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市电线厂:曾经的“六好企业”,省内的行业老大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6-12 发布于吉林

无意中看到一张由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命名状,授予吉林市电线厂“六好企业”的称号。所谓“六好企业”是198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 中提出的标准,具体是指一家国营工业企业能够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兼顾的同时,还要满足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劳动纪律、文明生产、政治工作等其它五个条件,共计六个“好”。

这六好中的每一“好”,并非含糊笼统,均附带多项硬性指标,因而获得“六好企业”的荣誉并不简单。那么,这家名为吉林市电线厂的企业究竟有怎样的沿革和表现,才在1985年获得“六好企业”的垂青呢?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吉林市电线厂成立于1969年,和市内许多工厂相比,历史还算不上悠久。

据相关史料显示:1969年5月,吉林市二轻局第八服装社、电气承装社、四化社合并组建成一个新工厂。说是新工厂,实际不过是一个“破大院”——院子里坑坑洼洼,杂草丛生,环境恶劣,甚至连一座像样的厂房都没有。

好在职工们以大庆人为榜样,艰苦奋斗,自己动手在原有旧“厂房”边上盖“偏厦子”,又在“偏厦子”边上又搭席棚子。正式采用电线厂职工自己戏称“厂房下蛋”的方式,这家工厂一点一点扩大生产区域。就在1969年当年,电线厂269名职工就实现了工业总产值139.7万元,利润4.5万元。这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其实在吉林市电线厂创业初期,不仅建设厂房车间、办公室、汽车库、食堂,甚至连制造机器设备也由职工们自己完成——自己动手简直是那个时期的家常便饭。从1972年开始,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还相继自行设计并制造了浇铸井、束丝机、熔化炉、加热炉、软化炉、十模拉丝机、∅45挤出机、∅95挤橡机、涂料机械系统、水箱拉丝机、对绞机,并改造了 18 寸炼胶机……站在今天的角度,这家工厂的每一个成绩都足以令人感慨不已。

然而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再有进取心的工厂也不无例外地出现经营管理不善、经营失利等问题尤其是1981年开始,国民经济处于调整时期,机电行业进入低谷,原材料紧缺、产品大量积压、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更是集中暴露,工厂也快速陷入窘境之中。

企业危难之际,马世宸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厂长。在他的带领下,制新策、立新规,全厂职工的工作热情被逐渐调动起来。同时,马厂长内抓管理,外促营销,不仅一改工作现场、厂区环境的脏乱差面貌,还开拓了销路,解决了产品积压的状况。随后电线厂的工作新起色遍地开花,并以新貌成为全市第一批企业整顿验收合格单位。

八十年代,马厂长还施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压缩行政部门,减少机关干部,导入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让工厂上下充满了干劲和活力。尤其是经营上,工厂根据市场变化,快速开发了小同轴电缆、电冰箱配套线等六种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企业效益连续实现翻番增长。

几年的改革调整后,这家曾经需要整顿的中型国企在八十年代末逐渐发展成为“占地面积45384平方米,职工860人,固定资产值791万元,产品涉及裸电线、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电力电缆、电磁线4大类、12个系列、29个品种、1 065个规格,年生产能力20万公里的机械电子工业部定点生产厂”。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处于全省同行业之首,当年,甚至连新开线路的公交车,也将“电线厂”当作站名……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很遗憾,我并不清楚新世纪以来,吉林市电线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更不了解这家工厂的昨日风光,又有多少能在今天寻得旧迹。然而,一家企业成也好,衰也罢,对锐意弄潮的后来人而言,必然会产生启迪和警醒的历史营养——如何“成”且守成,缘何“衰”怎避衰,或许正以历史风尘的形式,萦绕在今天的龙潭大街2号一带……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张国文先生(网名东方雪)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