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分钟让您了解明朝的兴衰历程

 茂林之家 2023-06-04 发布于湖南

元末农民大起义,摧毁了元朝蒙古贵族的统治,诞生了一个新的政权——明朝。

明朝是由汉族建立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自公元1368年建立,到公元1644年灭亡,共存在二百七十六年。

明朝的开国皇帝,名叫朱元璋。朱元璋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家族世代贫穷,没有土地和产业,从祖父开始就四处流浪,最后流落到安徽凤阳。

朱元璋出生时,家里仍然属于赤贫,田无一陇,地无一分,全靠给地主打工维持生计,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贫苦生活。

朱元璋在孩童时期,就给地主家放羊、放牛,常遭毒打。他十几岁那年,瘟疫流行,全家人都死了,只剩下他孤苦伶仃,沿街乞讨。

朱元彰走投无路,只好遁入空门,当了一名小和尚。但当和尚也没有饭吃,于是再去乞讨,晚上投宿寺庙或在山洞过夜,受尽苦难。

朱元璋是历代皇帝中出身最苦的一个,他受尽官府和地主恶霸的欺凌,尝尽人间辛酸苦辣,没有得到过关爱和温暖,因而养成了坚强刚毅、不屈不挠但又冷酷无情、缺乏仁爱的性格。

公元1352年,二十五岁的朱元璋毅然脱掉僧衣,去濠州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朱元璋对元朝统治者怀有刻骨仇恨,作战勇敢,不惧生死,得到郭子兴赏识,提拔他做了将领,还把养女马氏嫁他为妻。

公元1353年,朱元璋与儿时伙伴徐达、汤和等人,带一支七百人的队伍,离开濠州,南下滁州,去发展自己的势力。

朱元璋出自贫民,深知百姓疾苦,严格约束部队不得扰民,得到百姓拥护。朱元璋在滁州住了三年,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队伍发展到数万人,同时招揽到李善长、常遇春、邓愈、冯胜等一批谋士武将。

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部渡过长江,攻占南京,得到谋士刘基、朱升等人辅助,开辟了以南京为中心的根据地,势力迅速增强。

这个时候,天下大乱,北方有刘福通、韩林儿的红巾军,南方有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起义队伍,称王称帝者比比皆是。元朝派兵镇压,但顾此失彼,无法扑灭起义烈火。

朱元璋见识高远,他接受朱升建议,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正确策略,低调行事,暗中扩大势力,注重发展经济,着力收服民心,积蓄了很大的力量。

公元1360年以后,元朝失去了对南方的统治,把兵力收缩到北方,南方只剩下大大小小的起义军了。朱元璋见时机一到,开始对外用兵。朱元璋用几年时间,先后灭掉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统一了江南。

公元1367年,朱元璋统一南方以后,命徐达、常遇春率二十五万精兵强将征伐北方,不到一年时间,消灭了元朝在北方的军队,占领了大都,将大都改名为北平。元朝皇帝逃到上都,后又被驱逐到漠北,结束了对全国的统治。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登基称帝。之后又用十多年时间,收复陕甘、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统一了全国。

朱元璋称帝以后,迅速医治战争创伤,精心治理国家,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关心民生,抑制豪强,惩治腐败,成效显著,被誉为洪武之治,也叫洪武盛世。《明史》甚至说,朱元璋治理天下,超过了唐宋。

朱元璋执政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比较关心民间疾苦,采取一系列措施救助穷人;二是实行酷政,以霹雳手段大杀贪官,先后六次大搞肃贪运动,杀掉贪官和株连者达十五万人,而且施以剥皮抽筋、斩手断足等酷刑。

朱元璋对建立功勋的功臣们也毫不容情,通过胡惟庸案、蓝玉案,近一半的开国功臣被他杀掉,牵连被杀的达数万人。朱元璋由于杀戮过重,刑法严峻,在历史上留下了酷政、暴君的恶名。

公元1398年,当了三十年皇帝的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庙号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早逝,便由孙子朱允炆继位,被称为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时二十二岁,年轻气盛,很想有一番作为。他为人宽厚,崇尚儒学,以著名大儒黄子澄、齐泰、方孝儒辅佐朝廷,努力改变朱元璋时期的酷政,宽刑省狱,推行仁义,史称建文新政。

可是,建文帝和几个辅臣都是理想主义者,缺乏治国经验和能力,书生气十足。他们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急于削藩,结果引发燕王朱棣叛乱。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是建文帝的亲叔叔。朱棣雄才伟略,野心勃勃,他长期镇守北平,形成了很大势力。朱棣借口建文帝削藩,公然起兵造反,与朝廷军队打了三年,史称“靖难之役”。最终,朱棣获胜,建文帝下落不明,黄子澄、齐泰、方孝儒等人死于国难。

