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伯托·艾柯|“灵感”不是个好词 安伯托·艾柯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符号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剑桥意大利文学史》将他誉为20世纪后半期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并盛赞他那'贯穿于职业生涯的'调停者'和'综合者'意识' 。艾柯除了随笔、杂文和小说,还有大量论文、论著和编著,研究者将其粗略分为8大类52种 ,包含中世纪神学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符号学研究和阐释学研究等。 《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 李灵译 关于创意写作 如果一个作者所写的东西仅仅是与事实相悖就可以被定义为“创意作者”这在我看来很成问题。托勒密关于地球运动的论述就是与事实相反的,难道我们就能因此说他比开普勒更有创意吗? 创意和非创意作者回应作品解读的方式迥然不同,在我看来,这才是两者的区别。 作为他们自己作品通情达理的阅读者,创意作者当然有权力去质疑那些不着边际的解读,但一般来说,他们必须尊重读者,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的文字,像漂流瓶里的书信一样,抛入世间。 创意写作和科研著述之间真正的区别——是因为一篇理论文章的作者通常想要阐述某一特定的观点,或就某一特殊问题提出解答,而诗人或小说家总想在作品中再现生活,包括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无常。创意作者要求读者尝试解决办法,他们不会提供特定的框架和方案。 关于如何写作 “灵感”不是个好词,偷奸耍滑的作者大谈灵感,是想让自己的作品在艺术上显得体面些。常言说的好,天才是百分之十的灵感,百分之九十的汗水。 一部小说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学的现象。决定文章韵律、风格,甚至字词选择的,是作者所筑造的整个世界,以及发生其间的事件 作为叙述文字的作者,你扮演的角色就好比是一个造物主,你创造的是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一定要尽可能的精细、周密,这样你才能在其中天马行空,游刃有余。 我每一部小说都萌芽于一个影响深远、至关重要的念头,而它不过是一个意象而已。 一位作者一但设计好了具体的叙述世界,语句章节自然会依据那个特定世界的要求,随后跟上。 为了故事向前延伸,作者必须设置一些制约因素 作家唯一专为本人而写的东西是购物清单。所有其他东西,包括洗衣单,都有其他作为接受的对象。它们不是独白;它们应该是对话。 我认为,文学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愉悦和抚慰读者,它还应该致力于挑战读者,激励他们把同样一份文本拿来读两遍,甚至好几遍。因为他们想要进一步了解它。 关于作者、文本和诠释者 文本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出阐释和解读。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那些被人称为“创意”作家的作者绝对不应该为他们自己的作品提供任何解读。 我们说对一份文本的阐释可能是无限多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阐释没有其所关注的对象——或是事实,或是文本,总之是存在的事物。 说一份文本的可能无穷无尽,并不意味着每一个阐释行为都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文本是一件工具,创造文本是为了产生文本的标准读者。标准读者并不是那种能做出“唯一正确”的猜想的读者。一份文本所能预见的标准读者,有资格尝试无穷无尽的猜测。 每一个阅读行为都是一项复杂的交易,交易的一方是读者本人的能力,另一方是某一文本所设定的、以较“经济”的方式——以既能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同时又有上下文语境支持的方式——阅读文本所需具备的能力。 经验作者的私人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说比他们的文本更不可靠。 在文本创造的神秘历史和今后对它的解读那不可控的流转之间,文本就其作为文本而论,仍然代表了一份让人安慰的存在,让我们能够牢牢抓住这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