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叹号是文章杀手

 知易行难nev5ph 2023-06-11 发布于湖南


富贵语

鲁迅《革命文学》云:“唐朝人早就知道,穷措大想做富贵诗,多用些'金’'玉’'锦’'绮’字面,自以为豪华,而不知适见其寒蠢。真会写富贵景象的,有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全不用那些字。”——“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一句,出自白居易《宴散》。原诗云:“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鲁迅观点,前人早有发见。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云:“晏元献公喜评诗,尝曰'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人皆以为知言。”晏元献公即晏殊,谥元献。关于他对富贵语的讽刺,吴处厚《青箱杂记》记载更详:“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

富贵难写,从正面下笔,容易着相,流于炫耀,则嫌俗气,故当以曲笔出之。如晏殊不写其形而写其神,即气象,而且极力追求淡化,便是高手做派。一法通而百法通,我们平时作文,越是表达绚烂的意思,越该采用平淡的笔调,以平淡而写绚烂,才能绚烂至极。懂得此理,则不至于露出晏殊所讥的乞儿相。今人如某某、某某某等,写起富贵,一好铺陈华丽,一好罗列品牌,笔下常有乞儿相。

感叹号

不要小觑了文章标点符号的作用。1992年3月24日,谷林致扬之水信中云:“……可是标点有时候会影响语气,甚至造成辞不达意。多年以前我有一个印象,读李健吾的文章,是可以把标点也念出来的。”——能把标点也念出来,乃是对文章极高的赞美。

董桥《忆老丁》云,在他家里,读大二的学生问老丁中文英文怎么叫精通?怎么叫好?老丁淡淡说:“写文章学会不用感叹号,那叫精通,叫好。”众人大笑。董桥感慨道:“感叹号学问大,我和老丁聊过好多次,我们都怕感叹号妖气重。说白了,老丁话里在意的是'感叹’不是'符号’:文章一涉感慨赞叹容易写得滥情,写得庸俗;感而不伤,叹而不怨,那才矜贵,境界从而高亮。”

以前谈文法,曾说及感叹号的使用:

曾读到一个说法:感叹号是文章杀手。我的表述是:感叹号是文之贼。平日作文,对于感叹号,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使用。如果需要感叹号来唤起读者的认同感,已经落入说理或煽情之下乘。说理或煽情之上乘,讲究和风细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于平铺直叙之中逸兴遄飞,锋芒毕现。以此论文,倘若一篇文章,尤其说理文,感叹号超过三个,则无足观。

和菜头曾开玩笑:“喜欢逗号结尾的人散漫,喜欢句号结尾的人坚定,喜欢感叹号结尾的人幼稚,喜欢无标点结尾的人洒脱,喜欢省略号结尾的人性欲过强。”我还记得有人写女人:“她们的红指甲像一排感叹号,她们的高跟鞋像一个祈使句。”反过来看,感叹号正可比作女人的红指甲,偶尔睹之,不由惊艳,日日相见,未免厌倦。

三通三不通

洪亮吉《更生斋文集甲集》卷四《又书三友人遗事》云:

(汪)中议论故抑扬,以耸众听。时侨居扬州,程吏部晋芳、兴化任礼部大椿、顾明经九苞皆以读书该博有盛名。中众中语云:“扬州一府,通者三人,不通者三人。”通者,高邮王念孙、宝应刘台拱与中是也,不通者即指吏部等。适有荐绅里居者,因盛服访中,兼乞针砭。中大言曰:“汝不在不通之列。”其人喜过望。中徐曰:“汝再读三十年书,可以望不通矣。”

汪中死后,凌廷堪作《汪容甫墓志铭》云:“君于时流,恒多否而少可。钱晓徵、程易畴两先生外,惟王怀祖给事、孔众仲检讨、刘端临训导、江子屏太学数人时或称道,余大半视之蔑如也。”其中王怀祖给事即高邮王念孙,刘端临训导即宝应刘台拱,汪中认为惟此二人有资格与他并列,号称三通。

按汪中的意思,读书境界,以通为高,其下则为不通,能读到不通,已经大不容易。这该怎么理解呢?杨钧《草堂之灵》云:“汉学始有不通境界,宋学以臆断,遂无不可通矣。”原来古人学问,本有不通之处,读到这一层,说明学力日进。一些人读书,如鹦鹉或复读机,书上说什么,便信什么,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则未入读书门径。能读出书之不通,可谓入门,再尝试将其打通,正是学问之法。

汪中三通三不通的故事,曾为金庸化用。《笑傲江湖》第二十七章“三战”,任我行在少林寺大战群雄,称当世高人,只佩服三个半,不佩服三个半。他所佩服的人,一是日月神教东方不败,二是少林方证,三是华山风清扬,半个是武当冲虚;不佩服的人,只说了一个左冷禅。汪中所鄙夷的那位“汝再读三十年书,可以望不通矣”的荐绅先生,金庸竟不放过,小说也有对应:

只听一个声音洪亮之人问道:“任先生,你还佩服哪几位?”……任我行笑道:“抱歉得很,阁下不在其内。”那人道:“在下如何敢与方证大师比肩?自然是任先生所不佩服了。”任我行道:“我不佩服的三个半人之中,你也不在其内。你再练三十年功夫,或许会让我不佩服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