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档案:程子华——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翔山 2023-06-04 发布于山西

程子华,原名程世杰,山西省解县(今属运城市)人,1905年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他7岁入私塾,后进模范国民小学读书。他青少年时代即立志报国。1922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在校时他多次参加反对军阀统治的爱国学潮。他在斗争中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国内形势风起云涌,1926年12月他受党组织派遣,考取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从此他驰骋沙场,改名程子华,开始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斗争的戎马生涯。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程子华积极参加了讨伐叛军夏斗寅的斗争。此后,他几经周折来到广州,于1927年12月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军退出广州后,他参加了保卫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29年后,他到国民党军队岳维峻部做民运工作,成功地发动了大冶兵暴,壮大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力量。

1931年4月,他到中央苏区工作,历任红35军307团团长、独立师师长、红五军四十师师长、四十一师师长兼政委、十四师师长、二十二师师长、粤赣军区代参谋长等职,参加了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在反围剿斗争中,他运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深入发动群众,诱敌深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在1934年1月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6月,中央决定派程子华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行前周恩来亲自与他谈话,分析了形势,布置了任务。到达鄂豫皖后,他任红25军军长,于1934年11月与中共鄂豫皖省委及红25军其他领导一起率红25军实施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在和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战胜了敌军的围追堵截。1935年初到达陕南,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后担任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红25军政委。7月,红25军西出甘肃,钳制敌军主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9月,红25军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程子华任军团政委。他参与指挥了劳山战役、榆林桥战斗,巩固、扩大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红十五军团在中央的领导下,配合红一军团南北夹击敌人,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伟大胜利,对中共中央立足陕北起了奠基作用。瓦窑堡会议后,为了打通抗日路线,巩固、扩大苏区和红军,根据中央部署,1936年2月,红军开始东征。他和徐海东一起率领红十五军参加了东征战役。

1936年3月20日,他与军团长徐海东,根据3月17日毛泽东电报“相机占领文水、交城及其附近区域·····声言进攻太原”的精神,率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来到太汾公路沿线交城县洪相、安定、瓦窑、义望、夏家营及清源高白镇等地。在交城瓦窑村成立攻打交城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攻打交城,同时派先遣部队逼进太原飞机场佯攻太原。当日午夜红军与交城县县城之敌厮杀数小时后,因晋军独三旅和商震所部已到,红军又无攻城火器,遂放弃攻城,回师入山,进入交城山区东社一带,从东社镇兵分两路,左路进入中西川,经会立、东坡底、康家社、燕家庄、鱼儿村、后岭底等村;右路主力进西冶川,北经鲁沿、青沿、水峪贯、古洞道,在古洞道再分两路,分别向北进至芝兰、双龙、古交屯兰川岔口一带,向东进至古交原瓶川东塔、小娄峰、梁庄、西曲、河口等地,前锋推进到王封、西铭一带,最后数路西进。红军途中一边休整部队,一边进行抗日宣传,开展地方工作。

1936年5月,他率红十五军与红一军团分两路西进。途中重创了马鸿逵的反动武装。红军3大主力会师后,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山城堡战役的胜利。西安事变后,党中央派程子华到第二战区战动总会工作,任党团书记兼人民武装部部长、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他积极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同阎锡山的反共政策进行了有理有利的斗争。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交城后,他派战动总会锄奸干事常芝青担任了交城县抗日政府县长,直接领导交城抗日政府和县动委会工作。交城在他的指示下组建了交城游击大队,后编入他领导的游击第1支队。

1938年3月,程子华亲临前线,他在战动总会游击第1路纵队驻地交城县会立村,召开了纵队全体干部会议。会议地点在会立村外山坡上。山坡较缓,全体与会人员席地而坐。程子华讲话的地点,只摆着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在会议自始至终的3个多小时里,他却是一直站在桌子旁边讲的。这表现了他深入前线,忘我工作的精神,与会干部无不深受感动。他在会上总结了纵队组建三个月来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巨大成绩和经验教训。并根据党中央关于“独立自主开展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指出:游击队不宜硬打硬拼,应分散进行游击战,要在运动中袭击、伏击、扰乱敌人,破公路、炸桥梁,开展三、五人一组打了就跑的麻雀战,积小胜而为大胜,以胜利壮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并强调要从长期作战的方针着眼,坚持游击战,爱惜兵力,以小的代价夺取大的胜利。程子华进一步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要善于打游击战,对游击队来说要打小仗,伤亡要小。游击队战士,都是农民,在农村死一个人,在农民看来是很大的一件事,如果一次战斗伤亡大了,对部队震动就会大,会影响士气的。讲到这时引起了与会干部心悦诚服的笑声。在讲到人与武器那个重要的问题时,他说人最为重要,不要看现在人多枪少,将来有可能是枪多人少。他还讲到游击队内部要建立一些制度,连队干部夜间要轮流值班,值班干部要查铺查哨,形成良好习惯。会议还制定了各支队在太汾公路沿线更大规模开展游击战,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对敌斗争,充分发动群众,开展除奸反特斗争的方案。同时还分别给各支队重新划分了开展游击战争的活动区域。这是纵队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它使全体干部在政治觉悟、游击战略战术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以后取得游击胜利奠定了可靠的基础。会后,他率领第1路纵队3个支队在晋中地区积极开展游击战,破袭敌交通运输线,至年底进行大小战斗150余次,毙伤日伪军1600余人。此时,战动总会的武装力量扩展为25个基干游击支队,拥有2.1万余兵力,作战2000余次,对阻滞日军西渡黄河起到了积极作用。

1939年1月,程子华深入敌后到冀中军区工作,任冀中军区政委,后兼冀中区党委书记。在此他总结了在平原地区建设根据地和进行游击战争的经验,编写了《冀中平原上的民兵斗争》。1943年8月,他任晋察冀中央分局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后代理分局书记、代理军区司令员和政委,领导粉碎了日寇对晋察冀的3个月大扫荡,坚持和扩大了敌后武装斗争,冲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巩固和扩大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冀察热辽中央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48年9月参加了辽沈战役。10月任东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1949年4月,任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司令员。1949年末,程子华任山西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他从此结束了长达22年的戎马生涯,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1950年10月以后,他调任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1956年任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副主任。1958年任商业部长、党组书记。1960年任国家建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61年任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64年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兼西南三线建委常务副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深受“四人帮”的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损害。1975年以后,他到中央党校读书班学习。1978年3月任民政部部长、党组书记。

他是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和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在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

程子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不论遇到任何艰难曲折,他始终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信共产主义,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他坚决服从党的分配,党叫他做什么,他就干什么,做一件爱一件,件件都能做出优异成绩;他功高不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心中只有党和人民;他光明磊落,顾全大局,公道正派,敢讲真话;他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作风严谨,注重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他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严格要求和教育子女;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志,爱护干部,平易近人,联系群众,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道德风范,身体力行地实现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

1991年3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红色档案:程子华——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红色档案:程子华——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红色档案:程子华——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