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北京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汇编:微粒构成物质(教师版)
2023-06-02 | 阅:  转:  |  分享 
  
2020北京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汇编:微粒构成物质一.选择题(共47小题)1.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
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的体积很小2.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SO2B.H2O2C.H2CO3D
.O23.密闭的矿泉水瓶中,1滴水蒸发为水蒸气,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间隔B.分子个数C.分子质量D.分子种类4.过氧化氢和
水都是无色液体,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明显不同,其本质原因是(  )A.元素种类不同B.原子种类不同C.分子种类不同D.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5.(2020秋?密云区期中)溴被称为“海洋元素”。已知一种溴原子核内含有35个质子和45个中子,则该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80B.45C.35D.56.(2020秋?密云区期中)下列微观粒子示意图中,能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  )A.B.C.D.7
.(2020秋?房山区期中)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该微
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8.(2020秋?房山区期中)在压强和温度
保持不变的条件下,18mL的液态水完全蒸发成水蒸气后,体积扩大了约1700倍。这是由于(  )A.分子体积变大B.分子停止运动C.
分子数目增多D.分子间空隙变大9.(2020秋?房山区期中)如图是氢分子与氧分子反应生成水分子的示意图。从该图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
是(  )A.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B.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
不变10.(2020秋?丰台区期中)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B.原子不显电性C.离子不能
构成物质D.原子可转化成离子11.(2020秋?丰台区期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甲和乙能在一定条件下反
应生成丙。物质甲乙丙 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物质的化学式为H2C.反应过程中,分子种类不
发生改变D.丙物质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100%12.(2020秋?海淀区期中)下列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
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的中子数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3.(2020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鱼类可在水中呼吸,是因为
水中含有一定量的(  )A.氧原子B.氧元素C.水分子D.氧分子14.(2020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利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可把海水
转化为淡水。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B.分子质量C.分子间隔D.原子种类15.(2020秋
?延庆区期中)下列关于水受热沸腾、水蒸气遇冷凝结实验(如图所示)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让分子从静止开始运
动B.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距离增大C.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体积增加D.实验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16.(2020秋?西城区
校级期中)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B.3C.
4D.717.(2020秋?西城区校级期中)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现 象解 释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
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C在无外力作用下,花粉会在
平静的水面上移动分子在不断运动D自行车轮胎在 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A.AB.BC.CD.D18.(2020秋?延庆
区期中)下列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生活中的现象解释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油漆需要密闭保存分子质量很小C
夏天汽车轮胎容易爆炸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增大D电解水会产生氢气和氧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A.AB.BC.CD.D19.决定元素化学
性质的微粒是原子的(  )A.核内中子数B.核内质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数20.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
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水分子间存在间隙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
的溶解搅拌使扩散到水中的蔗糖分子更多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二者分子构成不同A.AB.BC.CD.D21.科学理论在传承中
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
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
成的观点是(  )A.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④⑤⑥D.⑤⑥22.某种碳原子可用于检测人体中的幽门螺旋杆菌。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
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B.6C.8D.1423.下列微粒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A.B.C.D
.24.下列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的不同粒子B.②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C.
图①表示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D.以上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25.下列是几种粒子的
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C.③属于金属元素D.①③所
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26.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B.质
量相同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27.钠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
B.23C.11D.1228.图为载人航天器工作仓中气体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下列说
法不合理的是(  )A.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B.氧分子和氮分子能均匀混合,是因为航天器处于失重状态C.航天器工作仓内氮气
与氧气的体积比与地表空气接近D.航天器工作仓中充氮气可避免发生火灾后燃烧过于剧烈29.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D.碳单质
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性质不同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30.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31. 6000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这主要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由原子构成D.分子间有间
隔32.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解释 A 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温度 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增减 B 用普通
显微镜观察不到苯分子 分子很小 C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D夏天的食物比冬天易变质 温度越高,化学反
应速率越快A.AB.BC.CD.D33.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
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34.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
温度升高而增大B.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35.