公元1402年,朱棣从侄子手中夺得帝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朱棣当皇帝二十二年,总体干得不错,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很有作为,他在任期间,改北平为北京,大肆扩建,将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开挖大运河,疏通南北水运大动脉;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开疆拓土;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广泛开展海外交流;鼓励农耕,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明朝国力强盛,四海宾服,被誉为盛世。

可是,朱棣抛弃了建文帝的宽仁政策,重新实行朱元璋的酷政,恢复锦衣卫,建立东厂,利用特务组织监视百官、控制社会,法律严苛。朱棣好大喜功,大兴土木,穷兵黩武,民众负担很重。在永乐盛世期间,老百姓并没有安居乐业,幸福感不强,有的地方甚至民不聊生,以至于在山东地区爆发了唐赛儿起义。所以,笔者认为,永乐盛世有点勉强。

公元1424年,朱棣病逝,享年六十四岁。其长子朱高炽继位,成为明朝第四位皇帝,是为明仁宗。

明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就病逝了,享年四十八岁。他虽然执政短暂,却在历史上留下贤名。明仁宗宽厚仁义,赦免建文帝旧臣,平反冤狱,废除酷刑,停止对外用兵和大兴土木,努力改变朱元璋、朱棣时期的酷政,开始转向仁政,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

明仁宗死后,长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明宣宗是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他继承父亲的事业,继续推行仁政,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关心民生,还平息了汉王朱高煦叛乱。明仁宗在位十年,把明朝推向繁荣强盛,史称仁宣之治,又叫仁宣盛世。这个期间,是明朝最好的时期。

公元1435年,明宣宗病逝,享年三十八岁。其九岁的长子朱祁镇继位,成为明朝第六位皇帝,是为明英宗。明英宗年幼,其祖母张太后执掌朝廷。张太后贤德睿智,被誉为女中人杰。她重用贤臣,继续执行仁宣时期的政策,保持了大明王朝繁荣稳定。

张太后病逝以后,十六岁的明英宗亲政。明英宗自幼长于深宫,阅历浅薄;他从小在宦官王振陪伴下长大,对王振特别宠信和依赖。王振恃宠骄纵,逐渐把持了朝政,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专权的宦官。

公元1449年,北方瓦刺入侵,王振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由于王振专权,胡乱指挥,结果发生了土木之变,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当了俘虏,王振也死了。瓦刺大获全胜,气焰嚣张,继续向南进兵,攻打北京城。

噩耗传来,京城一片惊慌,明朝陷入危急之中。面对危局,明英宗母亲孙太后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稳定局势,安抚人心。

为了挫败瓦刺拿明英宗要挟的阴谋,孙太后果断下诏,册立明英宗弟弟朱祁钰为皇帝,是为明景帝。明景帝临危即位,成为明朝第七位皇帝。

明景帝即位以后,当务之急是击退瓦剌进攻,保卫北京城。明景帝重用贤臣,委托于谦全权指挥北京保卫战。于谦不负重托,取得北京保卫战胜利,使大明王朝转危为安。

明景帝当了八年皇帝,他在任期间,选贤任能,励精图治,清除王振势力,推出一系列新政,恢复了明朝国力,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

在此期间,瓦刺见明英宗没有了利用价值,又想让他引发明朝内斗,把他放了回来。明景帝把哥哥明英宗软禁在南宫。

公元1457年,明景帝病重,没有儿子。明英宗的旧臣石亨、曹吉祥等人借机发动南宫复辟,拥立明英宗第二次当了皇帝。明景帝很快死去,年仅三十岁。

明英宗复位以后,迫害打击拥护明景帝的大臣,于谦等人被冤杀。明英宗又当了七年皇帝,他仍然没有长进,忠奸不分,用人不明,宠信重用石亨、曹吉祥等人,结果酿成石曹之乱,使明景帝恢复的国力又遭重创。

明英宗前后在位二十二年,他没有治国才能,不会用人,几乎没有什么作为,反而屡出事端,大明王朝开始由强转衰。

公元1464年,明英宗病逝,享年三十七岁。他的长子朱见深继位,是明朝第八位皇帝,被称为明宪宗。

明宪宗小时候受过苦难,曾经两次被废立太子之位,他执政前期比较贤明,平反于谦冤案,纠正前朝一些弊端,任用贤臣,减省刑罚,经济社会有所复苏,为弘治中兴奠定了基础。明宪宗后期怠于政事,长期不见大臣,任用奸佞,宠爱比自己大十七岁的老宫女。

公元1487年,当了二十三年皇帝的明宪宗病逝,亨年四十一岁。其子朱祐樘继位,是明朝第九位皇帝,被称为明孝宗,年号弘治。

明孝宗幼年坎坷不幸,即位后励精图治,选贤任能,驱逐奸佞,废除苛法,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明朝重新繁荣强盛,史称弘治中兴。

