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打击淋巴瘤的认识:诊断、预后及治疗

 陈为一 2023-06-04 发布于山东
先前我们学习了B细胞淋巴瘤的肿瘤微环境,今天来学习双打击淋巴瘤。

图片

双打击淋巴瘤( double hit lymphoma,DHL) 是一种高度侵袭性 B 细胞淋巴瘤,细胞遗传学特征为伴有 MYC 和 BCL2 基因重排,或者 MYC 和 BCL6 基因重排若同时具有 MYC、BCL2 和 BCL6 基因重排,则为三打击淋巴瘤( triple hit lymphoma,THL)。
这部分患者先前被看做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一个预后很差的亚型,或者是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伯基特淋巴瘤和DLBCL 之间的灰区淋巴瘤,但由于诊断标准不统一,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检测没有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在临床实践中造成了一定的诊断和认知的混乱。
1、新的WHO 淋巴瘤分类
图片

New WHO classification of lymphoma.

在最新的2016 年 WHO 淋巴瘤分类中将这部分患者定义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即高级别 B 细胞淋巴瘤( high-grade B cell lymphomas,HGBL)伴有 MYC 和 BCL2 /BCL6重排。

2、双打击淋巴瘤的诊断
在 2008 年的 WHO 淋巴瘤分类中,有一个暂定的分类“形态介于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之间的不能分类的侵袭性 B 细胞淋巴瘤”,即“B 细胞淋巴瘤,无法分类”(B-cell lymphoma,unclassifiable,BCL-U),也称为“灰区淋巴瘤”,其中包含伴有或不伴有 MYC 和 BCL2 /BCL6 基因重排。
由于定义模糊,诊断标准难以把握,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在 2016 版 WHO 分类中,取消了 BCL-U,将具有 MYC 和 BCL2 /BCL6 重排的大 B 细胞淋巴瘤命名为高级别 B 细胞淋巴瘤( HGBL) 伴有 MYC和 BCL2 /BCL6 重排,其中大部分为双打击淋巴瘤,少部分为三打击淋巴瘤,但需要除外滤泡性淋巴瘤和 B 淋 巴 母 细 胞 淋 巴 瘤。
而 那 些 没 有 MYC 和BCL2 /BCL6 重排,但形态介于 DLBCL 和 BL 之间的淋巴瘤,称为高级别 B 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HG BL,NOS)。
FISH 检测是诊断 DHL /THL 的主要手段,可以选择双色分离探针或融合探针,各有优缺点。双色分离探针,其优点是分离的红色和绿色信号易于观察和辨认,理论上可以检测所有的重排,不会出现漏诊;缺点是此探针仅能检测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基因是否有断裂重排(染色体易位),无法确定与该基因发生重排的伙伴基因( partner gene)。双色融合探针,其优点是可以判断发生重排的伙伴基因,缺点是只能检测已知的重排伙伴基因,一例患者需要多个探针,会漏掉未检测的伙伴基因,通常需要跟分离探针同时使用,检测繁琐,费用成本高。
3、Myc和DLBCL

图片

大约三分之一的DLBCLs在免疫组化中呈myc和bcl-2阳性(双表达);大部分发生在ABC弥漫大细胞淋巴瘤中。伴有Myc和bcl-2和/或Bcl-6重排(双重打击)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WHO新分类通常,但不总是,属于双表达基因组,但属于GCB亚型。

需要强调的是双打击淋巴瘤不等同于双表达淋巴瘤( double expression lymphoma,DEL),DEL 是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来定义的,同时有 MYC 和 BCL2 蛋白高表达的 DLBCL 被称为 DEL双表达淋巴瘤(DEL)伴有C-MYC、BCL-2蛋白表达(MYC≥40%和BCL-2≥50%);大部分研究将 MYC≥40% ,BCL2≥50% 定义为高表达。
DEL 与 DHL 是两个不同的疾病实体,没有 MYC 和 BCL2 /BCL6 基因重排。
多数研究认为 DEL 预后差,R-CHOP 治疗后结局不良,且为独立的预后因素,但其预后通常比 DHL 要好,DEL 的诊断依然是 DLBCL,非特指型。
DHL 常见于 DLBCL 的生发中心(GCB)亚型,而 DEL 则常见于 DLBCL 的活化 B 细胞样(ABC)亚型。

总结

双打击淋巴瘤发生率约占 DLBCL 的 5% ,大多为生发中心来源,2016 淋巴瘤 WHO 分类将其从DLBCL 分离,归为高级别 B 细胞淋巴瘤。所有 DLBCL 患者都需要进行 FISH 检测 MYC 重排,尤其是 MCY 过表达的 GCB 患者。大部分 DHL预后不佳,一些研究认为高强度诱导化疗方案可以提高疗效,缓解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无明显获益,allo-HSCT 作为挽救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文献来源:
1、郭宝平,关于双打击淋巴瘤的新认识:诊断、预后及治疗进展,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in Internal Medicine,2017年02期。
2、Friedberg JW. How I treat double-hit lymphoma. Blood. 2017;130(5):590-596. doi:10.1182/blood-2017-04-7373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