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焦通路被堵,导致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中医如何破解?老年性痴呆以

 文艺06 2023-06-08 发布于天津
三焦通路被堵,导致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中医如何破解?
老年性痴呆以老年人多见,以本虚为主。脾肾亏虚,髓海失充成为老年性痴呆的主要发病机制。那中医对老年性痴呆有怎样的认识?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中医对AD病因病机的认识
目前AD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而且副作用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安全并且有效治疗AD的方法仍需进一步探索。
AD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认知障碍,人格改变,语言功能减退,甚至产生冲动、激越等精神及行为异常。传统祖国医学相关文献无此对应的病名,现代中医根据临床表现以“痴呆”作为AD中医病名。
AD病位在脑,肾主志,中医认为与肾关系密切。导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AD患者大部分具有智能减退、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表情呆板、大便溏烂薄等相关症候。
结合患者舌脉象,四诊合参辨证为本虚标实,本虚以阳虚为主,标实多以痰浊、瘀血为主。阳气的盈亏与疾病的产生密切相关,阳气亏虚,疾病乘虚而入。
明末名医赵献指出肾阳通过温暧脾土,腐熟水谷精微物质,化生水谷之精,滋养五脏,部分水谷之精补充先天的肾精,滋养脑髓;阳气亏虚,生化乏源,精髓不足,发为痴呆。
综上,痴呆的病机总结为阳虚化生精髓不足,脑窍失养,神机失用;阳虚致痰浊瘀血生成,阻滞脑窍,神明失聪,均发为痴呆。
二、治疗阳虚痰瘀型AD的机理探讨
AD患者病情虚实夹杂,“阳化不足,阴化太过”,正虚邪盛。尤其是AD患者年纪大,元阳亏虚,肾阳气化不足,则体内水湿运化失常,淤积体内,久之成痰湿可至痰、瘀、虚等病理产物。
正由于“痰、瘀、虚”等病理产物淤积体内,使体内气血运行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上、中、下三焦道路不通,使上下、内外皆受阻,斡旋失司,因此AD患者阳虚化生精髓不足,脑窍失养,神机失用。
加之阳虚致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生成,阻滞脑窍,神明失聪,从而导致一系列病症出现;目前大多数医家对AD患者的治疗大多数是对症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或者远期疗效欠佳。
本文从三焦道路作为出发点,深刻分析三焦生理功能,如《难经》中说明三焦通行元气,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元气是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的。
此外三焦为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如《素问》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说明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
充分说明三焦在人体的重要作用,对人体元阳、气化、营养摄入运化、水湿的调节、气机升降出入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以三焦作为切入点,治以扶阳抑阴,扶助阳气,宣通与温阳并施,即上焦温通,中焦温化,下焦温补,从而达到疏通中、上二焦,温补下焦之效。
实现上、中、下三焦道路通畅,下焦得以温补之效;三焦气化如常则气血运行通畅,脑髓得以充养,以此达到气血运行通畅、气机升降出入平衡、扶其真元填精固本之效,以此创立三焦阳化胶囊。
三焦阳化胶囊融合了“四逆法”、“桂枝法”,祛邪扶正并存,秉承“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的治疗大法。
其中“桂枝法”经仲景《伤寒论》第一名方桂枝汤演变而成,由桂枝、苍术、南山楂、陈皮、法半夏、茯苓、炙甘草、生姜等组成,可达宣通上焦,温化中焦之效。
“四逆法”则经“四逆汤”化裁而成,由制附片(先煎)、干姜或生姜、白术、砂仁、炙甘草等组成,达到温中下焦、补阳气之效。
三、组方分析
其由桂枝、石菖蒲、白术、茯苓、干姜、三七、砂仁、制附子、益智仁、黄芪、大黄等药物组成,意在消痰瘀,温元阳。
阳气亏虚,寒邪袭表,方中桂枝味辛性温,开太阳,交通上下内外,阳长而阴消,宣通上焦。痴呆之人痰蒙清窍,石菖蒲味辛、苦,性微温,入浊窍祛痰浊。白术味苦温,燥湿实脾助脾气升发。
火暖脾土,脾阳充足,运化不息,五脏之精血、六腑之精气化生源源不绝;故予味辛性热之干姜,入脾、胃,暖中散寒。
茯苓入膀胱肾肺经,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使湿浊随小便下行;砂仁味辛温,温胃化湿、醒脾开胃,合干姜、白术通五脏,使津精气血液可与营卫协和。
诸药合用祛中焦湿浊之邪,温中焦之阳气,以健中焦运化之功。中上焦得通,则补下焦之虚。
三、总结
综上,本文认为阳虚痰瘀型AD患者正是由于“阳虚阴实”所致髓海不足、脑络失养,痰瘀病理产物阻脑窍,神明失聪,从而发为痴呆。因此自拟药方温肾阳,消痰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