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往事:当年漂亮的知青姐姐在他家借住,她回城后却杳无音信

 冬不拉拉 2023-06-02 发布于新疆

姚秋成不是知青,但他跟知青有缘,他家曾经居住过城里来的知青,当年居住在姚秋成家的知青姐姐特别漂亮,他做梦都想找一个像知青姐姐那样漂亮的媳妇,结果却没能如愿。因为那位知青姐姐离开后,再也没回过村子。

这个故事发生在贵州省的一个小山村,是半个世纪前的事情了。

那是1969年的4月份,几十名上海知青来到了贵州省的南部山区,他们是来这里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当时七名知青分在了姚家湾三队,他们分散开借住在老乡家里。

文章图片1

图片来源网络

当年姚秋成十二岁,一位女知青被分派到他家借住,那位女知青和姚秋成的姐姐姚春兰住在一间房子里,睡在一张木床上。

姚家湾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小山村,那里虽然贫穷,但环境优美,乡亲们也很淳朴善良。知青们从大城市来到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心理落差虽然很大,但有乡亲们的关心和照顾,大家失落的心情很快就平静下来。

住在姚秋成家的这名女知青叫吴惠颖,当年十六岁,据说她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她还有一个哥哥是现役军人。

来到姚秋成家借住的第一天,吴惠颖给了姚秋成一把奶糖,给了姚春兰一个牙刷和一管牙膏,还送给姚秋成家一包糕点和几根香肠。吴惠颖送的这些东西,在当时的姚家湾可真是稀罕东西,就算有钱也买不到,姚秋成长到十二岁,那是第一次吃到奶糖,也是第一次见到香肠和上海的糕点。

吴惠颖是一个很漂亮很爱笑的人,她的牙齿洁白如玉,皮肤白里透红,秀发乌黑油亮,眉毛修长、眼睛明亮,姚家湾的乡亲们都说吴惠颖一定是下凡的仙女,要不然咋会长得这么漂亮。

当时吴惠颖在姚秋成家借住也在他家吃饭,口粮是国家供应的,烧柴由队里负责,吴惠颖在姚秋成家吃饭,队里一天为姚秋成的母亲记两分工,算是她为知青做饭的报酬。因为吴惠颖长得确实漂亮,她刚来到姚家湾的那几天,队里的年轻小伙和大姑娘天天都到姚秋成家来看吴惠颖,弄得吴惠颖很尴尬也很不好意思。

每次有人到院子里来围观,吴惠颖就躲进屋里不敢出来,姚秋成知道知青姐姐害羞,他就跑到院子里撵走围观的小伙子和大姑娘,实在撵不走,他就唤狗咬人。有一次他家的狗咬伤了一个小伙子,人家不依不饶,吴惠颖出来说了好话赔了笑脸,那个小伙子才肯罢休。

渐渐地,姚秋成就和吴惠颖熟悉了,他天天姐姐长姐姐短地叫个不停。吴惠颖也很喜欢姚秋成,还把从上海带来的画本(图画书)给姚秋成看。当时姚秋成刚上三年级,认识的字不多,有不认识的字他就问吴惠颖,吴惠颖每次都会很认真地告诉姚秋成这个字念什么,怎样组词,怎样造句,姚秋成跟着吴惠颖学会了不少字。

过了一点时间,吴惠颖也和队里的社员们熟悉了,因为她长得漂亮又活泼开朗,小伙子和大姑娘都愿意跟她说笑,她还给大家讲上海的生活故事,告诉青年男女要刷牙洗手讲卫生,还教给大家唱歌,队里的社员们都很喜欢她。

一晃就到了秋后,队里为知青盖了新房子,原本计划盖好房子就让知青们搬到新房子里去吃住。由于新房子里太潮湿,队长就让知青们继续在老乡家里借住,说等来年夏天再让知青们住新房。

临近春节的时候,吴惠颖接到了她哥哥的来信,看完信她就跑回房间,趴在床上呜呜哭了起来。姚秋成的母亲问了半天,吴惠颖才说出了实情,原来她父母因为学术问题,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去了。

从那以后,吴惠颖就像变了一个人,变得寡言少语了,脸上的笑容也不见了,不下地干活的时候,她就一个人躲在屋里看书,饭量也明显减少了。

看吴惠颖天天闷闷不乐的样子,人也明显憔悴了,姚秋成的母亲很心疼她,天天吃饭的时候都宽慰她,开导她,还给她做好吃的。渐渐地,吴惠颖又和以前一样活泼乐观了。

腊月二十五那天,吴惠颖要去公社邮电所给她哥哥和父母寄信,姚秋成的母亲不放心她一个人去公社邮电所,就让姚秋成陪着姐姐一起去。那次在邮电所寄完信,吴惠颖带着姚秋成去了供销社,她买了一些日用品,给姚秋成买了铅笔橡皮,买了牙膏牙刷,还给姚秋成的父亲买了两瓶酒。

