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宁海】魏人彪 | 花岙岛上的星辰和流云

 文化宁海 2023-06-09 发布于浙江

摄影:阮霖

我不知道,1.5亿年前的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

这里是花岙岛。对于拥有“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的浙东小县城象山来说,花岙岛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存在。

从金高椅村的轮渡码头摆渡上岛,我们在绿荫葱茏中驾车前行。我写这篇文章时已是3月下旬,省报上有人撰文说花岙岛上的油菜花开了,山海之间,那一畦畦金黄的、浅白的、嫩黄的、粉红的、桃色的、橘红的、淡紫的油菜花漫山遍野,辽阔、明亮、灿烂,轰轰烈烈,游人徜徉、穿行在随风摇曳、起伏的七彩花田间,仿佛置身于宫崎骏的漫画之中,美不胜言。我们是2月末上的岛,自然是与这一片铺天盖地、令人沉醉忘返的美丽景致擦肩而过了。

在离浅水岙沙滩不远的停车场泊了车,我们沿着铺了古朴的碎石片的傍山小路径直去看海上石林。阳光和暖,林子里有鸟啁啾。花岙岛位于三门湾口的洋面上,本岛面积9.83平方公里,最高点雉鸡山海拔308.6米,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丰富,有“海上仙子国,人间瀛洲城”之称。岛上有迎面突兀而起,移步换景,“高出海中诸山数百丈,周一百余里,日本入贡以此为向导”(《浙江通志》),唐宋时就被作为航海标志的大佛山,也叫大佛头。花岙岛有36岙108洞之胜境,其幽洞极具魅力,有的潜入水下、深不可测,有的横穿山腰迂回曲折,洞洞相连,有的隐没山涧、草丛中,成了飞禽走兽的乐园。这些洞中,最幽深、最险要的数黄龙洞,黄龙洞洞口不大,涨潮时半隐半露,退潮时才得以全部袒露,洞中奇形怪状的石笋、石柱、石树,或拔地而起或倒悬洞空或旁逸斜出,恍惚进入一个神话世界。而在花岙村前长满大米草的海涂上,有两棵屹立千年的古樟桩,恰似一对夫妇脉脉含情地对视着,旁若无人互诉绵绵衷肠,又哪知星辰起落,流云消长,不觉间天已荒地亦老。岛上有规模宏大的张苍水抗清兵营遗址。张苍水(1620--1664),名煌言,浙江鄞县人,抗清民族英雄、诗人,是南明流亡政府的兵部尚书,当年屯兵花岙岛名震朝野,康熙二年(1663)七月十七日被俘,后断然拒绝了清政府的利诱招降,坐而受刃,被杀害于杭州弼教场,年仅45岁。柳亚子先生有诗赞日:抱残守缺亦盛德,心香同热谢余杭。兵营遗址面积一万多平方米,都是用乱石砌成,建筑有指挥中心、左右营房、暗道、敌台和水井等,背山面海,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攻击性,在现存兵营遗址中很少见。张苍水兵营在岛上分布甚多,以雉鸡山和西南山腰与西北麓之雉鸡山兵营、高涂岙兵营规模最大。还有五色玲珑的鹅卵石滩、千孔百穴的蜂窝岩、耕海为田的花岙岛盐场和“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无恶性肿瘤记录的花岙长寿村等等,都是令人驻足流连的去处。

当然,最让人为之震撼的,是那一片皑皑铺陈在浪花之上、被誉为“东南一绝”的石林。

转过一个山岙,到达花岙岛东侧海岸带,放眼眺望,以石柱瀑、石柱崖、石柱洞、石柱壁、石柱厦、石柱屿、石柱碑林为构成的18万平方米的宏大景观群,在激荡澎湃的浪涛声中,以雄浑壮观得令人愕然惊叹的场景倏然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花岙岛海上石林柱状节理群属于已知世界三大火山岩原生地貌之一。柱状节理是由沿火山通道侵出的酸性岩浆经缓慢冷却、均匀收缩产生垂直纵裂隙而形成,因酸性岩浆的不均一性以及粘度较大,从而形成以五、六边形为主的石柱体。直到现在,我都无法确定属于世界三大火山岩原生地貌的另外两个是在何处,我在百度上查到了苏格兰的斯塔岛岩层、冰岛南部海岸的柱状玄武岩,但可能是图片而不是实景的原因,它们所带给我的震撼度和冲击力终究远远不及花岙岛的海上石林。

