的资料看,贵校的大型剧目活动参与部门很多,活动内容进课堂、有教案、成课程、记学分,完全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常规流程和课程内容里,这样临时性的创作任务与常规性的教学之间的冲突就在根本上得到了缓解甚至克服。“大教学”需要“大协作”,“大协作”让不同学科、专业、班次的师生获得了在实习实践集会中良好互动、良性循环的机会,获得了社会力量、企业团队的参与、支持的可能,这样一来,课堂空间就扩大了,学校成为了一个“大空间”的概念。大艺的“大思政”“大教学”“大协作”“大空间”就良性循环起来了。我对大连艺术学院的这种观察,不知您是否认同?

王贤俊:吴校长总结得比较到位,这些年我们以“大思政”为引领,构建了“舞台上、灯光下、一生多师”和“一二三课堂”联动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总结了艺术实践教学规律,形成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专业小课堂与思政大课堂的科学运行,以“大教学”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共育“大空间”。

吴戈:集教学、研究、创作展演于一体的“大项目”为人才培养的“龙头”,带动全校教学工作的运转,起码是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在此,我们触探一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大项目”教学与“铁定律”教学之间的关系。我把学科专业中培养相关人才所必需的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技能称为行课施教的“铁定律”,它决定了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什么、像什么的可能性,必须完成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大项目”冲击教学“铁定律”的时候有没有?有的话,如何妥当解决?此外,师资队伍的稳定需要福利待遇,爱校如家的责任感,以“大艺”为荣的自豪感、幸福感,是建立在安居乐业基础上的学校发展内生动力,而基本的物质平台、教学空间和实验室系设备设施是条件保障,您如何在投入上处理好这些关系?

王贤俊:非常感谢吴校长对学校发展的关注和关心。首先,学校“大项目”教学与规定教学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大项目”是教学内容的提升、增强和完善。比如一部大剧,参与的学生毕竟是少数,都是通过选择有一定基础的优秀学生,类似艺术人才的培优班,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平时的晚上、周末和节假日)来完成“大项目”的分散训练,学校每学期专门设置1周实践教学时间,所有学生参加校内外顶岗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对于参与“大剧目”的学生,学校进行集中组织。同时,建立项目党支部,给项目学生直接设置思政课、文化课等单独班级进行授课。其次,我们学校的专业排练室、小剧场、琴房、多功能厅、设施设备等一应俱全。同时学校与开发区大剧院、盛京大剧院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大型演出活动。当然,学校正在规划建设服务区域文化发展的大剧场,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努力建设好和使用好剧场资源。同时,学校在东部已经征地约600亩,规划建设面积20多万平方米,包括校医院、体育馆、博士后工作站、室内植物园、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幼儿园等,不但满足了学校相关办学空间需要,而且助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我相信,假以时日,大艺梦一定会实现。

图片

大连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贤俊出席学校新建高层学生公寓封顶仪式

吴戈:从“大思政”“大教学”“大协作”等“大字头”的办学行为中,我也看到了您的办学努力。大连艺术学院开展了大量的建设项目,这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保证,在全力保障教书育人这一个基准点上,在贵校的办学中体现为“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校发展)。“三个一切”,当然是很给力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学生是根本,教学为核心,发展是道理”的办学发展理念。“三个一切”表明的是,以培养学生成才为目的,以教书育人为教学支点,有了前两者才有学校的发展。逻辑关系之清楚,令人非常钦佩。具体实施“三个一切”的时候,碰到的最多困难是什么?遇见的最难抉择是什么?

