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把浪柱当良渚,崧泽玉龙显真身

 芝润斋 2023-06-12 发布于江苏

在前两天的拍卖会上,一只标注着“浪柱”的玉龙最后以488万的价格成交,引起了许多朋友的关注,许多朋友希望我解读一下这只玉龙的详细情况,今日正好出差途中,抽空做一个个人的解读说明。

在上次的视频中简单解释了为何写作“浪柱”的主要原因,早期的国外信件还有将新加坡写成“星架泊”的写作方法,作为音译这是比较常见的错误,不应该成为主要的追溯原因,其实大家很多都比较关注的“明代”的写法,也做了相关的解读,这几乎也成为目前拍卖公司和文物局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制,看看后面的这几天还有其他的类似拍品不断上拍既可以证明。

我们今天的文字不想替拍卖公司作宣传,也不给那些“喷子”找到新的口实,只想针对此次拍卖中出现的一件拍品,从学术的角度上解读一下其藏品的文化背景。

这次出现的拍品从外观上看,有几点外观表现值得注意:

1、玉龙的双目突出,身体呈环形,中间用拉丝区别出身体的曲线和内部的躯干特点,背部用环线做出皱褶,与红山文化中的C型龙和玉猪龙的造型有类似的地方,但是比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更接近写实。

2、整体形制的线条流畅,没有太多的滞留和停顿,特别是转折的线条古拙,拉丝的横断面纹路清晰,造型与历史考古出土的玉龙相同,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3、古玉的皮壳包浆浑厚,应该是早期出土的,并且经过盘磨把玩的侵蚀,整体出现熟透的莹润感。

4、孔道的琢磨方式符合古代手工琢磨的痕迹,端口的磨损痕迹明显,孔道内壁的琢磨痕与包浆符合时代特征。

5、材质与角闪玉有明显的区别,符合江苏溧阳小梅岭闪石玉地区的地方材质特点。

通过以上的这几点特征,我们可以大概总结出来,

1、文化的脉络是延续了红山文化的特点,有创新,在材质的使用和造型的变幻中,有红山文化的影响痕迹。

2、与良渚文化的玉龙还有差别,特别是在良渚文化的玉镯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由玉琮和玉龙的综合体现,但是这一件玉龙与良渚时期的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我们在资料中查阅,得知这一件玉龙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属于崧泽文化时期的代表作品,类似的玉龙在崧泽文化遗址的挖掘中,曾经有过类似的物品出现。

而且古井的制造工艺也较先进,其直筒形制工艺,一直沿用至今。

崧泽文化是南方文化的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

而且古井的制造工艺也较先进,其直筒形制工艺,一直沿用至今。

在这个特殊的阶段中,这里出土发现的玉龙明显的延续了红山文化的猪龙玉玦的风格,但是在整体的制造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题材和器形,从上个世纪 50年代末一直到 2006 年,在国家考古工作者近 50 年的田野考古工作中,围绕上海地区周边的考古挖掘迅速得到了确定,这中间已出现三个以上海地名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在上海地区已建立了人类活动之初至商代末期,较为完整的考古年代序列: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为深化上海地区的考古课题奠定了堅实的年代学基础。

根据目前的考古实物,我们可以基本确立,在崧泽文化早期,玉器的制造从外形上基本是延续了马家浜文化晚期玉器的风格,所以文化脉络的延续是非常明显的。

从考古出土的玉器中,可以总结出,所见到当时的器型仍比较单调,主要还是以玉玦、玉璜为主,可以想象制造的工艺和方法是与红山文化的玉器一脉相承的。

这一个玉龙玦的头部造型更加写实,可以看出马的感觉,而且背部的环行线似乎可以代表马鬃,有飘逸的美感,在吴棠海的《中国古代玉器》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合作编著的这本书中,关于古玉形制龙的演变一节中也有相关的介绍。

除了玉玦和玉璜等佩饰物品外,玉钺等突破装饰品范畴的新器形也偶有所见。

玉玦中竖直的管状玦已消失,扁平的环状玦除规整的圆形外,还出现了方形、勾形等变体。这一件玉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个玉玦的变体造型。

到了崧泽文化晚期,当地的考古工地上玉器的出土数量大增,新出土的玉器器型中,除沿续早期的玉璜、玉钺、玉管之外,还出现了很多的玉环、玉镯、玉小璧、坠饰、球冠形隧孔珠等新种类,与此对应的是,崧泽文化早期曾经十分流行的玉玦此时出土数量骤减,直至逐步淡出视野。

崧泽文化时期,在玉器造型发生较大变化的同时,崧泽文化时期玉器选用的质材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崧泽文化时期的玉器选材一定是环太湖流域的产地材质,崧泽文化早期通过对闪石玉认识和利用,选择了具有角闪石特征的地方材质,到了崧泽文化晚期,这种产于当地,具交织纤维结构的新型玉料,开始全面取代传统的玉髓等美石类材质,并成为当时玉器制造和取料的宠儿,从而奠定了其后良渚文化玉器的选材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