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临米芾蜀素帖》
中国书法发展到晚唐渐趋颓势,到清代才开始有了转机,因而清代可说是书法中兴的一代。
清代书法可分为两期:帖学期和碑学期。
帖学期,清初沿明,帖学盛行,康熙帝酷爱董其昌书法,而董于明末即誉满江南,加之康熙帝睿赏,声价益重。
碑学期,乾隆时,由于承平日久,书风转趋丰圆,于是“香光告退,子昂代起”,董书之纤弱,渐渐不为所重。自嘉庆、道光之后,帖学趋衰,碑学日盛。清代书法,由帖学到碑学的转变,不像元代学唐学晋那样呆滞,而是有积极促进作用,从此影响到一代书风。
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另外,清代继汉之后几成绝响的篆刻亦盛极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