王贤俊:“三个一切”在办学具体运行中的经验总结就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守以“思政铸魂、立德育人、大爱情怀、守正创新”为核心的“大思政”育人理念。“三个一切”是“大思政”育人理念的基石,一切为了学生是“大思政”育人的出发点,一切为了教学是“大思政”育人的着力点,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是“大思政”育人的根本点。我个人作为学校的创始人、举办者,把所有家当、所有精力、所有身心都投入到办学上,就是“三个一切”的生动实践,努力创造“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的大环境。大学必有大厦才有大先生,有大先生才有大学生。“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具体实施“三个一切”的时候,碰到的最多困难就是一开始提出来推行实施时,大家不理解、不明白、不执行;遇见的最难抉择是协调学校原创剧目到人民大会堂进行演出。“三个一切”后来逐渐被大家所理解,并全力予以支持和认真执行,到现在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吴戈:大连艺术学院有很多艺术团,这些艺术团的功能,在我理解,一方面可以给师生提供艺术实践、艺术创造创新的机会,这是艺术院校非常重要的内部组织,它们应该是专业性、学术性的艺术团队,而不是一般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组织;另一方面,可以营造专业艺术院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但这些艺术团是具备专业水准的、艺术上充满学术性、探索性、实验性的高精尖专业团队,所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专业艺术院校的氛围,它们的活跃存在会成为艺术院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镜鉴,补充、促进和检验我们的教学。再一方面,高水平艺术团队在满足这些功能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窗口”功能和“文化交流”功能,教师和学生在面对社会的演出当中,检验自己,也了解社会,步入世界,创造自己的办学品牌和扩大自己的办学成果,检验的是学校的文化贡献力,拓展的是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我想,在艺术团的活跃组织中,教师和学生都在成长,这是“艺术育人、文化化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大连艺术学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吗?

王贤俊:高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传承文化、国际交流、服务社会,与主要职能相对应的工作是课堂教学与教育改革,师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活动。艺术院校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应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我们学校之所以创建多个艺术团就是基于艺术院校的特点来实现高校的主要职能,因此艺术团既是教学平台,也是科研平台,同时也是实践和服务社会的平台。这是由艺术教育本身的规律决定的。
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尝试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制迫在眉睫。艺术团制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进行其教学模式构建、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材体系建设等教学改革。艺术院校的课堂教学、科研创作、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艺术院校不能要求大批艺术学科专任教师荒废自身的艺术创作能力,埋头写论文、出版著作,特别是在职称评审中必须率先“破五唯”,真正实现艺术院校应该有的职责、价值和使命。

吴戈:我看到,大连艺术学院有音乐学院,也有舞蹈学院,音乐学院里还设有舞蹈教研室,舞蹈学院与音乐学院的舞蹈教研室是什么关系?双创学院与“双创计划”结合紧密,是应运而生的吗?如何办学发展?建立什么专业结构?设置哪些核心课程?培养什么人才?对于整个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创造创新应该是一个普遍要求,专门设立一个二级学院,固然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强调与点醒”,但是具体到办学发展计划中的方方面面,却是我特别希望了解的。您可以谈谈吗?

王贤俊:学校的舞蹈表演专业之前设在音乐学院,后来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于2019年单独成立了舞蹈学院,较好地促进了舞蹈表演专业的发展。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核心能力,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开展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力量。通过主办文创大赛、文创论坛,以及海峡两岸高级文创品牌工坊研修基地、文化科技创意园区众创空间、大连非遗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汇聚创新链、人才链直接为大连城市文化建设服务。学校大力实施“一三三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学生参加桃李杯、金钟奖、文华院校杯、全国“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比赛展演,获得各类各级奖项近1000个。2021年10月,我校“香火相传——非遗香包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引领者”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学校文化科技创意园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器、加速器服务,有126家驻园文化企业,多家小企业年产值过千万。学校先后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级众创空间”、被原文化部授予“国家级文化产业双创扶持单位”、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22年,获批辽宁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图片

大连艺术学院凤凰雕塑

吴戈:作为学校的创办者和发展的推进者,王书记首先是个讲政治、知进退、识大体、顾大局的人,坚持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学生为本中的能力为本,坚持人才培养结果中的“就业为上”,为此探索出了“大思政”“大教学”“大协作”的大艺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三大合一”模式,提供了富于启发性的宝贵经验。希望贵校把特色做强、做优,在不断开拓、积极进取中多多留意学科、专业、课程、发展的深入性、内涵性与平衡感,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满足感和教师群体成就成功的获得感。学生是“学之本”,教师是“教之本”,发展是“生存之本”,而尊重规律的彰显特色、突出人才培养旨归的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物质平台建设、教学管理建设、教学研究与教育发展建设等,是育人质量和办学发展的“内涵之本”。学校建在传说中的凤凰山上,凤凰台左右两翼的规划正在完成之中,右翼已成,左翼待展,双翼奋举,大连艺术学院正在蓄势再次起飞!这个培养艺术人才的学府,建设凤凰书院,寓意显然——希望自己的学生成凤成凰,栖息凤凰台上的学校,也以一只东方瑞鸟自喻。愿大连艺术学院在艺术人才培养中再创佳绩!

END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3年5月刊
微信编辑:Fu









AM 新媒体矩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