“食盐加碘”、“酱油加铁”、“儿童补钙”等,这里碘、铁、钙是指给人补充(  )A.原子B.元素C.分子D.离子36.如图是四种微粒
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C.④是一种阴离子D.②容易得到电
子37.在加压条件下,40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4m3的钢瓶中,这说明(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
由原子构成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8.根据这4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带有电荷B
.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C.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39.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A.质子数B
.核电荷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数40.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钠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外有3个电子层
B.质子数为11C.最外层电子数为1D.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41.对于Mg2+和Mg两种粒子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
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42.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
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B.9C.10D.1943.科学家发现月球土壤中含有较
丰富的氦(He﹣3),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B.2C.3D.444. C﹣14可用
来测定文物的年代.已知C﹣14的原子中,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6B.8C.12D.1445
.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此反应有单质生成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46.建立宏观与微观
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
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47.从如图所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化学反
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二.填空题(共1小题)48.(2
020秋?朝阳区校级期中)2019年10月1日,举行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国庆阅兵和庆祝活动。(1)阅兵时,最震撼的核导弹方队
﹣﹣“东风家族”。铀是制造核武器的重要物质,已知铀元素原子序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为238,由此可知,铀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庆典活动燃放的环保烟花采用不含硫元素的物质,从而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减少的污染气体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49
.(2020秋?朝阳区校级期中)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1)图一所示实验的目的是   ,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
图二电子天平示数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50.(2020秋?房山区期中)为研究分子的性质,进行如图实验。(1)实验1
中,A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B烧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2)实验2中,品红在   (填“冷”或“热
”)水中扩散更快。51.(2020秋?丰台区期中)解释实验现象。 (1)旗帜变红,体现分子的性质是   。(2)红墨水在热水中扩
散的速度比在冷水中快,原因是   。52.(2020秋?海淀区期中)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开始后,将胶头滴管中
的氨水挤入试管中。(1)实验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   。(2)设计图1、图2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53.请从A或B两
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B从微粒角度解释:(1)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原因是   。(2)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
其原因是   。(1)实验现象是   。(2)实验结论是   。四.解答题(共7小题)54.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C2H6O)溶
液,主要用于皮肤和小件物品表面的消毒。(1)乙醇中含有氧元素。图1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由图中信息可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
量为   ,核外电子数为   。(2)乙醇易燃,因此使用酒精时要远离火源。乙醇燃烧反应过程中,物质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图2
中,A的化学式为   ,B的化学式为   。55.(2020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2)在符号①Fe3+②H2O2③SO42﹣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填
序号)。(3)放电条件下,氮气能和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在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在高
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氮气能与氢气化合反应生成氨气(C),进而生产出尿素(D)等其它的氮肥。请根据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每个D分子是由   个原子构成的;②写出A→B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基本反应类型为   。56.(2020秋?密云区期中)我
国成功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采用了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铷原子和氢原子本质的区别在于   (填写正确选项的序号)。A
.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57.(2020秋?朝阳区校级期中)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
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58.(
2020秋?延庆区期中)长征5号运载火箭中采用了液氢﹣液氧发动机,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放出大量热,是火箭的动力来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如图。根据信息回答:(1)氢气、氧气经液化后,其化学性质   (填“发生”或“没有”)改变。(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填字母序号)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均没有改变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D.这是一
个分解反应59.(2020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在图2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3)在如图所示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化学式),属于氧化物的是    (
填化学式)。60.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中溶液变红。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2)
列举一个生活中同样说明该性质的现象:   。2020北京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汇编:微粒构成物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7小
题)1.【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
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答】解:我们能闻到水果散发的香味,是水果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中的缘故,与分子的
大小、分子之间的间隔无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理解分子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
分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只含有氧原子、氧元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
:A、二氧化硫只含有二氧化硫这一种物质,故只含有二氧化硫分子,不含有氧分子,故A错误;B、过氧化氢只含有过氧化氢这一种物质,故只含
有过氧化氢分子,不含有氧分子,故B错误;C、碳酸只含有碳酸这一种物质,故只含有碳酸分子,不含有氧分子,故C错误;D、氧气是由氧分子
构成,故氧气中含有氧分子,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
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只是分子间间隔和排列方式、运动发生改变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
1滴水蒸发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A、水分子间隔变大,发生改变,符合题意;B、分子个数不变,不符合题意;C、分子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
意;D、分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分析】根
据分子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无色液体,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明显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种类不
同;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5.【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
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一种溴原子核内含有35个质子,故该溴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5.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分
析】根据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进行解答.【解答】解:A、图中所示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
,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B、图中所示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C、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该图可表示3个水分子,故符合题意;D、该图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
图示的辨别,要加强记忆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分析】由题目中
“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判断:该微粒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得失电子难易程度;
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等。【解答】解:A、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个,故A正确;B、该微粒的原子
核外有3个电子层,说法正确,故B正确;C、该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故C正确;D、根据原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原子,而非离子,故D错误。故选:D。【点评】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
