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804、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梦想童年594 2023-06-09 发布于江西

#头条家时光#

太平天国搞得咸丰皇帝焦头烂额,不料,西方列强又来趁火打劫,悍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且打进了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大清王朝内忧外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门户大开,主权丧失,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攫取利益。然而,强盗的欲望是无尽的,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恰在这时,太平天国兴起,清朝一片混乱。西方列强们大喜,以为是趁火打劫的好机会,便谋划再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夺取更大的利益。

公元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一艘中国船只上逮捕了几名海盗。这艘中国船过去为了走私方便,曾经在英国注册,取名“亚罗号”,但早已过期失效,被捕的海盗也是中国人,这事本来与英国毫无关系。

可是,英国的香港总督包令和广州领事巴夏礼,却硬说清朝侵犯了英国船只的利益,还诬陷中国人侮辱了他们的国旗,以此为借口,下令炮击虎门炮台和广州市区,造成不少民宅被毁,大量民众伤亡,从而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军炮击广州,英国当局欣喜若狂,立即派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一支舰队奔赴中国。英国殖民者为了扩大战争,邀请法国、美国、俄国等国参加。法国很高兴,也派出一支舰队。美国、俄国没有派兵,但表示支持,并派出公使,打算借机渔利。

英法联军到达广州,气焰嚣张,扬言要把广州轰为平地。两广总督叶名琛很有民族气节,决心抵御。可是,朝廷当时正在全力镇压太平天国,给叶名琛发来指示,要他“息兵为要”,不得抵抗。叶名琛无奈,只得派人与英法联军议和。

英国扩大侵华战争蓄谋已久,根本不讲任何道理,悍然炮轰广州,强行入城。广东巡抚和守城将军奉命不予抵抗,挂白旗投降了。清军将领邓安邦等人气愤难忍,率手下五百士兵与敌人拼杀,但无济于事,反抗的将士全部牺牲。英法联军凭借强大的武力,强行占领了广州,并把两广总督叶名琛押往印度。叶名琛不肯受辱,绝食殉国。

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以后,并不罢休,集结军舰,继续向北进兵。英法联军到达天津,攻占了大沽炮台,摆出进攻北京的架式。美、俄两国公使借机充当“调停人”,劝清政府与英法议和。咸丰皇帝没有办法,在大炮威胁下,只得违心地与英、法、美、俄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比当年鸦片战争时签订的《南京条约》还要屈辱得多,除增加十几处通商口岸、减免关税、赔偿英法银两外,还规定外国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外国人可以随意在中国传教、经商、旅游,外国船只可以自由在中国内河行驶,鸦片贸易完全合法化,清政府不得禁止。

《天津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的欲望暂时得到满足,英法联军返回广州。面对屈辱的条约,咸丰皇帝既忧虑,又气愤,堂堂“天朝上国”,岂不成了外国的后花园了?朝廷大臣们也都忿忿不平。

在朝廷主战派官员要求下,咸丰派出代表,与英法商谈,请求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外国人在中国自由出入等条款。英法殖民者蛮横,坚决不肯修改,并决定再次动用武力,好好教训一下咸丰。

公元1859年6月,英法联军气势汹汹地第二次北上,再次攻打大沽炮台。不料,咸丰皇帝已经有了准备,增加兵力,加强防御,并派心腹大将僧格林沁亲自指挥战斗。结果,英法联军遭受惨败,被击沉击伤军舰十艘,伤亡五百余人,连英军舰队司令也受了重伤。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朝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清军也付出很大代价,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副将龙汝元等大批将士阵亡。

英法联军战败的消息传到欧州,英、法殖民者一片战争喧嚣,叫嚷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报复,要攻占北京城。为此,英法做了一系列战争准备。

公元1860年2月,英法两国各增兵一万五千人和七千人,携带最先进的大炮和新式武器,赶赴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

8月,英法联军第三次抵达大沽口。僧格林沁做好备战,严阵以待,准备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然而,狡猾的英法联军却没有进攻大沽口,而是攻打防守较为薄弱的北塘,在北塘登陆,从背后攻击大沽口炮台。僧格林沁只得率军撤往通州,大沽口失陷。英法联军长驱直入,很快占领了天津,并准备攻击北京。

咸丰皇帝见状不妙,只得派代表议和。英法联军气焰正盛,狮子大张口,除了必须全部接受《天津条约》外,又增添了增加赔款、开放天津口岸、允许外国军队进入北京等无理要求。咸丰皇帝愤慨,予以拒绝,谈判破裂。

英法联军见咸丰不肯接受条件,十分恼怒,于是全力攻打通州,准备彻底消灭僧格林沁的部队。僧格林沁的数万清军,是当时唯一的一支劲旅,战斗力比较强悍,全体将士皆抱定必死之决心,与侵略者展开殊死博斗。无奈血肉之躯,敌不过钢铁大炮,战至最后,将士们大多数为国捐躯,僧格林沁侥幸逃脱。

僧格林沁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清朝再也没有力量抵挡英法联军了,侵略者即将兵临城下。北京城内一片惊慌,大批民众扶老携幼,涌出城外逃难。咸丰皇帝也带着后宫嫔妃和王公大臣,仓皇逃往承德。

英法联军很快攻占了北京,随即展开了野蛮的烧杀抢掠。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全被抢劫一空,并被放火烧毁。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藏有无数珍宝。英法强盗大肆抢掠之后,纵火焚烧,大火持续烧了三天三夜,有三百多名宫女太监被活活烧死。大火过后,圆明园成为一片废墟。至今,圆明园的断壁残垣还斜躺在那里,无声地控诉着那些所谓文明国家的兽行。被强盗们抢去的中国国宝,有很多现在还阵列在英法博物馆,正在无情地嘲笑着他们所谓的自由和博爱。

英法联军的暴行,连他们自己国家正直的人都看不下去。火烧圆明园的第二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洗劫,一个放火……他们塞满了腰包,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州。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仍不肯罢休,威胁要烧毁紫禁城。咸丰皇帝无可奈何,只得答应英法提出的全部条件,派恭亲王奕訢为全权代表,分别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这两个条约,除了确认《天津条约》全部条款外,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包括开放天津口岸,允许外国人在中国租买土地、建造房屋,允许英法在中国自由招募劳工,割让九龙司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增加至八百万元,等等。

俄国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机会,逼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件》,除了享受与英法相同的在华特权外,还霸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来又抢去了四十多万平方公里,使中国丧失了一百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历时四年,造成清王朝巨大损失,主权进一步丧失,半封建半殖民化更加严重,大清王朝处于崩溃的边缘。

在这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的危机时刻,一个女人主宰了大清的天下,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请看下一集,慈禧入宫初露峥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