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的努力,都应该被尊重;所有的付出,其实都值得 年底收到来自北京的礼物

 此木无为 2023-06-02 发布于湖北

绀珠教育

你有故事,我来写       

原创不易,就请在文末点个赞,点亮“在看”此文3068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离开教育新闻宣传岗位一年了,没想到有些情谊还在。

今天《中国教师报》湖北记者站负责人冯旭老师驱车数百公里,专程来看望,送上了新闻的祝福,还特别送上今年的报刊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证书。

我笑道,我已经离开这个岗位了,有点受之有愧了。

冯老师大气,一句话化解心结,其实我们能够一直以来有很好的合作,大家对于工作的彼此支持,本人也够努力,实至名归。

有些感情,真的不是说断就能断的。上周,我也收到了《中国教育报》编辑部寄送过来的优秀证书,还有一份精致的礼品,定制的鼠标垫子,让我在寒冬中感受到暖意融融。

通联部主任易彬,是一位长者,但他总喜欢用老弟来称呼我。相识这些年,他对我的鼓励也是很多,一步步扶持着我在《中国教育报》上从小豆腐块到半版文章,以及后来获得好新闻奖。

去年工作岗位调整的时候,我专门向他在微信上道了一个别,感谢他这些年,在武汉,在池州,在大理,在银川的相伴相随,在教育新闻写作方面的引领。

易总说,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只要在教育系统,总有合作的机会。他鼓励我一定要保持初心和习惯,相信能够走得更远。

前段时间整理档案,清理后竟然发现,这些年来,陪伴着自己一路走来,有关新闻宣传写作的获奖证书达到三十余册套。这里面有“优秀通讯员”“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优秀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十佳通讯员”,记录下这么多年,与教育宣传写作的故事,与媒体打交道的温暖故事。

五年前,在利川。《湖北教育》年会,我作为教育新媒体代表上台做演讲。我写道这样一段话:“与朋友相交,贵在相知,方能相守。欣赏对方的好,不如懂得对方的苦。昔日的主任,今天改称校长,称呼的改变,其实是我们每一个教育新闻人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个白天黑夜,一次次绞尽脑汁,一次次键盘的敲击,一篇篇浸润心血的稿件,用手中的笔书写人生华彩的生动注脚。从一名普通的能写新闻报道的通讯员,逐步开阔视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我们在实现着教育新闻人成长的华丽蜕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