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孩子们聊聊:什么是真正的“乐于助人”

 胡艳杰 2023-06-04 发布于河南

提起“乐于助人”,我们便会想到“与人为先”、“与人为善”,认为“乐于助人”就是乐于帮助除家人以外的其他人。
那么,“乐于助人”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
孟老先生说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我孝敬我家里的长辈,我也会像孝敬我家长辈一样,去孝敬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我爱护我家里的孩子,我也会像爱护我的孩子一样也爱护别人的孩子。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才是“乐于助人”的真正含义。
在我看来,“乐于助人”是以“爱自己”为前提条件,除了帮助他人,更要帮助家人、身边的人。
关于如何爱自己,我曾写过《把“爱自己”当作一门功课》,现在我想重点说说被我们忽略的一点——爱家人。
比如,孩子可以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刷碗、扫地、擦桌子、整理房间等家务活,并能以此为乐。现如今,在教育内卷之下,孩子的学习是重中之重。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很少有孩子想到要做家务活。有的父母则通过物质奖励鼓励孩子做家务,我是不赞成这种方式的。
父母照顾孩子,是父母爱孩子的表现。同样,父母鼓励孩子干家务活,其实也是在教孩子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彭凯平教授说,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把爱和感激首先留给自己最亲近的人,而不是把它们都留给陌生人。
如果一个人不能给人以温暖和关爱,长大后即使再聪明,也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从帮助身边的人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在《孩子的品格》一书提到:
克特纳通过研究证明,笑、乐趣、爱、同情、快乐等所有这些积极的情绪,往往都是与人的善良、道德、高尚等体验连在一起的。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做了好事,帮助别人时,我们更容易产生愉悦、幸福的感觉,而竞争、攻击、争夺等则会让我们感到烦躁、恐惧、无助,出现很多负面情绪。
简言之,“乐于助人”体现了我们的“善心”、“同情心”以及高尚的品德,更能让人获得精神愉悦,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与“乐于助人”相反的是竞争、攻击、争夺,如果人与人之间只有这些,而没有互助,就会出现不良情绪。
除此之外,书中重点总结了“乐于助人”的青少年,成年后通常会表现出的特质:
*社会成就更高。也就是说,在相似的家庭背景、智商水平等条件下,乐于助人的孩子长大后会比其他类似条件的人更容易成功。
*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这主要是因为帮助别人会提高一个人的情商,还能增强自信,锻炼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而这些都是衡量社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生活习惯更好。比如,他们更少抽烟、酗酒,更关注身体健康,也会更积极地锻炼身体。
*情绪更稳定。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具有积极情绪的人,在面对各种困难时会更活跃、更乐观,也更敢于迎接挑战,所以得抑郁症的概率和自杀率也会更低。
从以上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孩子的品质要比成绩更为重要。那么,现在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乐于助人”。家稻盛和夫说:“一个帮父母洗碗都不愿意的人,却一心想去拯救世界……一个不懂自渡的人,怎么可以去渡别人。”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土壤,如果真能做到孟子、稻盛和夫所说的那样,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你便找到了自身的价值、生存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