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上广的打工仔,没有自己的生活”

 遇见独舞 2023-06-05 发布于广西


晚饭后,习惯性地窝在沙发上,打开朋友圈刷上十来分钟,看看朋友们是否有一些新的动态。虽然很多人都已经戒掉朋友圈了,但偶尔,还是能刷到一些让自己能停下来的内容。

比如,今晚刷到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
“挺心酸”、“北上广”、“打工仔”这几个字眼并排出来后,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成功了切中了我这个曾经也是沪漂一族的痛点。

视频讲的是一位视频博主在街上找了97个陌生人(有的还是他粉丝),想去蹭个饭或者一起吃个饭,结果博主被拒绝了97次……被拒绝的理由,大多都是工作太忙、晚上还要加班、不太方便之类的。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街头随机采访中,每一个被问到的年轻人,都是步履匆匆,马不停蹄地往回赶,没有一个人舍得把下班后的一两个小时投资在一个陌生人的身上或是一种新奇的体验上。正如朋友说的:北上广的打工仔,大部分的精力都给了工作,只有下班后的那点时间属于自己。

看着视频里的那些北漂一族,其实还蛮感叹的。因为,在那些年轻人的身上,仿佛看到了我曾在上海工作时的模样。


记得2016年年底,整个部门都在为全国市场大会做准备。前一天晚上加班到半夜,晚上回家洗了澡、躺上床,已经一点多了。第二天早晨,6:05起床,8点赶到开会的酒店,安排签到、参会……到了晚上8点多,结束了第一天的会议。

因为穿了12个小时的高跟鞋,所以后脚跟被磨到出血。坐在酒店的马桶上,贴好创可贴后,继续穿上高跟鞋,赶地铁、回家。

回去的路上,头有点晕,很想睡觉。在换乘地铁时,站在候车的平台上,已经顾不得右脚的疼痛,竟然要昏睡过去,差点一头栽倒在前面那个男生的后背上。
上了地铁,眼睛已经睁不动了,勾起右脚,单脚支撑着站在拥挤的地铁上,继续睡,已经管不了身上的包包会不会被偷,脚上的伤口还疼不疼,只是,想睡。
在下地铁的那一刻,如果有个陌生人问我能不能带他去我租的房子里吃顿饭,我恐怕会给他个白眼吧。忙了一天,整个人都快累晕了,好不容易下班,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给到陌生人呢。
压力、疲惫、孤独、挣扎,是我在上海那一年的真实写照。所以,即使7年后的今天,再次看到关于“北上广”的话题时,我的内心还是会掀起波澜。

如今,在一座二三线省会城市安了家、暂时定居下来了。日子,其实依旧还是忙,生活除了工作,还有很多琐碎要处理。相比于沪漂那一年,少了很多精彩与新鲜,但压力与孤独也少了很多很多。哪怕偶尔躺平个一年半载,生活依然还能不打折扣地继续下去,但倘若是在平行时空里的上海,应该是很难做到吧。
记得我当时所在的部门领导,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家里有房有车,随手就能买件奢侈品。但,她却比很多沪漂一族还要努力、还要拼。
同样是在开全国市场大会期间,她能前天晚上通宵做80页的PPT,然后第二天踩着高跟鞋、上台演讲。
在我入职的那半年里,我只有2次,见过她是早早下班回家的。一次是她老公生日,一次是她外婆生日。常常,早上9点多到了公司后,打开邮箱,便看到她昨夜11点多发来的邮件。

在外界人的眼里,她是拎PRADA、穿十厘米高跟鞋、喝星巴克的女王,可别人却不知道,她每天都是整个部门下班最迟的,也是可以为了节点而通宵工作的员工。

每一个踩着高跟鞋、走在CBD的都市丽人,其实是没有自己的生活的。工作对于他们而言,就是生活的全部。没有谁,可以一边过着精致悠闲的日子,一边还能在职场呼风唤雨。即使是这座城市的精英阶层,也并没有活得很轻松,依然是在负重前行。

大多时候,朋友圈晒出来的,只是这厚实生活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是隐藏在背后的艰辛与无奈。煎熬着、苦撑着,成了大多年轻人的生存状态,不分男女。

如今,再回想起在上海奋斗的那一年,我其实还是很感激的。因为在那一年,让我看到了一种更高配置的人生,不论那时的我,是否能撑得起那样的野心,但至少,我贴着创可贴、穿着高跟鞋,奔跑过、努力过、奋斗过。

那一年,我的生命力,也在一次次的疲惫中、痛苦中、挣扎中强大起来了。

经历过那段奋力搏杀的青春,走过那段煎熬死撑的岁月,最终会发现:那些难熬的日子,其实都是命运馈赠给自己的礼物,终将让我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变得不再浅薄、而是愈发深厚。就像,每一双因为高跟鞋而磨烂的脚后跟,贴上创口贴,自会长成疤来与之抵抗。

这篇文章,只是我的瞬间的一些感想与碎碎念,献给我曾经在上海奋斗过的那一年时光,也献给所有想去北上广漂泊的年轻人。年轻的时候,去大城市看看吧,那些辛苦都不重要,开眼看未来很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