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食帖》完整赏析(三)

 栎阳钓晚 2023-06-11 发布于贵州
图片

苏轼《寒食帖》

本期介绍

乾隆皇帝题跋

黄庭坚题跋

董其昌题跋

 第三部分 · 乾隆皇帝题跋 

图片

原帖上有一大片空白,身为史上第一“弹幕狂”的乾隆皇帝,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一个题跋盖章的机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藏家的印章也在这里。

图片

跋文:

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以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已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者。坡论书诗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又云:“读书万卷始通神。”若区区于点画波折间求之,则失之远矣。
       乾隆戊辰清和月上澣八日御识。

颜杨:指的是唐代的“颜真卿”和唐末五代的“杨凝式”。
山谷:就是“黄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
乾隆戊辰:乾隆十三年,即1748年。
清和月:农历四月的一种别称,其他别称还有“初夏、孟夏、余月、阴月、梅月、正阳”。  
上澣:指每个月上旬的休息日。

这段跋文的意思是:苏东坡的书法豪迈俊逸,不受拘束,秀美洒脱,是颜真卿和杨凝式之后的第一人。这卷作品是他被贬黄州时写的,后面还有黄庭坚的题跋,令人倾倒至极,正所谓非刻意写成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精品。苏东坡在和弟弟谈论书法时说:“只要能领会古人的笔意,有些刻板的技法不学也无妨。”他还说:“练习书法,要多读书,写字才有神韵。”所以如果只在字的点画结构上下功夫,就和正确方法相差太远了,学不到真正的精髓。

落款的意思是:乾隆十三年四月初八题跋。

钤印:

图片

首先来看一下乾隆皇帝写完跋文后自己盖的七枚印章。

图片

38. 乾隆御览之宝

39. 石渠宝笈

40. 三希堂精鉴玺

41. 宜子孙

图片

42. 乾

43. 隆:这两个印章“乾隆”,是一对方圆组合印。

44. 几暇临池:源自王羲之“临池学书,水为之黑”的典故。王羲之自幼研读书法,对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非常崇拜,决心要赶上张芝,所以练字十分用功,每天写完字后,都在家门口的池塘里涮笔,久而久之,池塘的水都黑了。乾隆皇帝十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在日理万机之暇也不忘寄情翰墨,想要体现其情趣的高雅。后来的嘉庆皇帝也沿用了这枚印章。

图片

再来看这一大堆印章,又是纳兰性德的。

图片

45. 成德容若

46. 楞伽真赏

图片

47. 香界:指“佛寺”。

48. 花间草堂:这枚印章被火烧到了一点。

图片

49. 楞伽

50. 楞伽山人

51. 容若书画

图片

这两枚是沈纯祉的印章,这个人前面介绍过,出自明代嘉兴“长溪沈氏”,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的“科举世家”,也是著名的“藏书之家”。

图片

52. 沈纯祉印

53. 一字受公:沈纯祉,字受藩,所以称“受公”。

图片

这两枚是完颜景贤的印章,这个人前面也介绍过,是清末和民国初年北京最著名的收藏家之一。

图片

54. 完颜景贤字亨父号朴孙一字任斋别号小如盦印:这一大串名号,足足二十个字。盦(ān),是古代一种盛放食物的器具。

55. 小如庵墨缘

图片

这三枚是王世杰的印章。王世杰,早年留学英法,191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学,192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教于北京大学,与胡适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29年担任武汉大学首任校长。后转投国民党,进入政界。抗战胜利后,将《寒食帖》收购回国。

图片

56. 雪艇王世杰氏为艺林守之:王世杰,字雪艇。他的“名”和“字”都出自明代状元、著名理学家罗伦的《古潭为刘礼作赋》中的诗句:“雪艇寒无恙,星槎(chá)夜欲编。孕秀生豪,高门得贤。”

57. 东湖长:“湖长”就是管理湖泊的小领导,古代很多住在湖边的名人都有含“湖长”内容的印章,例如之前介绍过的《兰亭序》中,就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的“鸳鸯湖长”,鸳鸯湖就是嘉兴的南湖,所以也就是“南湖长”。王世杰用的是“东湖长”,武汉大学就在东湖附近,位于武汉市武昌地区的“东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中湖”,大约是杭州西湖的五倍。王世杰用“东湖长”印章,其实也是向苏轼致敬,因为苏轼自称“西湖长”,他曾经任职的杭州、颍州、惠州都有西湖,南宋文学家杨万里有诗:“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更罗浮。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

58. 艺苑遗珍:这枚印章他是不轻易盖的,只有最顶级的藏品上才会盖。他还有一本著作就叫《艺苑遗珍》。

图片

这部分还剩最后一枚落单的印章,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的,上期介绍过,笔记小说《容斋随笔》的作者,是一部优秀的文史哲著作。

图片

59. 容斋:洪迈,字景庐,号容斋。

第四部分 · 黄庭坚题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府分宁县人,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宋神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

黄庭坚的行书,“上承汉晋,下启元明”。此处题跋是公认的他的行书代表作之一,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苏轼的《寒食贴》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加上黄庭坚的行书题跋,形成了“双璧”的稀世墨宝。《寒食帖》实际上是由“苏黄”两位大家的作品组成,他们两位的作品今天单独拿出来都是天价,因此《寒食帖》也就格外珍贵。