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8.【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在压强和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18
mL的液态水完全蒸发成水蒸气后,体积扩大了约1700倍。这是由于液体变为气体,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分析】题
给微观图示表现出: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氢气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每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反应前2个氢气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1个氧气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反应后生成的2个水分子中共含有4
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解答】解:A、由反应前的水分子结构图可看出,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故正确;B、由反应后的水分子结构图可看出,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C、由反应的微观图,反应前为氢分子和氧分子而反应后生成了水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构成不
同,分子种类改变,故错误;D、反应前,2个氢气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1个氧气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反应后生成的2个水分子中共含有4
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10.【分析】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解答;B、根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二者的电量相同电性相反进行解答;C、根据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进行解答;D、根据原
子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进行解答。【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正确;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带
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二者的电量相同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故B正确;C、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
构成的,故C错误;D、原子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所以原子可转化成离子,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基
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11.【分析】根据微观模型图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逐个选项
解答即可。【解答】解: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氢气和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3H2+N22NH3。A、该反应是
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B、甲物质的化学式H2,说法正确;C、反应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说法错
误;D、丙物质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100%,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
已有的知识进行。12.【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进行
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A、与元
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错误。B、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中
子数,故选项错误。C、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
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正确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
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分析】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分析。【解答】解:鱼类可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是由
氧分子构成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性质以及物质的结构,难度不大。14.【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
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
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种类、质量均不变,原子种类也不会发生改变。故选:
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
类题的关键.15.【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解答;B、根据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距离增大进行解答;C、根据水变成水蒸气时,
分子间距离增大进行解答;D、根据水变为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进行解答.【解答】解:A、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让分子运动
加快,故A错误;B、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距离增大,故B正确;C、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距离增大,故C错误;D、水变为水蒸气属于物
理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水的三态变化,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16.【分析】根据原子中: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某种锂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
,则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7。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
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7.【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
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湿
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故选项解释正确。C、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故
选项解释正确。D、自行车轮胎因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分子受热,分子间距离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8.【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
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说法
正确。B、油漆需要密闭保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说法错误。C、夏天汽车轮胎容易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增大的缘故,故选项
说法错误。D、电解水会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9.【分析】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于4个时,容易失去电子;多于4个少于8个时,容易获得电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时,元素的化学
性质最稳定。【解答】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C。【点评】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核外电子的得失
趋向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0.【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
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
中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
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错误。C、搅拌能加
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的运动速率更快,故选项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者分子构成不同
,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
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1.【分析】道根据原子的构成和原子中各微粒带的电荷回答本题。【解答】解:①在球体内
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是错误的,因为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②原子是可分的,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③原子呈球形是正确的;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正确;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是正确的;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正确的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发现过程,基础性强22.【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
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
,故其核外电子数为6。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3.【分
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微粒不带电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微粒带负电为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微粒带正
电为阳离子;【解答】解:微粒A、B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微粒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微粒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
离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4.【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
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以上微粒分别属于三种元素,故错误;B、②是阳离子,化合价为﹣2价,④是钠离子,化合价为
+1价,②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故正确;C、图①表示的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各,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
故错误;D、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以上微粒结构示意图中①②③位于第二周期,④位于第三周期,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
子结构示意图含义的理解及解题中应用的能力,难度较小。25.【分析】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C、根据核内的质
子数,判断元素及元素的类别。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解答】
解:A、②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①②③④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8、11、
16、11,②④属于同种元素,①②③④表示的是三种不同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6,属于
硫元素,元素的名称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6.
