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讲述胃肠病的经方思路 | 医学笔记注:本文为胡老讲述常见“胃肠病”的治疗思路与经验,节选自《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为胡老上世纪应学生请求补充授课讲述“常见病的治疗”,由当年的学生、胡老书籍编者段治钧先生整理。柴胡兄弟为精简,对部分文字做了删减处理。柴胡兄弟 2023-06-07 21:32 发表于广东 注:本文为胡老讲述常见“胃肠病”的治疗思路与经验,节选自《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为胡老上世纪应学生请求补充授课讲述“常见病的治疗”,由当年的学生、胡老书籍编者段治钧先生整理。柴胡兄弟为精简,对部分文字做了删减处理。 胡希恕(1898-1984),中医临床家。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 这里说的胃肠病,指病灶在胃肠的证候,有些旁及胰腺、胆道、胆囊及腹膜。若以呕恶、下利(或便溏)、肠鸣、心下痞硬(满而不痛或闷胀发堵)为主,或兼胃疼、食欲不振等,此类均以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主治之,因三方都有半夏、干姜降逆逐饮止呕,黄芩、黄连解热除痞而止下利,胃气不振为客邪内饮的主因,故补之以人参,调之以甘草、大枣。生姜泻心汤对嗳气、食臭有良效,或有吐利的瞑眩状态。如果恶心得厉害,牵扯到头痛(尤其是偏头痛)或胃疼得厉害,应加吴茱萸。吴茱萸汤证以水气上冲波及头脑最对证,胃有热则不宜。甘草泻心汤对下利无度、日数十行、谷不化者,有速效。 若以嗳气为主,有呃逆、泛酸,无肠鸣、下利,大便反干,心下也发堵,主用旋覆代赭汤。若胃酸过多,胃痛偏重,加制酸药,以乌贼骨(海螵蛸)最为常用。本方有通便效果,用于适证的十二指肠溃疡亦有疗效。若以胀满为主,也呃逆,但以呃逆为舒,不似旋覆代赭汤之以呃逆为苦,此类以茯苓饮治之,方内有苍术,治疗胃有停饮,大量橘皮行气,痛得重可加延胡索二钱,胀满厉害可加木香、砂仁等芳香药。但要注意,消导药、香窜药过多对人体没好处。有的胃病,没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但痛(虚寒证),即小建中汤证。治疗痛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还有甘草粉蜜汤,但原方宜去铅粉,加祛瘀止痛的白及。若为食管痛,有热者,多为栀子豉汤证。腹痛的讨论,在胃病有所论及,另外说明几点:阳性病中,表里并病者,若由于表热内陷,腹满痛,可与桂枝加芍药汤;大便不通者,可与桂枝加大黄汤。血虚于外,寒邪在里的虚寒腹痛,可与小建中汤。贫血性腹痛,可与当归建中汤。贫血、瘀血性腹痛不宜攻下。有水毒为患,与当归芍药散;若为腹膜炎,心下痞塞胀满,不恶心而有腹痛,多用当归芍药散合四逆散。腹痛而呕者属柴胡证,可与小柴胡汤。若兼有外感,适证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急腹症,以急性阑尾炎和胆囊炎最常见,与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慢性阑尾炎,与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有脓肿加薏苡仁。 不属于消化系统的腹痛,多与血分有关。如少腹急结、其人如狂、热结膀胱的桃核承气汤证;瘀血性腹痛、痛在脐下的下瘀血汤证;瘀血结热,少腹满痛的土瓜根散证;血滞气阻或恶露不尽之腹满痛的枳实芍药散证;下血不止(虚)腹中痛的芎归胶艾汤证。腹痛,更不乏阴性病。如呕逆、腹中寒痛的附子粳米汤证;寒疝、绕脐痛(痛剧者小肠下漏,睾丸肿痛)等一派虚寒,大乌头煎固然可用,但一般多用当归芍药散合四逆散加附子、吴茱萸。若寒疝,同时兼有身疼,也有用乌头汤和乌头桂枝汤的机会。若腹中大寒痛,痉挛,可与大建中汤。诸般卒病,腹满痛,痛如锥刺,甚至口噤假死,病逝凶险,若只寒实于内,无热证,与三物备急丸吐下之。下利有表证,表里并病,视其阴阳属性,遵先表后里或先里后表法。表里合病,依法当合治。此为正治。例如阳性病中,下利而有表证,有汗者桂枝汤加葛根,无汗者葛根汤。下利不止,脉促,喘而汗出,此里热盛,表亦未解,当与葛根芩连汤清内外之热,喘利自止。如下利兼有表证,小便不利而渴欲饮水,宜五苓散,利小便止利,两解其表里。若为中虚少热,下利不止、心下痞硬之协热利,与桂枝人参汤。下利而见少阴证者,此表阴证而兼下利,但未至下利清谷的少阴太阴并病程度,可与白通汤。下利,阳性病居多,且多有发热、腹痛。若不见表证,亦不见柴胡证者,多属黄芩汤证。若同时伴有呕逆,偏于实者(有腹痛),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偏于虚者(无腹痛而有心下痞),用六物黄芩汤。此证若烦热甚,进而心悸而烦者,更当用黄连汤。若上热下寒,食入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若下利见柴胡证,有腹痛者小柴胡汤加芍药,口干舌燥加石膏;无菌之肠炎,下利腹痛而胸胁满,可用四逆散;如呕而下利,发热不止,脉数,无论便不便脓血,则可大柴胡汤合调胃承气汤下之,有黏血便者,可合桂枝茯苓丸。 夏季常见流行的细菌性痢疾,多以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腹痛、便脓血为主症,主以白头翁汤加大黄治之,腹痛加芍药;若脉滑而实,此痢未欲止,或有呕,白头翁汤合大柴胡汤治之。 另有“红水痢”,也属于细菌性痢疾,类似霍乱,可用白头翁汤加阿胶、甘草,也有用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复合大黄牡丹皮汤的机会。 还有“噤口痢”,病人不想吃,吃不下。有用小柴胡汤的机会,或加石膏。不可下。 肠炎之为病,主证肠鸣,下利不止,或大便溏,呕,心下痞硬,均主以三泻心汤。关于下利,最后要提及虚寒阴证。凡下利胀满,汗出,或呕吐,因亡津液而四肢厥冷,均主以四逆汤。少阴太阴并病,至下利清谷,虚寒在里而致厥逆,主以通脉四逆汤。里有水饮,下利而心悸、头眩,主以真武汤。下利腹痛,便脓血,脉微迟而毫无热象者,可用桃花汤。久泻不止,无脓血者,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久泻、虚寒在里,慢性休息痢者,乌梅丸可用。另一类关于不大便,胃家实者。以三承气汤为主。值得提及的是中毒性痢疾,来时高热不退,干热,而不拉稀,时昏迷,脉实数,面灰白,此急下之证,速用大承气汤,不能犹豫。 另外有可下之证,不适合用三承气汤时,以柴胡加芒硝汤证、大柴胡汤证居多。老年人虚秘,麻子仁丸为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