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错与误判] “缺氧性全脑损伤”的相关临床知识、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忘仔忘仔 2023-06-02 发布于山西
缺氧性全脑损伤

影像表现

心肺功能不足,例如心搏骤停、呼吸停止、长期低血压及窒息等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比较难诊断,因为其MRICT检查的异常表现较轻微且相似。特别是在放射科医师不熟悉临床病史时,这些扫描图像常被误判。CT扫描显示疾病早期表现为灰白质边界欠清晰、轻度脑水肿。MRI扫描显示多数情况下,DWIFLAIR/T2加权图像表现为皮质信号弥漫性增高(图12),尽管有时MRI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包括仅深部灰质结构受累,或灰白质均受累,甚至仅仅白质受累。

尽管各型的缺氧性全脑损伤均预后不良,然而导致不同表现的病理生理机制仍尚不明确。DWI是目前最敏感的检查方法。DWI显示患者由于皮质出现弥漫性异常信号而白质信号相对正常导致两者对比鲜明,从而形成比灰白质信号差异较小的正常人图像更养眼的效果(图3)。然后,不同的MRI扫描仪及DWI序列均会导致皮质与白质的正常对比度存在差异,故放射科医师要熟悉自己日常工作环境中的正常表现。高BDWI可提高该病的检出率。

重点提示

缺氧缺血性损伤,特别是重度的损伤,经常导致脑死亡,后者对终止生命保障系统、家庭咨询及器官移植具有重大影响。

典型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表现为由于心搏呼吸暂停、长期低血压、窒息及溺水等导致的昏迷状态。

鉴别诊断

根据相关的临床表现,一般易于做出明确诊断。但是仅从影像来说,需要鉴别正常脑图像与该病严重受损图像,否则容易造成漏诊。其中一个重要的鉴别点是幕上脑实质与小脑密度或信号的差异,由于通常幕上脑实质最先受累,导致其与小脑的差异显著。只有在深部灰质受累(图4)时需要与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CJD)及代谢性中毒损伤相鉴别,此时临床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当只有白质受累时,影像上很容易与脑白质病混淆(图5)。

教学要点

缺氧性全脑损伤导致的MRICT检查的相似细微改变很容易被遗漏。放射科医师应该熟悉自己的DWI序列扫描时正常灰白质信号对比度的差异,针对昏迷患者仔细寻找这种对比度有无异常。

图片

1 FLAIRDWI轴位均显示皮质及深部灰质结构信号弥漫、对称性增高,提示缺氧性全脑损伤;MRI检查不久后此患者心搏骤停,被宣布脑死亡

图片

2 CT轴位显示幕上脑灰白质广泛性边界不清晰,提示缺氧性全脑损伤。值得注意的是小脑密度相对增高,被称为白色小脑征;在DWI序列上MRI也有类似的表现


图片

3 DWI轴位显示缺氧性全脑损伤患者(A)比正常人(B)的脑灰白质信号差异更鲜明

图片

4缺氧性全脑损伤的不典型表现。FLAIRA-B)和DWIC-D)轴位显示深部灰质最先受累而皮质相对正常(中央运动区除外)

图片

5缺氧性全脑损伤的罕见表现。白质受累而灰质基本正常,只有定量表观弥散系数(ADC)显示部分皮质异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