【分析】根据题中信息结合原子结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B、氧1
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质量不同,故错误;C、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电子数相同,故错误
;D、16和18表示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故错误。故选:A。【点评】明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关键。物质是
由元素组成的,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27.【分析】根据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决,由题意“钠原子
核内有质子11个,中子12个”。则可推测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解答】解:由题意“钠原子核内有质子11个,中子12个”。所以核内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则可推测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
等量关系,并据此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28.【分析】A、根据氧分子的构成分析;B、根据弗恩自是不断运动的分析;C、根据氧分子源
氮分子的个数比分析;D、根据氮气不支持燃烧分析。【解答】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A正确;B、氧
分子和氮分子能均匀混合,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B错误;C、由载人航天器工作仓中气体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氧气与氮气的分子个数1
:4,航天器工作仓内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与地表空气接近,故C正确;D、由于氮气不支持燃烧,航天器工作仓中充氮气可避免发生火灾后燃烧过
于剧烈,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微观示意图的意义和空气的成分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29.【分析】根据
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
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仍在不断地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C、酒精挥发,是
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D、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氧分子的浓度不同,故选项解
释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0.【分析】A、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B、依据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以及离子符号的书写
要求分析判断;C、依据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D、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
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进行解答。【解答】解: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A错误;B、由
于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而④中质子数比电子数多2是镁离子,其符号应该是Mg2+,故B错误;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
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7,故性质不会相似,故C错误;D、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
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而①④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是一种稳定结构,故D正确。故选:D。【点
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31.【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
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
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与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体积很小和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所以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
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2.【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
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温度,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递减,故选项解释正确。B、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同苯分子,是因
为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D、夏天的食物比冬天易变质,是
因为夏天气温高,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
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3.【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
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
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公路上大雾弥漫,大雾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B、花棚里香气扑鼻,是因为花
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正确。C、湖面上柳絮飘扬,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的,故选项错误。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
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4.【分析】根
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大
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所占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沸
腾时掀起壶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子分
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
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5.【分析】“加碘食盐”、“加铁酱油”“儿童补钙”等物质中的
碘、铁、钙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一般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是指元素.【解答】解:加碘食盐、“酱油加铁”、“儿童补钙”等物
质中的成分主要以无机盐存在,即这里的碘、钙、铁存在于无机盐中,则指的是元素,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
素的有关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认识.36.【分析】A、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
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D、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
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
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③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④质子数=1
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
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
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7.【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结合题目所给信息
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石油气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所以,40m3的石油气加压液化以后,可以装入0.
04m3的钢瓶中,由此主要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C是正确的;不能说明分子质量的大小、构成及运动的情况,所以A、B、D是错误的。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会利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化学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力和逻辑
思维能力。38.【分析】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微粒所带的电荷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通常认为最外层
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进行解答.【解答】解:A、在第二个和第四个微粒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
外电子数,呈中性,而其它两个都带有电荷,故A说法错误;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于微粒的质子数不同,不
可能属于同一种元素,故B说法错误;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应该是电子层数和每一层上的电子数也相同,可以看出前三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
同的,最后一个多了一个电子层,故C说法错误;D、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
,可知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
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9.【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
电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
电子数。A、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质子数,故选项错误。B、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
是核电荷数,故选项错误。C、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正确。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
不是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正确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
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0.【分析】由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核外电子数等信息;根据题目
分析即可.【解答】解:由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核外有3个电子层,说法正确,故A说法正确;B、质子数是11,说法正确,故B
说法正确;C、最外层电子数为1,说法正确,故C说法正确;D、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电子成为阳子,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了
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熟记规律: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1.【分析】根据Mg2+和Mg两种
粒子可以看出它们都是镁元素形成的不同微粒,则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它们的电子数不同.【解答】解:A、因它们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质子数
相同,说法正确,故A错误;B、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两者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说法正确,故B错误。C
、因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金属阳离子,则原子变为离子失去的电子数不同,则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说法错误,故C正确;D、镁离子与镁
原子都可构成物质,说法正确,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学生应注意单原子形成的微粒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
关系,抓住质子数是判断元素的关键.42.【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
析解答。【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9,故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A、该原子的核电荷
数为9,故选项错误。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故选项正确。C、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故选项错误。D、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故选项错
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4
3.【分析】利用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及核电荷数的关系解决此题.【解答】解: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氦原子核内质子
数为2确定了电子数也一定是2。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原子内微粒数量的考查,利用的是原子内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知识,属基础性识记性
质的题目.44.【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解答】解: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
电荷数=核外电子数,C﹣14的原子中,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因此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故选A。【点评】注意: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
