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学校的小孩做公益,问题出在哪儿?

 吕杨鹏 2023-06-03 发布于上海

这几天,我一直在看“国际学校用职高学生做研究”相关的讨论;以及衍生的,对于中产及以上的小孩做公益刷履历的批判。

我从高中到研究生,自己和身边朋友有很多都来自中产家庭。因为大部分选择境外升学,所以大家一直都有“做公益”的履历需求。很多人会专门跑去斯里兰卡做义工,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支教什么的。现在我自己在公益行业呆了这么多年,也不可避免地接触了很多这种功利的小孩,以及把这个需求当作生意来做的人。

我瞧不上这些人,但不是因为他们的动机。而是因为,他们做事的方式不符合伦理,没有办法回应到受助对象的需求,他们做项目、参与的方式也并不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社会问题。我举个例子:之前我跟一个留学生创办的组织对接研学活动时,他们想要在这边顺便拍摄一个纪录片,但是没有考虑到未成年的留守儿童出镜需要获得监护人同意的问题。再比如,一个NYU毕业生带着一群初中生创立了一个果汁的牌子:因为包装是自闭症孩子设计的,所以他们打着“社会创新”的旗号参加各种比赛。但是,自闭症孩子如何在产品的后续生产中参与,是继续做设计还是进行流水线生产,这个牌子后续是否会有长效收益,如何与自闭症孩子分配收益,这位NYU的高材生只字不提。

但有没有做得好的小孩?有的。科猫之前给我介绍了她的学妹,高中起在做捐赠卫生巾的公益项目。从募捐渠道到在地执行做得很合规。现在几个人大三了,想要继续做这些事,向我咨询如何注册公益机构。之前在深圳的城中村看过一个展览,是一个国际学校小孩的拍摄作品,聚焦即将被拆迁的城中村,而那个时候主流媒体上没有任何相关的报道。而且说实话,这些小孩背后能够链接到的资源非常多;他们跟爸爸妈妈的朋友们聊几句,就能获得非常多捐款。对于一穷二白的一线组织来说,能够与他们进行资源链接也是非常好的事。

所以大家发现了吗?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做公益的动机是什么。实际上从公益组织的角度,除非你的捐款是脏钱(比如来自烟草、博彩行业,违法犯罪所得等),大部分公益组织并不会在意你捐钱的动机是什么。而捐赠人的right本身就包括了:获得捐赠收据,了解公益项目进展和支出等。在捐款行为进行传播时,基于事实、尊重受助人隐私就好。而且真的要因为动机去评判捐赠人的话,环卫工的捐款就天然比富豪的捐款更加纯粹吗?单纯从社会上资源分配的角度来说,这些更加富有的、掌握了既得利益的人,不是更应该做公益回馈社会吗?这个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应该是怎么样的?没有标准答案的。

所以,问题不在为了刷履历而去做公益是否ethical;而在于,怎样的介入方式是符合伦理且有效的。而这个问题,许多成年人都还没有想清楚。我对于留学生做的公益和陈光标似的富豪做的公益是一视同仁的厌恶,但不是基于他们的身份而产生厌恶。实际上我的前东家许多捐款就是来自企业家捐赠,hk的公益捐款有将近一半是来自企业家和他们的企业/基金会捐赠。怎么把钱用好,怎样的方式才能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群体,才是大家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