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发现一幅唐楷“王者”,水平高过“第一小楷”,“欧虞”二人也比不上

 三余字画 2023-09-06 发布于山东

提起敦煌大家就想到绚丽烂漫的莫高窟壁画,其实莫高窟不仅有壁画,还有一个宝贵的藏经洞,1900526日,王圆箓道士在打扫黄沙时。

16窟甬道中发现了藏经洞,洞中有着5万多件文献和书作,如同一个古代图书馆,在这五万多件文物中,有一件小楷颇为耀眼,它就是《德言》。

《德言》又叫《刘子新论》,原文由南梁文学家刘勰所作,后来由唐代名手进行抄录,从字迹来看作者应该是“官方抄经手”,单字大小在1.5厘米左右。

其实敦煌出土的大部分文物都是“抄经体”,“抄经体”是小楷的一种风格,在唐代达到了巅峰,并以“妍美”之感为主要追求。

但是唐代的“抄经体”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民间文人,一类是宫廷能手,相较于民间能人来说,宫廷的“抄经体”技法更加完备,笔法更加精彩。

每个字都书写的精致,就像这卷《德言》,点画细致,字体工整端庄,微有一点欹侧之态,从而展现秀逸之美,不会产生板滞之气。

用笔存有些微的隶意,行笔提按分明,抑扬顿挫,因此字体的排布也有着起伏之感,使艺术气韵更加浓烈,在结体上较为疏朗。

笔法也丰富多变,增强字里行间的灵气,最重要的是整幅作品没有败笔之处,每一笔都有交代,能把小楷写到如此精致,足以见其水平之高。

此作充满淡雅端庄之美,这种美感与高超技艺的结合,甚至都可以超越“天下第一小楷”《灵飞经》,让欧阳询、虞世南等人都难以相比,堪为唐代小楷的“王者”。

可惜现在学书者练习楷书时,大多都会选择大楷或者中楷,其实楷书最能锻炼技艺的就是小楷,小楷在书写时要把点画写的“小而清晰”。

笔笔都要精准,做到字体端庄工整,还要保持其中的气韵不能丢失,非常锻炼学书者对于笔力的把控,能使自我楷书技艺有一个高度的提升。

而且小楷不仅能锻炼技艺,还非常实用,可以用于日常书写,毛笔、硬笔也都能写,若是将小楷写好,书写大楷或者中楷也是不在话下的。

这幅《德言》更是小楷中的“精品”,时常临摹,可以增强自我笔力,加强对于字体结构的把握,因为它的字体形态较小,在书写时,对于心性也能起到一定的磨炼作用。

但遗憾的是,藏经洞在发现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使很多外国人进行其中购买文物,因此很多作品现在都收藏在国外。

这幅《德言》也没有幸免于难,全文一共八卷,有四卷藏在国家图书馆中,另外四卷则在法国国家图书馆。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敦煌遗书小楷《德言》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以及笔法转变都清晰可见,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