黄庭坚说苏轼的字是“石压蛤蟆”,字短而扁,好像喘不过气来。而苏轼则说黄庭坚的字是“树梢挂蛇”,字长而细,似有病而无力。当然只是师徒二人的相互打趣,其实黄庭坚在诗词、散文和书画方面都颇有成就。而且他的行书字体,用来题写中堂匾额就显得非常有力量。

下面来就来看看被苏轼称为“树梢挂蛇”的黄体字。

图片

跋文: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颜鲁公: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京兆府万年县人,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爵封“鲁郡开国公”,所以称“颜鲁公”。

杨少师: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虚白。唐末五代时期宰相、书法家。华州华阴县人,就是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下面的华阴市。他还是隋朝越国公杨素的后代,祖辈均为唐朝的重臣。

李西台: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北宋书法家,但流传至今的墨迹非常少。他担任过“西京留司御史台”,所以称“李西台”。“西京留司御史台”是北宋设置在陪都西京的御史台,北宋的西京就是陪都洛阳,留司就是在洛阳设置的官署的分部。

无佛处称尊:就是指“在没有能人的地方逞强”。赵孟頫在好友鲜于枢去世后,称赞鲜于枢草书比自己写得好,在给鲜于枢的作品题跋的时候也说过“无佛处称尊”,当然这都是自谦的话。

这段跋文的意思是:东坡先生的寒食诗有点像李白的风格,其中有些地方恐怕连李白也比不上。这件书法作品兼具颜真卿、杨凝式和李建中三位大书法家的笔意。即使让东坡先生再写一遍,也未必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以后东坡先生如果见到我这篇跋文,肯定会笑我是“无佛处称尊”。

黄庭坚在这里的大字题跋,形式上虽然是跋文,但质量与苏轼的原帖旗鼓相当,可以看作是《寒食帖》本体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的题跋在质量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钤印:

图片

这部分只介绍这一枚钤印,位于跋文前两行的顶部。

图片

60. 嘉庆御览之宝

第五部分 · 董其昌题跋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居士。明朝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松江府华亭县人,就是今天的上海市松江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老师。天启五年(1625),出任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九年(1636)去世,谥号“文敏”。

图片

这段跋文的字写得非常小,可以看得出来董其昌是想表达谦卑的态度。

跋文:

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馀卷,必以此为甲观。已摹刻《戏鸿堂帖》中。董其昌观并题。

这段跋文的意思是:我平生见过的苏东坡先生的真迹不下三十多件,这件《寒食帖》是其中质量最高的。我已经把这件作品收录进了《戏鸿堂法帖》。

由此看来,董其昌确实见多识广,苏轼的真迹都见过不少,而且非常推崇《寒食帖》。他临摹了晋、唐、宋、元很多名家的法帖并雕刻成册,取名《戏鸿堂法帖》。

钤印:

图片

在董其昌跋文的两侧,有两枚韩世能父子的印章。韩世能是董其昌的前辈老师,董其昌在翰林院时曾得到他的点拨。所以此处的题跋应该是董其昌到韩世能家里观赏《寒食帖》的时候写的“观赏跋”。

图片

61. 韩世能印
62. 韩逢禧

韩世能(1528-1598),字存良,号敬堂。明代著名学者、著名书画鉴赏家。苏州府长洲县人,属于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进士,曾参与编撰《世宗实录》和《穆宗实录》。

韩逢禧,字朝延。韩世能之子,同样精于书画鉴赏。

图片

这三枚是明朝文人沈纯祉的印章。

图片

63. 沈纯祉印
64. 沈纯祉印
65. 沈受藩:沈纯祉,字受藩。右侧这两枚很模糊,还被火烧到了。

图片

这七枚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印章。

图片

66. 楞伽

67. 成子容若

图片

68. 楞伽

69. 楞伽真赏

70. 成德

图片

71. 容若书画

72. 楞伽

图片

这三枚是清末民国大收藏家完颜景贤的印章。

图片

73. 景行维贤

74. 如庵秘笈

75. 景贤鉴藏

图片

这两枚是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王世杰的印章。

图片

76. 雪艇图书:王世杰,字雪艇。

77. 王世杰印

图片

这枚是明末清初著名收藏家孙承泽的印章,前面介绍过。

图片

78. 北平孙氏

图片

这枚是张縯的印章,前面本体部分介绍过,这枚印章是表达祖上曾经的荣耀。

图片

79. 埋轮之后

图片

这枚大号的印章,是宋朝的官印。

图片

80. 荆湖南路转运使印

北宋建立后,重新设置全国的行政区划,将唐朝时期的“湖南道”改为“荆湖南路”,各路都设有转运使,管理陆路和水路的运输,其官衙称“转运使司”,俗称“漕司”。后来转运使膨胀成为一路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图片

这里有两枚一样的骑缝章,还是清末民国大收藏家完颜景贤的,他在两纸的接缝处各盖了一枚。

图片

81. 虞轩
82. 虞轩

“虞轩”是完颜景贤的堂号,他收藏了唐代虞世南的三件名作,即《庙堂碑》册,《汝南公主墓志铭稿》卷和《破邪论》卷,所以他还有个堂号叫“三虞堂”,还著有一本《三虞堂书画目》。

好了
以上就是这次的全部内容
本期就到这

下期介绍
后面所有的题跋和钤印

下期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