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吸引优秀员工的秘笈:建立关系与创造空间

 普洱茶凌 2023-06-02 发布于上海

    职场的底层逻辑是动态匹配与交换原则,在基本逻辑之上,如何吸引,培养,留住优秀员工,“钱”的重要性退居“情感关系”与“发展空间”之后,而管理干部在其间具有决定性作用。

    生命的三大动力:性,攻击力,自恋,究其根本都在处理关系,处理原生家庭的养育关系,核心家庭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职场的人际关系,慢慢的由外及内处理与自已的关系。很多职场人不停跳动,大多人不是追逐金钱,而是在组织中无法建设出真正滋养力量的关系,这也是主管们带出高效稳定团队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建立关系?

1、了解员工

了解不等于认识,陷于绩效的管理者们常常注意力在员工行为层面,熟悉那张脸却不能真正了解那个人,可以用如下的图示检视:

员工行为与情绪的背后,你了解员工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任务环境吗?你了解员工的个性强弱能力长短吗?你了解员工的优势吗?你了解他看重什么吗,在职场的三大收益中:金钱,情感关系,发展空间,哪个是当下 的重点?长期看,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职业梦想?如果这些问题你无法回答,代表你还不了解你的员工。不了解就无从谈起建立关系!
2、看见员工西方的哲学家讲”你存在,所以我存在“,看见即是爱。《阿凡达》中有句经典台词“I see me through your eyes,I live through your love"(透过你的眼睛我看到我自已,因为你的爱,我才存在),”I see you".。

当一个人被看见即有存在感。20多年前我还是物流组的普通职员,当时的区域总经理在旋转门口请我先行,说了句”物流工作很辛苦“,如今每每想起仍有清晰的画面感,也因为那句”很辛苦“追随了很多年。
如何表现出“看见”:同频与回应。不会说话的小婴儿,当她咿咿呀呀时,你也咿咿呀呀,小婴儿就会非常开心的咯咯笑,这就是同频,心理咨询师跟来访者快速建立关系的第一步是“跟随”,同样的肢体表现,语言节奏,会很快拉近距离,管理上讲同理心,有同理心才能深深的理解与接纳,才能启发内生的改变。精神分析有一句名言”无回应之地即绝境“,西班牙有诗歌说“死亡,即是无回应之地”。夫妻吵架最怕长时间冷战,心理学家哈里.哈洛的恒河猴实验,德皇腓特烈二世的婴儿实验,都很残酷,结论却极有价值:灵长类动物如果缺乏情感回应,会有精神问题,要么不能形成灵魂,或者宁愿死亡。
这就能理解,当员工在组织中感觉到可有可无,无人问津,时间久了,就没有存在感,生命的能量就将在这个领域枯萎,离开也就有奇怪。有建设性的反馈好过只有批评的回应,无论怎样的回应都远好于置之不理。好的管理非常注意绩效考评反馈,日常工作反馈,有反馈员工才会被看见,因为被看见才会更好的向善,如果无法或无心变得更好,也会极有自知之明的离开。

3、用心员工
”我与你“的关系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将员工视为达成目标的工具或对象,建立的是”我与它“的关系,这时员工就会很计较做为工具的价值,因为只能被利用。而”我与你“的关系是”我放下我的所有预判和期待,带着我的全部本真和你的本真相遇“,你是只要你看重的结果还是感兴趣员工的发展用结果来呈现,这有本质的区别,我相信一件事:你怎么对待他人,他人就会怎么回应你。怎么对待不是形式上的表演,是发心!
《阿凡达》中骑士与魅影经过驯服与被驯服的过程,当两个生命体的头发真正连接在一起时,魅影的眼神亮光一闪,代表心意相通,然后才出现人骑合一,驰骋翱翔。只可惜,现实职场中大部分管理者,只知驾驭不晓通灵,没有两个生命彼此理解的高光时刻,就艰难痛苦的开始起飞,越飞越痛,只看忍耐多久而已。
其实什么样的管理风格不是重点,DISC告诉你,怎样的行为模式都能成功,都能成为出色的管理者,也不必一定要调整成千篇一律的样子,但那些被追随的成功者都有一个原理:真正对人用心,用真诚与利他建立关系。


