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经方之路第十三期

 经方人生 2023-06-10 发布于四川

我的经方之路

——惠山宋医生的经方故事

图片

【宋立秋】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大匠诲人以规矩,学者有幸识规矩。

非常感谢黄煌老师毫不吝啬地“授人以渔”。

学习经方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怎么看病。也曾不停地看书、摸索,但对于病人的有时有效、有时无效,弄不清楚究竟怎么回事。作为一名社区医生,我最需要的是患者,有疗效就有患者,可疗效从哪里来呢?照着书开的方子为什么一会行一会就不行了呢?那种感觉仿佛置身暗夜中的大海,一片茫然找不到方向,我感觉从理论到临床有一道看不见又不可跨越的障碍。

2019年,在无锡的一次经方培训班上,我第一次现场听黄煌老师讲课,讲方-病-人思维,第一次听到了柴胡人、半夏人这些新奇的中医语言,随后的几个周末我们系统学习了柴胡类方、桂枝类方、大黄类方等十大类方的基本功效和适应证。我对方-病-人的思维有了初步的印象,还不够清晰。

图片
图片

2020年,黄煌经方工作室落户惠山,我有幸有了跟师抄方的机会,临床上看着老师一个个成功的案例,我惊讶那么一张又小又便宜的处方,是怎么比面面俱到的大处方更有效的!我被经方的疗效深深折服、更对方-病-人的思维方式深深着迷。

记得有一次看一个更年期出汗10年的女性,稍一紧张就脸红出汗,面部轻度浮肿,口干喜饮,睡眠多梦,有体位性眩晕,平时带小孩累容易发脾气。

师问:有没有小便的异常?

答:无。

又问:有没有胸闷容易紧张?

答:无。

又问:情绪好吗?

答:还可以。

又查腹部软,无脐跳,无腹肌紧张,舌淡暗嫩边有齿痕,脉弱。通过一系列望、问、查,仔细鉴别,分别排除了五苓散、温胆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从病-人角度分析,患者有轻度浮肿貌,一紧张就面红汗出,有体位性眩晕,最后推导出苓桂术甘汤证。

老师看每一个病人都是这样客观,先是细致入微的观察,再咽喉、腹部、腿部逐一检查,一个一个找寻方证,从不凭空推理!开出的每一张经方也都原原本本,加减必有根据。

我们跟着抄方也逐渐认清了每首方对应的方证,每味药对应的药证!我学着把老师的思维和经验用在自己临床的时候,渐渐有了稳定的患者群,每天都有30人以上的患者量。我对中医的信心又从一个个我熟悉的方证上,一点一点找回来了!

下面分享我学习方-病-人思维后的两则医案。

图片

医/案/一

经 方 医 学

图片
图片

 2023年4月2日 

 蔡某,男,49岁,初诊

【主诉】发热2天。

【病史】患者4月1日中午开始发热,浑身酸痛,体温最高39度,服了一粒对乙酰氨基酚,出汗以后体温下降,晚上9:30点左右又升至39度以上,又服一粒布洛芬,当晚出汗退了热,第二天体温又升高,4月2日上午10点由妻子陪同来诊。

患者进入诊室就躺到诊查床上,说浑身肌肉酸痛立不住,无鼻塞流涕,舌头淡红舌苔不厚。

体征:患者瘦高体型,肤色暗黄,以浑身肌肉酸痛为主要表现,并且历经两次用退热药出汗。

结合体质特征和症状符合: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于是处方桂枝加葛根汤,3剂。

处方: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15g 白芍15g 炙甘草5g

大枣15g 葛根60g 生姜5片自备

嘱出汗热退了就停药。

2023年4月3日

【复诊】早上夫妻二人同时来诊室,丈夫高热已退,精神很好。妻子晚上开始发热,也是浑身酸痛,无力,问丈夫昨日剩下的药自己是否可以喝?

考虑这两天甲流流行,传染性强,两个人先后发病,所以我就说你可以喝一剂试试看,第二天我微信追问,她说晚上越烧越高,直接去输液了!

仔细回顾这个女性患者个子不高,但人很胖很壮实。她的发热、肌肉酸痛至少应该是麻黄汤或者葛根汤,用桂枝加葛根汤更助长了热势!

经 / 方 / 医 / 学 

图片
图片
图片

医/案/二

经 方 医 学

图片
图片

 2023年3月4日

 朱某,女,58岁,初诊。

【主诉】乏力2月余。

【病史】患者2022年12月底感染新冠,转阴后一直乏力,一活动就心慌气喘,整日头昏昏沉沉,感觉汗出不来。

食欲睡眠尚好,二便正常。舌淡胖苔白,脉滑。

初看患者形体肥胖,皮肤较白,腹部较大,未查腹诊。

处方:大柴胡汤

柴胡18g 制大黄6g 枳壳15g 

黄芩15g 姜半夏15g白芍15g 

干姜10g 大枣20g

6剂,日2次冲服。

2023年3月7日

【复诊】服药后没效果,仍一点力气没有,感觉怎么锻炼走路都不出汗,头昏且晕,甚至走路不稳,腹软。

细看此人形体胖且肉松垂,肤色偏白,肚子虽大但很软。这次我想到了真武汤心下悸,头眩,身瞤动,阵阵欲擗地和四肢沉重疼痛。

处方:真武汤

茯苓30g 白术30g 白芍15g 

附子10g 生姜15g

3剂,日2次冲服。

2天以后,患者丈夫来告知,病人好了,吃了药以后一出汗浑身都轻松了!

真武汤是一张温阳的方子,在伤寒论中有两条原文,一条见于太阳篇,一条在太阴篇,分别描述了阳虚水泛和阴寒内盛的两种状态,水停心下则心下悸、上冒清阳则头眩身动;流于四肢的沉重疼痛;阴寒内盛的脉微细,但欲寐,腹痛或下利等。

总之黄老师总结真武汤人临床表现不一,但总体是一种阳气不足的疲劳状态,面色黄白或浮肿,畏寒肢冷,舌体胖大苔滑,水肿或头晕震颤。 

经 / 方 / 医 / 学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