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荣格

 一起出洞 2023-06-12 发布于浙江
分析心理学之父荣格提出了一个由许多集体、普遍和非个人结构构成的人类心理模型。
被称为集体无意识的结构系统由全人类继承,并包含许多先验形式或原型,这些形式或原型塑造了被感知的心理内容或原始图像。
因此,原型是动物本能的心理对应物,但它本身不能被感知,但可以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遇而实现;图像、符号和文化的产生是个体对原型的表达。
另一种观点是将原型比作动力系统中的吸引子,其中心理状态以典型的方式进化;最初代表感觉数据的心理状态被转换,根据它们在相空间中的位置,沿着一个共同的基础转化为因素。
例如,原型母亲可以将母乳喂养和身体接触的早期经历配置成一个受养个体的表征,然后将其投射到行为相似的代理(例如,生母、保姆、社会工作者)上。
进一步类比,一组图像可以围绕一组共同的主题(即复杂的)聚集在一起,就像景点的盆地如何围绕多个中心具有稳定的轨道一样;此类中心的存在只能通过图像排列或轨道轨迹得知。
因此,荣格通过探索接近原型中心的共同原始图像来寻找原型的证据,这些图像独立出现在个人、历史文本。

模型
荣格假定原型的存在本身,将无意识分为上述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扩展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和复合体概念。
回想一下,弗洛伊德发展了他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这是一个人的性心理发展,负责成人防御机制、融入社会和文化的形成。
荣格将情结概括为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即原型,充满情感的情绪、记忆、感知和愿望的任何模式。
此外,复合体是充满活力或半自主的,足以干扰自我复合体,即普通日常意识的中心。
这与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执着不同,他将神经症或心理障碍归因于童年性因素之外的多种情结。
另一个后果是自我缺乏意识的统一性,因为意志或人类机构可能被众多争夺实现的复合体所篡夺。
尽管在鼓励自我分化的现代西方,这种主体性的丧失通常被视为一种消极因素,但人们必须认识到,自我在协调由复合体的竞争冲动及其原型与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紧张关系中是有区别的。
因此,值得详细说明几个主要原型,它们如何作为复合体激活,以及它们与自我相关的光明/黑暗面(自我可接受与不可接受)。
影子:自我的非我品质,未知、压抑、压抑或否认。光明面是一个人隐藏的或尚未开发的、尚未实现的积极品质。黑暗面是自我无法接受的破坏性方面。在梦中,他们表现为积极破坏我们价值观的黑暗人物。个体化或自我被剥夺部分的整合始于阴影,并且在生命的过程中永无止境。
人格面具:精心制作的社交面具,旨在给他人留下特殊印象,同时向他人隐藏自我。光明的一面是社会的灵活性,或者说是小我参与不同的外在生活领域所需的第一步。阴暗面是自我认同,它对社会角色和个性的丧失(自我的其他方面)产生了一种墨守成规的态度。
阿尼玛/阿尼姆斯:反性人格化,对其他性别的迷恋/占有欲。阿尼玛品质包括对情感的需求和与他人的关系,但可能会演变成非理性的情绪。Animus 品质包括对逻辑、领导力和独立性的需求,但可能会演变为好争论/非理性的意见。在梦中,它们充当其他原始图像的向导和传播者。
伟大的母亲:养育/窒息,奉献/放弃,无条件的爱/依赖。光明的一面是生命的赐予者,它为年轻人的茁壮成长提供寄托。黑暗面是创造相互依赖关系的吞噬者。
骗子: 创造性破坏(创造和破坏的能力),规则制定者/破坏者,聪明的傻瓜。光明的一面是提供新公约的改革者。阴暗面是无视惯例的反社会人士。
永恒的孩子:成长的潜力。光明面是神圣的孩子,象征着新奇、新的可能性和成长。阴暗面是拒绝通过寻求捷径来应对生活挑战的孩子。
Senex/Chron: 文化的守护者。光明的一面是指导年轻人并传授人生教训的巫师/时间。阴暗面是充满苦涩和停滞的吞噬父亲/傻瓜。
自我:自我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通过超越功能将个性或个性整合为一个整体或自我。超验功能是负责在自我和无意识内容之间进行黑格尔式综合的机制。涌现的“第三者”是自我能够吸收的新视角。

