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浚《耳目箴》求知治学三境界

 流星雨刘鑫 2023-06-06 发布于浙江

  范浚《耳目箴》求知治学三境界

他耳则耳,他目则目。世儒之学,因人碌碌。聋盲于心,闻见浅俗。我目吾目,我耳吾耳。中人之学,闻见由己。缘于视听,征之烛理。不目而见,不耳而闻。上知之学,德性是尊。无视无听,昭然者存。

范浚作《耳目箴》,用不同的“宇宙观”分析了三种不同求学的结果,要求学子“心德与德性”并行的求学之路。

他耳则耳,他目则目。世儒之学,因人碌碌。聋盲于心,闻见浅俗。我目吾目,我耳吾耳。中人之学,闻见由己。缘于视听,征之烛理。不目而见,不耳而闻。上知之学,德性是尊。无视无听,昭然者存。指出学子专心于书本知识,而不去探究书本知识的真实性,是否与自然发展、历史事实相符

该文全篇分析了求知治学的三种境界:一是别人听,我也听;别人看,我也看的“世儒之学”,其特点是碌碌无为,见识粗浅,心中就像个聋子和瞎子。二是我见我亲眼所见,我听我亲耳所听的“中人之学”,其特点是有耳闻目睹的事实为根据,通过论证求得明白的事理。三是不看而见,不听而闻的“上知之学”,其最突出的治学特点是惟尊德性,尽管他们似乎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见,但是很多明明白白的道理恰恰存在于他们的心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