明孝宗个人品质良好,他宽厚仁慈,躬行节俭,勤政爱民,善待大臣,朝廷出现了难得的君臣和谐景象。尤其令人称道的是,明孝宗不好声色,实行一夫一妻制,终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宫中没有设置其他嫔妃。

公元1505年,当了十八年皇帝的明孝宗病逝,享年三十六岁。他唯一的儿子朱厚照继位,成为明朝第十位皇帝,被称为明武宗。

明武宗即位时只有十五岁,他由于是独子,从小被父母娇惯坏了,又受太监刘瑾等人诱惑,养成了荒唐嬉闹的性格,特别贪玩,长期住在豹房,与猛兽为伍。期间发生了明武宗南巡之争和宁王叛乱等重大事件,致使朝纲混乱,葬送了弘治中兴的成果。

公元1521年,明武宗因在捕鱼玩乐中落水受伤,伤重而死,年仅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明武宗没有儿子,使得孝宗一脉绝嗣。明孝宗的侄子朱厚熜入嗣大统,成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被称为明世宗,年号嘉靖。

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他前期尚有作为,革除前期弊端,整顿吏治,限制外戚,改革科举,丈量土地,抵御倭寇,史称嘉靖新政。可惜昙花一现,嘉靖皇帝很快就骄纵怠政,长期不上朝,迷信方士,追求长生不死,昏庸无道,逼得宫女造反,差点把他勒死。

公元1567年,嘉靖皇帝病逝,享年六十岁。其长子朱载垕继位,成为明朝第十二位皇帝,被称为明穆宗,年号隆庆。

隆庆皇帝干得不错,他重用张居正等贤臣,改革创新,开放海禁,促进经济发展,又与蒙古议和,争取和平环境,史称隆庆新政。可惜,他只当了六年皇帝就死了。

公元1572年,隆庆皇帝把朝廷托付给张居正等人,与世长辞,年仅三十六岁。其长子朱翊钧继位,成为明朝第十三位皇帝,被称为明神宗,年号万历。

万历皇帝登基时只有十岁,朝廷大权掌握在张居正手里。张居正主政十年,大刀阔斧推行改革,明朝又兴旺起来。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亲政,起初还有所作为,进行三大征和抗日援朝,但不久就闹起了长达十五年的国本之争,党派纷争激烈,导致朝廷混乱。

万历皇帝长期怠政,创造了二十多年不上朝的荒唐记录。在此期间,东北女真族势力崛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开始攻击明朝。

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由于他昏聩无能,荒废政务,连续出现国本之争、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党争激烈,朝廷一片混乱,明朝很快衰落下去。史学界一般认为,明朝之亡,始于万历。

公元1620年,万历皇帝驾崩,享年五十八岁。其长子朱常洛继位,成为明朝第十四位皇帝,被称为明光宗。

明光宗在位不到一个月就死了,时年三十九岁。其长子朱由校继位,成为明朝第十五位皇帝,被称为明熹宗,年号天启。

明熹宗是历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整天以做木匠活取乐,不爱理政,性格又软弱,大权落在宦官魏忠贤手里。魏忠贤一手遮天,大搞结党营私,残酷迫害东林党人,明朝越发不可收拾。努尔哈赤频繁攻打明朝,辽东战场形势严峻。各地出现自然灾害,陕西爆发农民大起义。大明王朝内忧外患,摇摇欲坠。

公元1627年,当了七年皇帝的明熹宗死了,年仅二十三岁。明熹宗没有儿子,其弟朱由检继承了皇位,成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被称为明思宗,年号崇祯。

崇祯皇帝即位时十七岁,他年轻有为,上台三个月就一举铲除魏忠贤势力,把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崇祯皇帝勤政、节俭、勤奋好学、不爱女色,是一位不错的皇帝,但明朝大厦已经倾斜,他无力回天。在此期间,李自成的起义军形成百万人的规模,后金改为大清,明朝无力应对,即将灭亡。

史学界一般不把明朝灭亡完全归咎于崇祯皇帝,但他刚愎自用,多疑猜忌,不会用人,不信任大臣,冤杀抗清名将袁崇焕,对明朝灭亡也负有重要责任。

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而死,明朝灭亡。

镇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勾结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占领了北京和中原地区,然后清军南下,灭掉南明各个政权,统一了全国。

综观明朝兴衰历程,与元朝有很大不同。元朝开始时强大无比,后来却一路下滑,呈现出虎头蛇尾态势;明朝则是多次起伏,兴衰交替,有贤君时就兴盛,有昏君时就衰落,具有螺旋式下降的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