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770、顺治皇帝有没有出家当和尚

 梦想童年594 2023-06-09 发布于江西

#历史开讲#

福临是清朝定都北京、统治全国以后的首位皇帝,庙号世祖,年号顺治。在顺治期间,清军入关,统一天下,形成了大清王朝。这当然是与顺治皇帝分不开的,但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的功劳更大一些。顺治皇帝最出名的事情,是后世议论纷纷,说他抛弃皇位和荣华富贵,出家当了和尚。

福临于公元1638年出生于沈阳,自幼在皇宫长大。福临确实有福,在他六岁的时候,意外地当上皇帝,小小年纪,就成了天下之主。不过,大权都在叔父多尔衮手里,他这皇帝只是挂名的。

福临年龄虽小,却很有个性,也晓得皇帝尊贵无比。《清世祖实录》记载,福临在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乳母为他穿戴整齐,把他抱到车里,顺势也坐了下来。往常福临出门,都是由乳母陪着。不料,福临却要乳母下车,说:“这不是你该坐的车子。”此举表现出福临十分聪明,也知道摆皇帝的派头。

福临当皇帝的前七年,什么事情都不管,他年龄幼小,也不会管。在家里,母亲孝庄皇太后精心教他治国之道,督促他读书;在外头,叔父多尔衮掌管着玉玺,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这个时期,清军入关,迁都北京,夺取中原,平定江南,发生了许多大事。

公元1650年,多尔衮在打猎时意外受伤身亡,顺治皇帝只好提前亲政。他虽然只有十三岁,之前也没有处理过朝政,但有母亲孝庄皇太后这位强势人物,一切都很顺利,很快完成了权力移交。

多尔衮死后只有两个月,顺治就宣布他十四条大罪,剥夺其一切封典,毁墓掘尸,多尔衮所有功劳被一笔勾销。同时,顺治把多尔衮的亲信一网打尽,杀掉大学士刚林和祁充格、吏部尚书谭泰等人,逼阿济格自杀,罢免一批官员,重用济尔哈朗等亲信,把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此大的变故,却没有引起朝野震荡,这表面上是顺治皇帝少年有为,实际上透露出孝庄皇太后的非凡才能。

顺治亲政的时候,清朝总体上已经控制了天下,只剩下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尚未收复,但天下局势并不稳定,各地反清斗争此起彼伏。顺治皇帝在母亲孝庄皇太后的辅佐下,改变了多尔衮一味靠武力镇压的做法,以招抚和收买人心为主。

顺治皇帝大规模祭祀明朝崇祯皇帝,追谥他为庄烈愍皇帝,为其立碑,赞颂他励精图治、身殉社稷的事迹,并亲自撰写碑文;表彰死于国难的明朝官员,对家属给予抚恤;按照范文程的建议,大肆宣扬清朝是从李自成手里得到的天下,大清是为明朝报仇。

顺治皇帝亲政第二年,就率王公大臣到太学祭拜孔子像,行两跪六叩大礼,还派大臣赴曲阜祭祀孔子。顺治皇帝提倡尊孔读经,推广儒学,把儒学典籍翻译成满文,并亲自撰写序言。顺治皇帝还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倡导忠孝节义。在此之前,关羽的尊号一直是王,此后便成了大帝,地位达到最高。

顺治皇帝继续坚持剃发易服政策,但在维护满族贵族利益的前提下,提高汉族知识分子的地位,扩大汉族官员数量,重视招抚笼络汉人。顺治皇帝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以示恩宠。

顺治皇帝在政治上、文化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缓和民族矛盾、拉拢汉族知识分子,都产生了积极作用。顺治皇帝在经济上也做出很大努力,实行屯田垦荒政策,政府提供耕牛和种子,招民开垦,三年免租,扩大粮食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顺治皇帝爱好学习,兴趣广泛,喜欢接触新事物。他亲政不久,结识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引起对天主教的兴趣。汤若望对顺治皇帝产生了重要影响,顺治赐他“通玄教师”,封为光禄大夫、正一品。顺治皇帝死后,鳌拜将汤若望驱逐,还差点杀了他。

顺治皇帝后来又喜欢上了佛教,特别崇拜创立佛教的释迦牟尼。顺治皇帝与许多僧人有来往,有的关系十分亲密。不少史书记载,顺治皇帝对佛学十分着迷,多次表达出家的愿望。因此,关于顺治皇帝当和尚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顺治皇帝的性格浮躁易怒,十分任性。有的史书说,他与母亲孝庄皇太后时常发生矛盾。孝庄皇太后选了自己的侄女当皇后,顺治不满意,将其废掉;孝庄皇太后又选了侄孙女做皇后,顺治仍然不满意,但没有再废,只是备加冷落。

顺治皇帝真心喜欢的,是董鄂妃。董鄂妃是满州正白旗人,大臣鄂硕之女。董鄂妃天资聪慧,善解人意,熟读史书,精于书法,被顺治皇帝视为红颜知已。可惜红颜薄命,董鄂妃二十二岁时不幸病逝。顺治皇帝悲痛欲绝,严重损害了身体,很快也死了。有人说,董鄂妃之死,使得顺治皇帝心死如灰,是他出家的重要原因。

关于董鄂妃的身世,有许多说法。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把董鄂妃说成是秦淮八绝之一的董小宛,史学界对此基本予以否认。有人说董鄂妃原先是顺治皇帝的弟媳,甚至有人说是多尔衮的女儿,被鄂硕收养,可信度都不高。

公元1661年,在董鄂妃病逝半年之后,顺治皇帝驾崩,年仅二十四岁。顺治在位十八年,亲政十一年。

《清史稿》和官方史料都说,顺治皇帝是得天花而死的,死前留下罪已诏,检讨了自己十四条过错,并遗诏由三子玄烨继承皇位,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

可是,许多野史却记载说,顺治皇帝并没有死,而是看破红尘,到五台山出家当和尚去了。由于故事独特离奇,成为文学作品的最佳题材,大量关于顺治出家的诗歌、戏剧、影视作品应运而生,搞得沸沸扬扬,路人皆知。

很多人都相信顺治出家是真的,而且列举了很多例证。有人说,顺治皇帝笃信佛教,早就有出家的想法和举动,还剃了光头;有人说,顺治皇帝死得蹊跷,得天花病不至于死得这么快;有人说,顺治皇帝的棺材是空的,他死后火化是为了掩人耳目,烧的并不是他的尸体。

有人经过考证,说五台山有个叫“行痴”的高僧,就是顺治皇帝。“行痴”高僧使用的器具,有些是皇帝御用之物。康熙皇帝曾经多次到五台山,就是为了看望父亲。也有人说,顺治出家是在商丘白云寺,或者在北京石景山的慈善寺,等等。

史学界对顺治皇帝是否出家十分重视,许多治学严谨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认为顺治皇帝确实迷恋佛教,也产生过出家的念头,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如愿,最后是患病而死。笔者认同这一观点。

历史上皇帝出家虽然极少,但不是个例。在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经过浴血奋战,建立南梁,当上皇帝。梁武帝晚年时迷恋佛教,四次出家当和尚,但都被大臣们劝了回来,始终没有遂愿。

可见,在封建社会,皇帝是真龙天子,为天下所注目,不是想干什么就一定能干成的,尤其是对封建统治不利的事情。

顺治皇帝死后,他八岁的儿子玄烨继位。玄烨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确实不同寻常,他在少年时期就干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请看下一集,康熙智除鳌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