越优秀的人越是成长型思维,看重职场的发展空间,在现实中,我发现人们常常认为发展空间是晋升与调薪的天花板,所以很多管理者觉得无能为力,因为很多情境在晋升与调薪这个有限的游戏中说了不算,但真正的发展空间,我认为是无限的游戏,它有三个层面
1、自我空间
把职场变成人生的修炼道场,协助员工从自卑,怯懦走向自信,勇敢。不伤害TA的自恋,不否定TA错了,不贬低TA比别人差,建设性的接纳TA的攻击性,深深的理解,积极回应,将其转化成活力与动力。当一个人有客观的自我认知,看到更大的生命意义,感受到被接纳的关系,自我的空间就是会扩大,自我空间变大时,包容,善解,善意就容易滋养外在的正向积极

2、管理空间
《康熙王朝》中,康熙曾评价台海战役中的姚启圣,一个能臣就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能臣的水平在于,有战略懂战术,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收人心,用更大的格局令人愿意追随。
员工的职场发展三层空间,最重要的在管理者创造的空间,如何将组织的有限游戏转化为成长的无限游戏,如何协助员工不断拓展自我空间,是管理者最核心的价值。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用罗胖的话就是”人点亮人“。
你想吸引什么人,就要成为什么人,管理者的自我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带出什么样的团队,决定什么人离开你,决定留在你身边的人怎么做事。
员工离职时,常听到主管埋怨薪资竞争力不足。老实讲,我不是说钱不重要,尤其对于基层员工,但当达到满足基本生活以上时,钱就不再是第一位的。N年前一个HR的主管跟我说,他觉得自已好无能,一个心爱的部属离开了,至少他看到自已有可以努力的空间,比如我们成为更厉害的人,给我们同行的人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让他总能骄傲的说起曾经与谁共事,或许这就是职业经理人无限努力的空间。
日前在得到中听到一个案例,某君是一名公务员,被空降到某公安团队,团队业绩很差,下属也没上进心,某君没有可用的物质激励,也没有人事任免权,他发明了”火种助燃法“,亲自采访团队里的优秀员工,撰写人物故事,想方设法将这些人送进省市的评优系统,有的人当选了全省优秀人民警察,有的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其他人一看,干劲自然就来了。有了火种,他又吹风,扩大奖励范围,每月评选部门榜样,被表扬人的家属还会收到精美的贺信,就这样,团队被慢慢激活,在市局的年度考核中,某君的团队获得业务第一 名。某君用身体力行的积极期待,让团队成员在更大范围内被”看见“,调动起人性的”自恋“,尽管匮乏的环境与资源,仍然可以创造不同的局面。


3、组织空间
好的福利待遇,高效组织协作,公平透明的制度机制,这些都可以称为组织空间,但我更看重的组织空间,是组织的生态空间,就是那些在组织使命的大前题下允许个性伸展的归属感,以”人为本“重塑组织设计与机制,让积极努力的人在安全感下最大限度发挥潜能;以成就更好的员工为初心,展望未来,赋能员工无畏感,应对不确定性。基于这些原则开展选用育留,人才涌现,不断提高人才密度,当人们心下感叹,”幸得同行,诚为天赐,幸焉,与我荣焉“,又怎会舍得离开?!

结语:

于人群中有幸成为一名管理者,代表你愿意选择做职场“父母”,责任大于荣耀,开始“养育”部属,减少对外在的抱怨,努力向内求深耕,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拓展多层面的职场发展空间,有天回忆起你曾使别人生命受益,做别人生命中的天使,最后的赢家或许是我们自已,加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