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版归来!他一生只有三部作品,却为何能与马尔克斯齐名?

 置身于宁静 2023-06-07 发布于浙江

文章图片1

“在任何情况下,

只有一条隧道,

一条阴暗孤独的隧道:

我的隧道。”

埃内斯托·萨瓦托,作为拉美“文学爆炸”与加西亚·马尔克斯、富恩特斯、巴尔加斯·略萨等人齐名的重要作家,他拥有原子放射研究者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一生只留下三部小说却与诸位文学大家齐名,这一切都让这位作家极具传奇性。

文章图片2

埃内斯托·萨瓦托(1911-2011)

《隧道》是萨瓦托“心理小说三部曲”的序曲,讲述一对情侣间交情却无法交心的困境

这部对孤寂、存在主义的探索,兼叙情爱叙事的小说,获得托马斯·曼、加缪、夸西莫多、格雷厄姆·格林等众多知名文豪的高度赞扬。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在各自的“隧道”中穿行,当你刚以为要和谁相汇,却又变回平行,那么灵魂相通、精神契合究竟是顺理成章,或是一厢情愿?

在恋爱中,我们是否因“他人与自己存在绝对的隔绝”“永远无法拥有或控制他人”,而只剩下永恒的孤独?

萨瓦托:

拉美“文学爆炸”第一序列的作家

文章图片3

萨瓦托与博尔赫斯

20世纪中期,拉美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及至“文学爆炸”仅现实主义就衍生了四大流派:

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社会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结构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以及心理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埃内斯托·萨瓦托。

文章图片4

萨瓦托与巴尔加斯·略萨

萨瓦托是阿根廷最重要的世界文学作家之一。

1984年获得西班牙语国家文学界最高奖——塞万提斯文学奖,是继博尔赫斯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阿根廷作家。

《国家报》誉其为“阿根廷最后的经典文学大师”

萨瓦托一生只写了三部小说,即“心理小说三部曲”,其中被誉为“开创了拉美小说一个新的方向”的心理现实主义开山之作,便是公开发表的小说处女作——《隧道》

文章图片5

萨瓦托处女作《隧道》

“一个搞物理的

能写出什么样的小说来!”

从天才物理学家到拉美文学巨擘

“弃理从文”从来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

萨瓦托毕业于拉普拉塔大学物理-数学系,曾赴法国居里研究所从事放射性物理研究。

“居里实验室是物理学家们心中的圣殿之一,可我在那里却只感到空虚。我的灵魂抗拒信仰缺失带来的死气沉沉的状态。”(《终了之前》)

文章图片6埃内斯托·萨瓦托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他致力于科学以造福人类的梦想。

在经历了一次存在主义危机后,他决定放弃理科以全身心投入文学事业,并于1943年搬到了科尔多瓦省一座小镇的农场,从事文学创作。

1948年,他在《南方》杂志上发表了《隧道》,而在此之前,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所有出版社都拒绝出版这部作品,此举显然是受作家理科出身的影响。

一个有名的作家甚至评论道:“一个搞物理的能写出什么样的小说来!”

不过,《隧道》收到评论界和读者的诸多赞誉,法国文学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甚至马上推荐把它译成法文。

很快它也被译成欧洲的其他几种主要文字。

格雷厄姆·格林读后拍案叫绝:“我被彻底征服了!”

托马斯·曼在日记中写道:“一部超脱奇拔之作!”

博尔赫斯道:“任何读者都可以手捧萨瓦托的书而不冒风险”。

拉美“文学爆炸”先驱、心理现实主义开山巨擘由此启航。

文章图片7

一个畸零灵魂的深挚自白:

我杀掉了那个唯一理解我的女人

《隧道》始于一段在狱中的罪行供述

“我想只要说出我的名字——胡安·巴勃罗·卡斯特尔,是杀死玛丽亚·伊丽巴内的那个画家……”

从这一双重肯定出发,经典的侦探小说结构被打乱:我们不仅知道他犯下一起凶杀案,一起女性谋杀案,还知道凶手是谁,因此故事的悬念就建立在发现凶手如何及为何犯案的基础之上。

与传统侦探小说不同的是,这部小说没有侦破案件的警察,而通过回顾往事向读者揭示犯案过程的,正是凶手本人。

小说叙述者卡斯特尔是一名男性画家,生性孤僻,不善沟通,内心充满矛盾。即使身处人群之中,仍然感到孤独——

画展开幕那天,一位陌生的姑娘在“我”的画前待了很久。画中那扇无人在意的小窗,只有她看到了。

生平第一次,有人窥见了“我”阴暗隧道中无可挽救的孤独。

我们成了恋人,但她的神秘、疏离、不可捉摸,令我猜疑、愤怒、辗转难眠,在千磨万蚀之后将结束痛苦的刀放入“我”的手中。

但“我”想,会有人理解我的:哪怕只有一个人。

文章图片8

“我天真地以为她来自另一条平行的隧道,

可是,实际上她却属于广漠的世界。”

在卡斯特尔自幼居住的阴暗孤独的“隧道”里,沟通无法实现。

由此,萨瓦托展开了一段开创拉美心理现实主义的写作:

主人公的万般思绪以独白的形式源源不断地倾泻出来,同时,运用梦幻展示人物内心的疑虑、恐惧、孤独和绝望,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刻展现主角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

在黑暗“隧道”中前行时,不可能遇见别人,也不知终点在何方;而其他人也走在自己的隧道中,每个人都同样孤独。

文章图片9

我渴望灵魂伴侣,

却不懂得爱是什么

《隧道》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被描绘成一条条并行不悖的隧道。

它们彼此平行,心情晴朗时,洞壁透明清晰;冷漠时,洞壁浑浊不清。交往中,即使洞壁变得透明,毕竟也隔了一层玻璃(“人心隔肚皮”),只有表面相识,缺乏真正的沟通和理解。

文章图片10

如果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从家族的兴衰写孤独,萨瓦托的《隧道》则是通过男女的极致推拉,将孤独还原成情侣间的终极难题:恋爱非但没有使人与人相融,反而引领我们走向孤独——

为什么恋爱了还是感觉孤独?

灵魂伴侣真的存在吗?

完全敞开心扉地去爱、去追求,会有怎样的结果?

无法被理解的自我如何得到解放?

……

亚马逊、 Goodreads

6万人高分评价

西班牙语直译,

绝版多年,重磅归来

《隧道》作为众多拉美文学爱好者的心头挚爱,此前绝版多年。

2023年,作家诞辰112周年之际,“心理小说三部曲”之首《隧道》重磅归来。

文章图片11

译文采用知名西班牙语翻译家、学者徐鹤林译本,经精校、修订,书中附有译后记,增补作家及作品小传等内容。

文章图片12萨瓦托手绘肖像

文章图片13

《隧道》目录页

文章图片14

《隧道》附录页

精装双封设计,封面精选黑色艺术纸,书名镭射烫银,阴暗孤独的隧道通过银色的空间层层荡开,藏读两宜。

文章图片15

书名烫银镭射

图案为象征“隧道”银色的空间

文章图片16

《隧道》

人生,

是一条与自己相伴的孤独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