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分为几个阶段,襁褓,垂髫、总角、及笄、及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而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从青春年华走到了三十多岁的尾巴尖上,站在了四十不惑的门前。 曾经有一位老师这样说过,大意是:人生前三十年的样貌,是父母给的;而人生后三十年的模样,是自己决定的。 人生之旅,从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幼年,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也有愤世嫉俗的中二时期,再到结婚生子、社会磨练,在这个”唯一不变的便是一直在改变“的时代浪潮推进中,已然是步入中年。中年也为壮年,上有老、下有小。在经历了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之后,更能体会活在当下的不易与珍贵。莫待无花空折枝——想去看看的地方,想去见面的朋友,想去体验的生活,想做的事情,在人生的不确定中散发出钻石般的令人心动的光芒。 三十而立,站在三十多岁的尾巴尖上,扪心自问——算“立住”了吗?四十不惑,面临四十岁人生新的阶段,放眼未来——算“不惑”了吗?纷纷扰扰的人世间,多种多样的焦虑——容貌、身材、工作、家庭、学历、社会认可、子女教育、身体健康、心灵舒适度……总感觉无时不刻的“焦虑”围绕在四周。即便没有近忧远虑,在各种贩卖焦虑的广告轰炸下,总有一款“焦虑”适合你从饱食暖衣到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从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到心灵上的宁静,从身边小事的八卦到国家世界大事吃瓜,是见微知著还是管窥蠡测? “身边即世界”的实用主义,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理想主义之间,是否可以达成平衡?在传统理念与新式理念互相纠缠冲击下,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面对意见相左的长辈?在确定与不确定性的过程中,如何与伴侣共处,如何维系一段和谐的婚恋关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清·曹雪芹《红楼梦》)——如何增加或者减少当今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人情往来?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如何教育不再言听计从的新时代孩童?
在这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游过大海,爬过雪山;在草原上奔跑,在森林中散步,在冰湖上躺卧,在沙漠中攀爬……也被坚硬的鹿角打得头晕目眩,也被他人的失约闹得自己焦头烂额,也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尴尬得能抠出一座沙雕城堡。 其实,笑话就笑话了吧。人生在世,有肯定也有否定。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本身也是多元化、多面性的产物。若以百分制自拟,即便被否定了一甚至是十,我至少还保留自己的九十~
在生死面前,其他无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