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觚斋诗词两议

 杏坛归客 2023-06-12 发布于山东
作者:王献力

一、不觚斋几首代表作之我见
张智深,号不觚斋,中国音协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东北抗联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兼党支部书记,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副主席,省歌曲创作学会名誉会长,省歌舞剧院及省曲艺团签约作曲家,全国公安部现役部队艺术系列音乐高级职称评委。曾提出诗词创作研究的“妙思”和“艺术变形理论”,他的古典诗词作品被诗词界称为“不觚体”,有广泛影响。张智深的诗词,每一体裁都有他的代表作,基本都是经过诗界舆论的洗礼而被认可的。对此我也是认可的,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见解。在五绝中,《寄远》是张智深较为公认的代表作:
寄远
清宵孤月冷,有梦出罗帷。
渺渺秋江上,风骑一叶飞。
这首诗是平顺自然运用艺术变形的典范。风骑一叶飞,运用的是变象为“风”或“骑”的艺术变形,但在字面上读者似乎感觉不出艺术变形的存在,在品识内涵时却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深邃孤诡的艺术境界,既无法解读,又足可认知。这首诗在诗词界受到了广泛的争议,但最后的主流舆论认为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在艺术修辞形式上创新的“妙思”佳作。我承认这首诗的艺术性和人性,但它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我认为综合不觚斋五绝的最佳代表作应是这首:
下马石
独立皇陵侧,端居孔庙前。
千官皆下马,一石冷无言。
古代,只有皇陵和文庙才有资格设置下马石。走到这块石头前,文官落轿,武官落马,以示敬忠。所以此石身位不凡。宦海沉浮,朝代兴替,纷纷失足“落马”。这千古沧桑都在这块石头眼前走过,而它却冷眼俯观,默然无语。这首诗既有气象,又有深刻内涵,堪为五绝典范。虽用词韵,不足为瑕。通篇对仗而不觉,更是难得。《下马石》似乎没有经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所以养在深闺,没有《寄远》那样受到广泛关注的名气。但从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角度上看,《下马石》更胜一筹。
在七绝体裁中张智深最无可争议的代表作是:
望江东
关山遥望朔云中,铁马王师梦已空。
唯有西风心不死,年年吹雨过江东。
雨这个意象代表着中国人民收复黑龙江东广大故国领土的强烈愿望和呼号。西风是向东刮的,它挟裹着人民的呼号向黑龙江东飞扑过去!每个读者无不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这首诗,艺术性和思想性都很高,足可流传。前几年在诗词论坛上曾搞了一个七绝《诗榜》把张智深这首《望黑龙江东故国领土》和李梦唐《咏史》:“高阁垂裳调鼎时,可怜天下有微词。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并列金榜,被誉为当代诗词“七绝双璧”,足见这首诗的影响力。但是,这首诗仍有一个问题,西风心不死,这句是有些尖新的,只是瑕不掩瑜而已。我认为不觚斋七绝的最佳代表作可以是如下这首:
谒烈士陵
石碑遥对远山青,玉砌萧萧满落英。
但见春风长扫墓,不知何日是清明。
墓碑高耸,远山叠翠,残花飘落,一种多么肃穆凄美的意境。让诗人从肺腑里迸出一声感叹:我竟然弄不清哪一天才是清明,因为我看到那浩浩不尽的春风每天都在为长眠的烈士们扫墓!这春风,正是人民对烈士们永远的怀念之情。虽说不知清明何日,春风日日都在扫墓的,每天不都是清明吗?这才是诗人的本意。这首诗,虽不用力,但高远醇美,具有深沉的内力,而且具有“但见春风长扫墓”这样的佳句,我认为这首诗是完美无缺的,略胜《望江东》。其实当年七绝《诗榜》最早的金榜作品就是这首《谒烈士陵》,经过一年的众议才换成《望黑龙江东故国领土》的。
在不觚斋五律中,堪为代表作应有两首:
乡柳
吾乡垄头柳,疑是汉时栽。
少小攀鬚乐,天涯落叶哀。
书犹询旧雨,坟已着新苔。
渐与浮云老,春风不可裁。
登鹳雀楼
鹳雀知何去,人间独此楼。
山移沧海日,云渡大河秋。
莽野失铜郭,沉沙出铁牛。
凭轩且高咏,不负季淩眸。
二者各有千秋,哪首排前?《乡柳》用意深曲,深情感人,赢得了众多的赞叹。诗人儿时攀爬故乡老柳树的枝条,就像拽着老爷爷长长的胡鬚玩耍。如今诗人漂泊天涯,因秋来老柳落叶而伤感。他写信给家乡儿时的伙伴,却不知道他的伙伴已经去世多年,坟头都长出了新草。故乡的老柳树也离愁而日渐干枯衰老,春风也不能让它生出绿叶了。其情景交融,非常感人。《登鹳雀楼》则直抒胸臆,盛唐高唱。颔联气象壮阔,颈联以蒲坂城的湮没和黄河铁牛的出土,诉说了人间的千载沧桑。尾联暗指王之涣的千古名作,意气凌云。我为这首诗投上一票。
在不觚斋七律中,代表作也有两首:
登钱塘江六合塔
九重天外大江开,吞吐乾坤何壮哉。
雪涌千钧惊海啸,潮轰万马过山来。
空楼月冷王侯梦,芳草春深烈士哀。
终古云涛成一曲,群峰为我作歌台。
乘舟东下
披襟携酒上高台,山为楼船锁钥开。
两岸春随吴雨湿,一江风自蜀天来。
灵霄已渺登龙梦,滕阁何惭吐凤才。
明日苍茫见东海,无边曙色举霞杯。
《登钱塘江六合塔》是张智深早年的诗作,是我最为击节赞叹的。《乘舟东下》是他近十年的诗作,更为时人所推举,还获《中华诗词》杂志年度大奖被强力推荐。可能是此诗有“两岸春随吴雨湿,一江风自蜀天来”这一绝世佳联,而颈联叙说自己高升无望,空怀异才,乃言之有物。首联起势峥嵘,尾联清旷高远,多年来受到诗词界的激赏。但《乘舟东下》与《登钱塘江六合塔》比较,就显得作态较重。能到自然天成、大合大开、家国情怀、高唱入云的境界,当数《登钱塘江六合塔》。
不觚斋长短句,代表作应是这首:
八声甘州·金陵
问石城何处有龙蟠,钟麓渺云霄。想凤台灿羽,香楼坠扇,幕府惊涛。憔悴台城宿柳,一梦失南朝。谁傍长洲月,吹彻寒箫。独立雨花台上,正秋风澹澹,落叶萧萧。看雄楼兀起,云涌古城高。动苍空,笛声千里,武昌轮、风雨过江桥。长回首,秦淮深处,灯火如潮。
这是张智深早年的传统词作,已臻空灵超逸的境界,是我的最爱。“憔悴台城宿柳,一梦失南朝”,时空神奇。“动苍空,笛声千里,武昌轮、风雨过江桥”,语极浅易,神极超逸,不可再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