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下半句则在骂人,桓范:骂得好!曹爽也是

 醉风文史 2023-06-05 发布于河南
在东汉末年那个民生凋敝、战乱不断的时期,曹操能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魏王绝对不是运气使然,其才能抱负、权谋心胸必然也是世间顶级。


陈寿评价少时曹操用了“少机警,有权数”六个字,小时候便如此,壮年的曹操更是人中龙凤。不过,同时期人物对曹操的评价却毁誉参半,许劭称曹操为“乱世之英雄”,周瑜则称曹操为“汉贼”,赵云也认为曹操是“国贼”。

面对别人的评价,曹操不置可否,但他的自评却在一定程度上表露出了心志,他说如果这天下没有自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王称帝,言外之意是,这汉家王朝若是没有他曹操,早就被灭了。


而要说起曹操对别人的评价,最著名的莫过于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了,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内容是大骂刘表的两个蠢儿子,只不过在若干年之后,曹操的后人也不幸躺枪,被人以同样意思辱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

生子当如孙仲谋


了解三国历史的读者应该都知道,荆州是一块香饽饽,各方势力都想将其纳入囊中,因此荆州地区爆发过多次大战,比如三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有其二就发生在荆州大地上,分别是赤壁之战以及夷陵之战。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之后志得意满欲起兵攻打荆州刘表,可还没等曹操大军发威,刘表就先一步病死,更受刘表宠爱的次子刘琮在蔡瑁等人的拥护下接管荆州。


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刘琮仍想抵抗,但蔡、蒯等世家大族却极力劝说刘琮投降,在惜命以及世家大族胁迫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刘琮上表投降,主动将荆州献给了曹操,而时任江夏太守的刘表长子刘琦早在听闻曹操大军压境时就已经逃往江南。

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荆州之后,曹操又打起了江东孙权的主意。而面对大军压境、敌强我弱的不利局面,年仅26岁的孙权并没有像刘琮那样轻易认输,而是压制住东吴内部强大的投降派势力,毅然决然与刘备合作,共同对抗曹操。

后来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而遭此大败的曹操并不甘心,于公元213年再次掀起进攻东吴的号角,面对曹军的进犯,东吴方面早有应对,孙权亲率大军与曹操在濡须口对峙。


在几次交锋中,孙权凭借水军优势,有力打击了曹军的嚣张气焰,而曹操在看到孙权的军队纪律严明、舟船调度有方之后,不禁感叹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02

刘表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


曹操在感叹完孙权之能后,突然又想起刘表那两个蠢儿子,一个逃窜在外,一个上表投降,连和自己对抗的勇气都没有,让自己轻松拿下荆州,刘表英雄一世,没想到却生下两个蠢如猪狗的儿子,于是又补了一句“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对于曹操前半句评价孙权的话,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曹操的确是在夸赞孙权,认可了孙权的能力,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曹操是因为奈何不了孙权,故而阴阳怪气损孙权,因为将孙权视作子侄辈,本身就没有将其放在与自己同等地位上。


其实,笔者更认同前一种看法,从年龄来看,曹操比孙权大了27岁,从辈分来讲,曹操和孙权之父孙坚属于同一代人,因此曹操以长辈的口吻来评价孙权并无不可。

曹操对刘表儿子的评价可就相当不留情面了。想当年刘表何等意气风发,单身匹马孤身入荆州,硬是在只有大义傍身的不利环境下,取得蔡、蒯两家的支持,坐稳了荆州牧之位,可刘表刚死,偌大的荆州就分崩离析了。

新上任的荆州老大刘琮竟然没能扛住手下人的压力献州投降,这让曹操对刘琮的感官很差,认为其无能,至于那个早已逃跑的刘琦,曹操更是瞧不上眼。


相比之下,孙权的表现就令人感到惊艳了,当初赤壁之战开打前,孙权面临着与刘琮相似的情况,外部有曹操大军压境,东吴内部有张昭等文臣请降,但与刘琮不同的是,孙权以大魄力顶住了压力,果断联刘抗曹,最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如今,孙权又亲领大军上前线抵御曹操,怪不得曹操会如此欣赏孙权,而对刘表儿子如此鄙夷了。

03

曹爽也该被骂


曹操骂刘表儿子是过瘾了,可他没有想到,在多年之后,自己后人中也出现了“豚犬”一般的人物,彻底葬送曹魏三代开创的基业,这个人便是曹操养子曹真的儿子曹爽,而曹爽之所以被骂则与司马懿有关。


众所周知,虽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朝,司马懿仍旧无法真正掌握权力,等到魏明帝曹叡去世后,司马懿终于熬成了辅政大臣,与曹爽一同辅佐新帝曹芳,然而曹芳非常信任曹爽,对司马懿却处处提防,在曹爽的刻意打压下,司马懿不仅被夺权,还只能无奈通过装病来躲避猜疑。

自此曹爽大权在握,在曹魏朝廷说一不二,然而在公元249年,趁着曹爽众兄弟与曹芳前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曹叡之际,司马懿却率领数千死士发动了一场兵变,控制住了郭太后以及帝都洛阳城,这便是高平陵之变。


大司农桓范与曹爽有着不错的交情,冒险逃离洛阳向曹爽通风报信,并建议曹爽领着曹芳到许昌避难,然后在号召天下勤王,这样完全可以除掉司马懿,然而听到桓范的建议后,曹爽却显得有些犹豫不决。

司马懿怕曹爽会狗急跳墙,发起反击,便屡次派人劝说曹爽投降,甚至不惜以洛水为誓保证不会伤害曹爽,天真的曹爽思考一夜后,认为司马懿只会夺他们兄弟的兵权而不会害他们性命,于是决定投降,以后当一个富家翁。

桓范得知曹爽的决定后,都被愚蠢的曹爽气哭了,于是张嘴大骂道:“曹真如此英雄人物,怎会生下你们这群蠢笨如猪的兄弟!”


只要稍微动动脑子也知道,司马懿既然敢发动兵变夺权,又怎么可能会留下你曹爽等人的性命,投降就想活命,曹爽也将权力之争想得太简单了。

想想曹操当年是如何损刘表儿子的,结果兜兜转转,这句话却说到了自己人身上,只能说,不是前人不给力,只是子孙不争气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