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之火为爱而燃烧--勃拉姆斯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6-02 发布于北京

图片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一曲梁祝激荡在古老的东方大地,梁山伯与祝英台至死不渝的英魂早已化为翩翩而飞的彩蝶,永恒定格在爱的天空!

  爱江山,更爱美人,那是凡人的天性;不爱江山,爱美人对于拥有生杀予夺的王者,宁可抱得美人归,毅然舍弃江山,过普通凡人的生活,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定力?古今中外能如爱德华八世者,廖若寒星,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也十分可能。那是真真切切的“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最好见证。倘若唐明皇、杨贵妃地下有知,对于他们当初的盟誓言犹在耳,马鬼坡前那七尺白绫,灿如烟霞的那一抹鲜血,伴着贵妃的那一缕幽魂,至今依然飘荡在蒙蒙烟雨中……

  我常常被人世间的大美至爱感动,那种超越生死,超越肉体,超越时空的真爱,犹如天上的朗月圣洁、崇高,永恒!

  德国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在其63年的生命历程里,燃烧着激情,燃烧着生命,燃烧着充溢天地间至真爱的火焰,未曾一日熄灭,直到生命的终结,他还意犹未尽,带着遗憾去追寻心中的最爱,微笑着眼中泪光盈盈。

  勃拉姆斯1833年5月7日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职业乐师的家庭里。他童年生活十分贫困,父亲是低音提琴手,7岁随父亲学钢琴,10岁便在水滨酒吧里演出,十五岁时举办了一场独奏音乐会,开始作曲,此时写了不少沙龙音乐作品,包括多种舞曲、进行曲和管弦乐曲改编曲等。

  二十岁时用半低音钢琴演奏贝多芬的协奏曲,并当场把每个音都提高了半音,移调试验引起了年仅21岁的哈诺瓦管弦乐团首席乐手约阿希姆(JosephJoachim)的兴趣,两人交好,勃拉姆斯为约阿希姆写了毕生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约阿希姆感叹勃拉姆斯的才华像“宝石一样纯净,雪一般柔润”。勃拉姆斯在约阿希姆推荐下,投奔至魏玛的李斯特,后来他怀揣推荐信找到杜塞尔多夫舒曼夫妇,得到赏识与支持。被推向乐坛。1862年到维也纳,在充分准备后才开始写交响曲,1876年完成C小调第1交响曲,1877年完成D大调第2交响曲,1883年完成F大调第3交响曲,1885年完成E小调第4交响曲。除了四部不朽的交响曲,还有许多非交响作品,都有浓厚的勃拉姆斯特质。

  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初次见到大他14岁,并且已是7个孩子母亲的克拉拉。

    勃拉姆斯对克拉拉一见钟情。在此后几年内,勃拉姆斯一直同克拉拉一起照顾生病的舒曼以及他和克拉拉的孩子,直到1856年,舒曼在精神病医院里死去。

    几年的朝夕相处加深了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爱意。但是,克拉拉是自己的师母,是他始终尊重如同父兄的老师舒曼的妻子。理智压制住了勃拉姆斯的感情,他用空间隔绝的方式把自己的爱也隔绝在绝望的思念里。所以,他选择离开,永远不相见。

  那一年,1856年。勃拉姆斯身体离开了克拉拉,但他的心是不是也离开了,无人知道。离开克拉拉的勃拉姆斯,曾经资助克拉拉全国巡回演奏舒曼的所有作品;他曾经无数次写给克拉拉情书,却始终没有寄出去。

  内心如火,外表平静的勃拉姆斯把自己的一切感情都深深埋藏在心底,他自己给自己垒起了一座高高的堤坝,他让自己感情曾经泛滥的湖水滴水不漏地都蓄在心中。那纯净无瑕的水永远不会渗漏,只会荡漾在柔波无边的心湖。

  他一直和克拉拉保持联系,时刻关心着对方的生活;1875年,他完成献给克拉拉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前后用了20年;他一生所创作的每一份乐谱手稿,都寄给克拉拉。勃拉姆斯这样一往情深地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听到这样发自勃拉姆斯心里的话语,我的心不由得一阵阵发紧,禁不住问自己,也问这个越发世故,一切向钱看日趋堕落的世界,人世间真的还有这样的爱情吗?

  如果已经再也找不出这样的真爱,我们还奢望能拥有如勃拉姆斯一样的音乐吗?  

