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炭疽病菌的抗药性检测和治理研究

 海底丛林 2023-06-07 发布于河南
炭疽病是葡萄上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病原菌主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目前生产上用于葡萄炭疽病防治的药剂主要为苯并咪唑类和甾醇脱甲基抑制剂(DMI)类杀菌剂。 本研究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浙江省临安市、诸暨市和金华市的3个葡萄重要产区的108个葡萄炭疽病菌株对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的抗药性,并对甲基硫菌灵敏感和抗药性菌株中的β-tubulin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比较。所采集病菌群体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频率为37.04%,且均为高水平抗药性菌株(Ben HR)。Ben HR对多菌灵和乙霉威表现双重抗药性,其β-tubulin基因的第200位密码子从TTC突变为TAC,导致第200位氨基酸从苯丙氨酸(Phe)突变为络氨酸(Tyr)。所采集病菌群体共检测到33个(30.56%)对戊唑醇表现低水平抗药性的菌株。结果表明浙江地区葡萄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乙霉威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对DMIs类杀菌剂戊唑醇的抗药性发展迅速。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葡萄炭疽病菌对吡唑醚菌酯和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醚菌酯。进一步建立了葡萄炭疽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基线,50个菌株对吡唑醚菌酯的EC50(EC50Q)范围在0.9090~21.3478μg/mL之间,平均EC50为4.7766±3.7237μg/mL。旁路氧化酶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处理对吡唑醚菌酯抑制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表现出增效作用。在SHAM的处理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EC50(EC50Q+S)的范围在0.0753~7.6034μg/mL之间,平均为1.9147±1.6039μg/mL。旁路氧化贡献值F1最低为0.35,最高为31.43,平均为3.78。结果表明旁路氧化在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LA-38菌株为亲本,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获得3株葡萄炭疽病菌的吡唑醚菌酯抗药性突变体。突变体R1、R2和R3的抗药性水平(RF)分别为2.7739,7.3785和4.3702,平均值为4.8409。进一步比较了各突变体和亲本菌株在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率、产孢量和致病力等主要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各突变体都有较高的适合度。由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吡唑醚菌酯对于葡萄炭疽病有着较高的抗药性风险,在生产中应该采取严格的抗药性预防措施,避免单一药剂的连续使用。 通过在葡萄果粒上对几种杀菌剂混剂的防治效果进行测定,20μg/mL吡唑醚菌酯与1000倍怀农特混配的防治效果最好,整体上怀农特与吡唑醚菌酯混剂的防治效果优于咪鲜胺与吡唑醚菌酯按3:1的比例混配。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