类型学
在自我复杂,其中意识休息的座位,是自我的职权第一点和其中典型的驱动器转正。人们可以将自我比作心灵的执行功能,能够指导所有认知过程。
在他研究原型之前,荣格设计了一个心理类型系统(类型学),该系统表征个人的认知过程或功能的层次结构。
认知功能是一个定向过程(由自我意志),可分为几个二分法。
Attitudes-Rational (Judging)/Irrational (Perceiving):理性态度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在可理解性的规范意义上建立的客观原因和价值观。
非理性态度是存在的事实,在现象学上得到满足,因此基于经验而不是反思。
定向-外向/内向: 性欲或心理能量的运动可以向外部世界的对象移动(外向),也可以被撤回并重新定向到主体内的其他对象(内向)。外向性是广泛的,因为力比多指向外部世界的众多对象。相反,内向是密集的,因为过程只从少数对象中撤回性欲。
思维:排除主体的客体之间的关系根据理性建立起来的理性功能。思考压抑感觉,因为它不能排除不符合它们对主题的宜人性或价值的可能关系。
感觉:一种理性的功能,通过这种功能,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根据价值来建立的。感觉压抑了思考,因为对象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根据价值而不是通过理性得到不应有的关注。
感觉:一种非理性的功能,通过它使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即实现/事实、物理刺激、部分)有意识。感觉压抑直觉,因为注意力转向实现(对存在或已经存在的事物的依恋)将明确排除尚未发生的事物。
直觉:一种非理性功能,通过它的时空否定(即可能性、预测、格式塔)使事物变得有意识。直觉压抑感觉,因为注意力必须不断移动以理解更大的否定空间;它不能一直专注于实现。
任何一种功能的分化都需要从其他功能中排除元素(态度分化)以及力比多流动的确定方向(取向分化)。
在这个模式中可能有八种不同的功能(Ti、Fi、Si、Ni、Te、Fe、Se、Ne,其中 T/F/S/N 和 i/e 是思考、感觉、感觉、直觉和直觉的简写。分别是内向,外向)。
然而,通过区分任何一种功能而获得的熟练程度是以(主动抑制)其认知对立面为代价的,这必须在无意识中通过变成一个充满情感的复合体来补偿。
高度区分所有 8 种功能在系统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既需要一个不利于片面性回报的世界背景,也需要一个愿意脱离其原型倾向的自我。
从规范意义上的这个动力系统中出现的是一个类型学系统,它由一个单一的主导(差异最大的)认知功能,一个处于无意识中途的被压抑但充满情感的低等功能(与主导功能相反的认知,即 Ti- Fe、Fi-Te、Si-Ne、Ni-Se)和两个辅助函数(与 dom-inf 对不同姿态的函数,相反的方向,差别较小)。
其余四种功能被认为存在于个人的阴影中,尽管荣格的后来的追随者(Beebe)试图将复合体归因于沿着位置堆栈的认知功能的表达。
在荣格的情结精神中,意识的前四个功能被认为是英雄、好父母、孩子和阿尼玛/阿尼姆斯原型的表达。
它们在无意识中被相反方向的功能所反映,这些功能是影子、老太婆、骗子和守护进程原型的表达。
因此,从规范类型学和复杂模型的角度来看,个体化可以看作是通过生命不同阶段的认知功能差异化对无意识部分的同化。

部分同步活动
作为补充,荣格后来的作品进一步将集体无意识的作用扩展为单一世界秩序的形而上学概念(unus mundus,monopsychism),通过原型。
在对原始世界观的研究中,差异较小的自我并没有在它自己和对象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其他复合体能够更自由地将它们的意识内容投射到对象上,弱自我由此进入所谓的参与神秘。
通常,内容是从部落文化中衍生出来的集体内容;通过其成员表达的文化/世界观比个人少。
心理现象和外部事件之间的紧密耦合似乎总是有意义的相关,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同步性)。
如果原型被假设为在精神和物理现实中具有双重性质,那么所有现象都将是同步和相互关联的。
然而,不幸的结果是,自我分化使心智去预测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掩盖了这种原型的表达和理解。
也许我们现代的目标是找到与世界建立这种诗意关系的新方式。那么所有的现象都是同步的和相互关联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