数=核外电子数的前提条件是在原子中.45.【分析】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可判断该变化为两种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原子的重新
结合生成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解答】解:去除干扰粒子得图:A、生成物分子中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故A正确;B、变化前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没有改变,可判断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故B正确;C、生成物的分子一种为不同
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一种为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生成;故C不正确;D、反应前后都有1个构成相同的
化合物的分子,说明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D正确;故选:C。【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
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46.【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
答,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很多宏观的现象都能证明分子的这些性质。【解答】解: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
为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膨胀变大造成的,故A错误;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故B正
确; C、不同的花儿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其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故C正确;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
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正确。故选:A。【点评】宏观的现象能证明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也能解释形成宏观现象的原因。47.【分析】水
分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
,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解答】解:A、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此说法正确。B、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还是这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此项说法错误。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变化的实
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也不发生改变。二.填空题(共1小题)48.【分析】(1)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
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题意,环保烟花采用不含硫元素的物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已知铀元素原
子序数为9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铀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2。(2)庆典活动燃放的环保烟花采用不含硫元素的物质,
从而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则减少的污染气体是二氧化硫。故答案为:(1)92;(2)二氧化硫。【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
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常见的空气的污染气体。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49.【分析】(1)图一所示实验
中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了分子的一条基本性质是: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浓氨水的温度不同,酚酞溶液变色所用时间不同,因此设计甲乙对比实验的
目的是:证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2)根据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来分析。【解答】解:(1)图一所示实验中浓氨水的温度不同,酚酞
溶液变色所用时间不同,因此该实验探究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观察到C管中的溶液比B管中的溶液先由无色变红,A和D无明显现象,由此可知
温度越高,氨分子运动速率越快;(2)图二所示实验中量筒内水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空气中扩散,所以量筒内的水减少,电子天平示数变小。
故答案为:(1)探究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C管中的溶液比B管中的溶液先由无色变红,A和D无明显现象;(2)水分子从量筒中运动到空气
中。【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50.【分析】(1)根据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
红色,进行分析判断.(2)根据两个烧杯中变红色的速率,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两者
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说明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2)实验2中,观察到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是因为热水中温度
高,品红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2)热。【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
,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51.【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机械能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
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蘸有酚酞试液的旗帜上,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填:不断地运动;(2)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速度比在冷水中快,是因为在热水
中水分子获得能量多,分子的运动加快,故填:热水中水分子获得能量多,分子的运动加快。【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
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52.【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可以使喷有酚酞溶液的
小纸花变红,故填:喷有酚酞溶液的小纸花变红;(2)图1、图2对比实验中水的温度不同,冷水中喷有酚酞溶液的小纸花变红慢,热水中喷有酚
酞溶液的小纸花变红快,是想证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故填:证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
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53.【分析】A:(1)根据分子的性质,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考虑;(2)根据影响分子运
动速度的因素回答本题;B(1)根据分子的性质,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考虑;(2)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解答】解
:A:(1)分子在不断运动,品红是由分子构成的,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2)品红分子在水中扩
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所以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故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B:(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在
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氨水显碱性,分子在不断运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烧杯A中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烧杯B中液体不变色;(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氨水显碱性,分子在不断运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故答案为:AB(1)分子不断运动(2)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1)烧杯A中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烧杯B
中液体不变色(2)分子不断运动【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用途,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四.解答题(共7小题)54.【
分析】(1)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在原子中质子数等原子序数等于电子数分析回答;(2)根据微粒的构成写出化学式。【解答】解
:(1)由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00,氧的原子序数是8,则核外电子数为8。(2)由微粒的构
成可知,A的化学式为:C2H5OH,B的化学式为:H2O。故答案为:(1)16.00;8。(2)C2H5OH;H2O。【点评】本题
的难度不大,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微粒模型图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55.【分析】(1)金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2)带正电荷的
离子是阳离子。(3)每个D分子是由8个原子构成的,包括1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1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和氧气反
应生成二氧化氮。【解答】解:(1)在水、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铁。故填:铁。(2)在符号①Fe3+②H2O2③S
O42﹣中,表示阳离子的是铁离子。故填:①。(3)①每个D分子是由8个原子构成的,包括1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1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故填:8.②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反应的符号表达式:NO+O2→NO2,是化合反应。故填:NO+O2→NO2;化合反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56.【分析】根据铷原子和氢原子本质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解答】解:A、铷原子和氢原子本质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故A正确;B、铷原子和氢原子本质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而不是中子数不同,故B错误;C、铷原子和氢原子本质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而不是电子数不同,故C错误;D、铷原子和氢原子本质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而不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57.【分析】观察反应微观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解答】解:(1)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水和C2H4,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故填:2CO2+6H2C2H4+4H2O;(2)由微观反应过程可知,化学反应就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填: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书写反应的方程式是解答问题的关键。58.【分析】(1)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来分析;(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1)氢气、氧气经液化后,分子种类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其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填:没有;(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选项说法正确;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均没有改变,选项说法正确;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充分理解“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59.【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3)根据单质与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解答】解:(1)图1是甲烷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故填:CH4+H2OCO+3H2;(2)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所以图2横线处填写内容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分子﹣﹣;故填:;(3)在图示的物质中,氢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填:H2;H2O、CO、C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60.【分析】根据浓氨水的化学性质以及无色酚酞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1)由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通过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2)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答案为:(1)分子不断运动(2)酒香不怕巷子深(合理即可)【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 2 / 2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