当时,我被眼前气势恢宏的柱状节理群震惊到了。这些形成于侏罗纪晚期的柱状节理群石柱,据说大约有150万根之多,并且由于柱形、长短、色彩、趋向和所处的位置差异,构成了辽阔宇空下一幅幅极其罕见的壮美景象。你看这一边,陡峭的石柱一根嵌着一根,很平整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了高约30米、长200余米的石柱崖嶂,巍峨,雄峙,傲然而立,我的手指从石柱上缓缓抚过,我觉得,指肚轻轻摩挲而过的仿佛是一段段时间,或者说是潺潺如流的光阴,那瞬间的流光和亘古的礁石是如此厚实、凝重而生动。另一边,离岸不远处,千万根近乎直立的石柱组成了一个面积约3万余平方米的石柱岛,海涛冲击,浪花盛开,石柱岛犹如一个一根根花茎细细密密耸立的巨大花蕊,那一刻,我真的想飞步跃过波水,登临石柱岛,去感受一下“千岩叠嶂,万柱涌动”的壮阔和豪迈。从山顶盘旋而下,转身仰望,那一边,粗大的六边形蚀柱,高低错落,矗立岸边,仿佛根根擎天柱,直刺深远的蔚蓝色苍穹,有朋友介绍说,当地人称之为“仙人指路”,但我想,这些石柱是有生命的,天地悠悠,它们面朝大海,仰望星空,在沉思,也在默默遥望……

我们常常用“巧夺天工”来称赞手作的精巧胜过天然,但大自然的那些山河杰作,比如,我国甘肃张掖丹霞地貌地质公园的彩丘地貌和云南石林、美国亚利桑纳州的羚羊峡谷、西班牙北部的扎马亚海滩复理石岩层、澳大利亚西部小镇大约形成于26亿年前的波浪岩以及约旦南部马安省的时光隧道等等,又有哪一处不是鬼斧神工、出神入化而令我们人类赞叹臣服的呢!

通过摇摇晃晃的小栈桥,再下行,就是清水岙石滩。海风凉爽,像一股清泉滋润我的心肺。脚下是一滩的鹅卵石,差不多都是一个成年人两拳相扣那般大小,光滑美丽。稍高处的卵石是浅浅的棕红色,潮水一波一波前赴后继地涌上来,海水打湿和浸泡的卵石颜色就变深了,粗看是黑,拾起来才知道那是一种极致的红,是红极而黑。因此,石滩上便有了泾渭分明的两种色块,它们相依相伴,又彼此博弈、彼此消长。

我循着两种色块蜿蜒的分界线一步三晃地走去。在偶尔抬头回眸这些石柱的一刹那间,仿佛一眼亿年,我再一次看见了时间,看见了花岙岛时间的起始、发展和演绎。我忘了不知是谁曾经这样说过,时间,正是因为拥有了丰满的生命才富有意义。星辰明灭,流云变幻,花岙岛却生生不息,而所有这些自然的、人文的历史遗存,都成为了时间的密码和永远不灭的记忆。

美哉,花岙岛。

作者:魏人彪

1962年11月出生,浙江省宁海县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校园文学》《散文百家》《大地文学》《浙江日报》《宁波晚报》等。著有个人散文集《流年中的野蔷薇》。

图片 | 来自图虫

审核 | 浩海紫烟

本期编辑 | 平安

文化宁海题字 | 无禅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