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尽管每个人的收藏专题不同,但演绎的都是爱书的传奇

 shineboy1 2023-06-02 发布于加拿大

韦力先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学者和古籍收藏家。据说,他收藏有八千余部、七万余册古籍善本。其中宋元及以前刊本、写本五十余件、二百余册,宋元递修和宋元明递修本二十部、三百余册。明刊本一千二百余部、一万多册。名家批校本及抄校本八百余部,活字本五百余部,碑帖一千七百余种。被誉为中国当代藏书家第一人。


同时,他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好古敏求,勤奋著述。他探求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写下了“寻觅”系列;他寻访古代藏书楼、旧书局、旧书店、藏书家的遗迹,写下了“寻踪”系列;他钻研古籍,写下了一系列专业性著作;他传播传统古籍文化,也写下了一些浅显易懂的作品;他广交天下书友,互教短长,写下了《上书房行走》。


《上书房行走》介绍了四十二位著名学者、文人、藏书家的书房,他们藏书丰富却又与众不同。通过这些人的书房,讲古籍,话版本,记录收藏故事和得书、失书经历,谈朋友之间的感情和交往,读来引人入胜,爱不释手。


上书房中的主角个个都似神人,尽管每个人的收藏专题不同,但演绎的都是爱书的传奇。书中人物有的专藏木活字本医书,有的专藏碑帖,有的专藏名人手札,有的专藏地方文献,有的专藏家谱、印谱,还有的专藏民国时期的旧期刊、晚清民国说部丛书。他们爱书、懂书、藏书、著书,体现了当代藏书家的学识与素养。


“上书房”(又称尚书房,道光以后统称上书房),是清代皇家子弟学习的地方。“上书房”始建于雍正年间,坐落于故宫乾清门左侧,屋有三层,分别为“前垂天贶”、“中天景运”、“后天不老”,称“三天”。雍正亲题楹联与其上“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


《上书房行走》的书名得缘于收藏民国期刊的谢其章先生。此书名既可以理解为“上,书房行走”,也可以理解为“上书房,行走”,书名即雅致又有趣味。


书中唯一的遗憾是作者没有写自己的上书房“芷兰斋”。所幸,有两位到过“芷兰斋”的作家,写下了他们的感受。


一位是姚峥华女士,她在《书人书事》中写到:好牛啊。穿过窄窄的过道,左臂碰到的,可能就是宋元的;右手触及的,或许就是明朝的……在这里,清都不算啥,宋、辽、金大有可称道者。我走路都变轻巧了,心也提了起来,声音低沉了下去,生怕吓醒了一屋子清修的古书之神。


另一位是绿茶先生。在《所幸藏书房》中,他评价:韦力的“芷兰斋”体现了当下私人藏书的最高峰。每次走进它,都有种穿越到古代的感觉。韦力的藏书故事充满了各种传奇,但韦力不理会这些眼光,专注于自己的人文寻访之旅。这些年来他走遍大江南北,寻访历史上那些值得被记录和书写的人,然后一本本相继出版,这样的执着和情怀在当下中国已很少见了。也许,他真的是通过芷兰斋穿越到现在的古代人。


希望书友们都有自己的“上书房”,写下自己的“上书房”故事。


上书房里神人多,
个个收藏有绝活。
借人说事道古籍,
芷兰斋主最痴魔。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