文章图片2

图片来源网络

从公社供销社回到家,姚秋成的母亲骂了姚秋成一顿,嫌他没阻止吴惠颖姐姐花钱买东西。长到十二岁,姚秋成那是第一次刷牙,也是姚家湾第一个拥有牙膏牙刷的孩子。那天从公社供销社回来的路上,吴惠颖鼓励姚秋成要好好学习,讲究卫生,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尽管姚秋成当时还不懂品德高尚的意思,但他还是频频点头,因为他很喜欢吴惠颖姐姐,吴惠颖姐姐说什么,他都会听。在姚秋成心里,吴惠颖姐姐说话都是对的,就像学校老师说的话一样。

第二年初夏,知青们都搬到新房子吃住了,吴惠颖也不在姚秋成家借住了。吴惠颖搬走后,姚秋成很失落,他竟然躲到茅房里抹起了眼泪。姚秋成的母亲也舍不得吴惠颖搬走,她说吴惠颖就像她的亲闺女一样。好在知青们居住的地方离姚秋成家很近,吴惠颖天天晚饭后都会到姚秋成家坐一会。

1974年春天,地区化肥厂招工,在姚家湾三队插队落户的知青有两个人去化肥厂当了工人,吴惠颖不想去化肥厂工作,她就没报名。

那年秋天,姚秋成初中毕业了,他没去读高中,就在姚家湾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也是那年秋天,姚家湾得到了一个工农兵学员的名额,乡亲们都推荐吴惠颖去学校读书,结果吴惠颖没能通过政审,她失落难过了好一阵子。后来化工厂又招工,吴惠颖犹豫了好几天,她还是放弃了去化工厂工作的机会,她听说那里的环境不好,工作还很累,因为她的身体有些柔弱,她怕自己不能胜任那份工作。

看吴惠颖一时半会很难离开姚家湾,姚秋成就把民办教师的职位让给了吴惠颖,他回到生产队当了一名社员。

到了1977年初秋,在姚家湾三队插队落户的上海知青就剩下吴惠颖一个人了,其他知青都通过招工招干进城了,一名男生被推荐为了工农兵学员,还有一名女生因病办理了病退手续回到了上海。

知青们都走了,姚秋成的母亲又让吴惠颖搬了回来,让她一个人住在知青点,姚秋成的母亲不放心。

那年秋后,有人给姚秋成介绍对象,姚秋成说啥也不愿意。他妈很生气,就问他:“秋成,人家那个姑娘长得也不赖,你咋不愿意啊?你到底想找什么样的媳妇呀。”“我想找一个像吴惠颖姐姐一样的媳妇……”姚秋成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其实,姚秋成的母亲也看出了自己的儿子喜欢吴惠颖,她更是喜欢吴惠颖,可她觉得自己的儿子根本就配不上吴惠颖,所以她根本就不敢往这方面想。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吴惠颖和姚秋成都报考了中专,结果都没考上。吴惠颖的分数只差了一点点,姚秋成的成绩却差了一大截。

1978年初夏,吴惠颖突然收到了上海的电报,电报内容如下:速回沪,父亲。就这几个字,其他什么都没说。突然接到这样的电报,吴惠颖还真吓着了,她不知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都吓哭了。

当天下午,吴惠颖拿着电报去了大队书记家,又到队长家请了假,姚秋成说让吴惠颖安心回上海,他先替她代课。

第二天一早,姚秋成的母亲给吴惠颖煮了鸡蛋,烙了白面饼,让她带在路上吃,还拿出十五块钱,塞给了吴惠颖。吴惠颖不想要姚秋成家的钱,姚秋成的母亲说:“穷家富路,你带上,要是用不着,回来再还给我。”

简单吃过早饭,姚秋成借了大队书记家的自行车,他把吴惠颖送到了公社汽车站。

吴惠颖离开姚家湾后,就如泥牛入海,再也没了消息。姚秋成一家人那个牵挂啊,真的是寝食难安,生怕吴惠颖会发生什么不测。

半年后,大队书记突然找到姚秋成说:“秋成,你就安心在学校教书吧,吴惠颖不会回来了,我帮她把户口迁回上海了。”

大约过了十来天,姚秋成家收到了上海寄来的三十块钱,还有吴惠颖的一封信,她说她爸妈都恢复了工作,她的户口也通过大队书记迁回了上海。等她安顿好了工作,就回来看望他们一家人,顺便把自己的行李取回去。

一等就是好几年年,吴惠颖是再也没了消息。姚秋成到了三十一岁才娶了一个寡妇,他差点就打了光棍。

文章图片3

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姚秋成的父母都不在了,姚秋成五年前就在教师岗位上退休了,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他却再也没有吴惠颖的消息。时隔这么多年,当年吴惠颖存放在姚秋成家的行李姚秋成还替吴惠颖保存着呢。

吴惠颖,你在哪啊?贵州的姚秋成一直牵挂着你呢?要是有可能,姚秋成希望你能回第二故乡看看,顺便把你的行李带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