  爱情爆发时如同洪水猛兽,势不可挡。但是,勃拉姆斯始终没有让自己爱欲浪涛漫过理智的大坝。他把这种思念全部用音乐表现。

  勃拉姆斯和克拉拉长达40余年的真挚爱情,埋藏在彼此心中至死也未表白,犹如空谷回音、犹如电光石火一闪,回荡闪烁在我的心中,令我唏嘘感叹,扼腕痛惜!40年的沧桑岁月,40年的花开花落年复年,40年的感情,比40年的艺术造诣还要令人感到沉甸甸,每每想起这活生生的想见不敢见撕心裂肺的爱,我的心就痛!

  勃拉姆斯在我的心中和岁月里发酵,他永远像耸入云雾中的喜马拉雅山,独自默默咀嚼着孤独、冷清、寂寞;那种崇高、圣洁、伟大的爱几人能懂,几人能身体力行!

  有人说当今世上有钱能使鬼推磨,凡是用钱能买到的那一定不是最珍贵的。认识有些人和事,是需要时间的淘洗和沉淀的。那些廉价的承诺和表白在金钱和权力的对决中根本不堪一击,多少海誓山盟随风飘逝无影无踪。

  勃拉姆斯终身没有结婚,谁也无法取代他心目中的克拉拉。而且他一直没有将自己的感情向克拉拉表明。他始终表面上和克拉拉呈现的是友情,而把爱情如折叠伞一样折叠起来,珍藏在自己的内心处。爱的玫瑰只在无人的夜色中悄悄绽放在孤寂的心田,够了,他怕哪怕一点点伤害了克拉拉他也不舍得,独自将思念的苦酒吞咽,任思念的种子在心中长成永不落叶的常青藤。

图片

1896年,63岁的勃拉姆斯拖着病危之躯,绝望而痛苦的行驶在欧洲大陆。从瑞士急匆匆地赶往法兰克福参加一场葬礼。由于行色匆忙,他踏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车,车载着他离他要去的地方越来越远。当他赶到法兰克福的时候,那场葬礼已经结束。十字架后面睡着他永远无法再看到的人。

  天苍苍,野茫茫,猎猎风吹,悠悠琴响,只有他一个人孤独的站在墓前。他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拉了一首无人知晓名字的小提琴曲,倾诉着43年的情愫与40年的思溅的热泪早已化作彩虹,载着痴情的音乐家与心爱的人天国相逢。

  中国著名作家肖复兴曾在《勃拉姆斯百年祭》散文中写道:“石头深埋在海底,可以化为美丽的珊瑚;树木深埋在地底,可以化为能够燃烧的煤;时光深埋在岁月里,可以化为沉甸甸的历史。感情埋藏在心底呢?化为的乐曲是一种什么样子?”

  19世纪60年代,勃拉姆斯定居维也纳,把当时欧洲的这个音乐中心作为他的第二故乡。1897年4月3日逝世于维也纳,汉堡港的所有船只都为之鸣笛并下了半旗。

   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他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但他没有进过音乐学校,靠他自己的勤奋好学、他的卓越才能和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觉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证明了他掌握着登峰造极的艺术技巧和才华。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

  勃拉姆斯的音乐既反映出他德国北部故乡的朴实无华,又反映出维也纳的妩媚动人。在他的最大型作品《德意志安魂曲》中表现出了这两个方面。他出自对人类善良的信念和对德国人民的爱,紧紧依靠德国古典音乐大师——自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舒伯特和舒曼的传统,创作出足以同十九世纪末德国音乐中开始出现的一些颓废现象相对抗的包罗万象的作品来。这正是他创作的主要历史功绩所在。在德国音乐中,人们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贝多芬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总称为“三B”原因概在于此。

  勃拉姆斯继承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以深刻的人道主义和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出发,着力表现时代精神风貌和斗争生活,作品成为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的杰出典范。难怪人们把他的《第一交响曲》誉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勃拉姆斯自己也曾记叙说:“在我背后不断地听到巨人(指贝多芬)的脚步声。”勃拉姆斯写作交响曲并不追求色彩和光辉的表现,但他的乐队表现却格外精致而富有表情。在继承古典乐派交响乐的结构形式的同时,勃拉姆斯又赋予作品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气质。作品结构严谨,情思蕴藉,规模庞大。他还将德国古典作曲家严密的复调技术和动机发展手法运用到交响曲的创作中。重要作品还有《d大调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第五、第六,管弦乐《学院典礼序曲》及乐作品《摇篮曲》等优秀曲目。

图片

文章;网络 

编辑 ;飘然若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