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光日新1876】爱新觉罗.玄烨:《庭训格言》(3):跟康熙学当领导

 新文艺 2023-06-01 发布于山东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e启读《传世家训》

虽然康熙的领导地位是世袭来的,但是他的领导力肯定不单纯来自世袭、天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他爱学习、爱读书、能坚持读书(传统经史典籍)有关。因此,想当领导,就要爱学习、善钻研,先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能够独挡一面,也就是“学而优则仕”吧?!想要当好领导,更要坚持读书,尤其是多读、常读传统的经史典籍。

“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

这里的“凡人”,应该是“但凡是人”的意思,它与我们现在常说的、与“仙人”、“圣贤”等相对的单指普通人的“凡人”不同,前者是指所有人,而后者则是指普通人,是一部分人。

关于人所犯的过错,康熙的观点,应该跟《左传》的观点是一致的,《左传.宣公二年》中提出:“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也就是但凡是人,谁能不犯错呢?

(这与后人普遍常说的儒家所主张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还不同,《左传》认为所有人都可能会犯错,而儒家认为圣贤是不会犯错的,只有不是圣贤的普通人才会犯错,这显然是两个概念。)

“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也有出处,与《论语》中所记载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是同一个意思,敢就是普通人犯了过错,往往不肯直面错误、不会承认是自己的错,而是加以掩饰、狡辩。

《左传》中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也说:“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子贡也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由此可见,一、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会犯错;二、错了能知错、认错、改错,还是好同志。

所以康熙也说:“朕也会犯错,但是朕犯了错从不加以掩饰,也不会责怪别人,而是大胆承认,这是朕的错!”

他还举了与议政大臣商议迁藩的例子。商议事的时候,领导者只有虚怀若谷,能够接受不同意见,下属才能大胆直言、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意见;商议归商议,但是不管是少数服从多数也好,封建社会的一言堂也罢,最终的决策权实际上还是在于领导。领导决策失误,造成了不良影响,就不能把原因归罪于参谋者给自己参谋错误上,要学会推功揽过,主动、大胆地承担责任。

康熙迁藩后造成三藩叛乱,索额图上奏要求治当初提议迁藩者的罪时,康熙就主动承担了责任。

“朕曰:'不可。廷议之时,言三藩当迁者,朕实主之。今事至此,岂可归过于他人?’时在廷诸臣一闻朕旨,莫不感激涕零、心悦诚服。朕从来诸事不委罪于人,矧军国大事而肯卸过于诸大臣乎?”

领导者只有敢于给下属扛事,别把功劳都记在自己身上、把过失都推给下属,下属才会放心大胆地做好自己的事,真心实意地把领导者安排的工作做好。

康熙说:

“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但凡那些敢担当作为、为推功揽过的人,多数都是德行高尚的人;如果是领导者,则必定是有较强领导力的人。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

用影像记录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