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冷落的插混,突然变香了?

 依薷书坊 2023-06-13 发布于福建
也许在年初的时候对于插混的江湖地位,大家都还不敢妄下定论。但是历经大半年的滚爬,插混的江湖地位浮出水面,直接抛出结论:现在的插混是真香。
甚至有多位企业大佬喊出,“全面的混动化、电动化,这是企业必须过的一关,而且这一关会发生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决战20个月。”
请注意,这个决战20个月的核心锁定在了聚焦成本、聚焦全面混动、聚焦全球化。这里说得很具体,不是泛泛的指新能源或者纯电,而是聚焦混动,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指插混。
Image
为何又“再真香”了?
插混不是什么新鲜物种,为何又“再真香”了呢?
先再确认一下插混的概念。任何具备插电能力的混合动力汽车,都理应算作插混/PHEV(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区分于纯电,PHEV是广义上混合动力的一员;区别于HEV混动,PHEV的特点是具备插电能力(电池包、纯电续航更大)。
Image
中国的新能源车发展的主线主要包括纯电和插混,其他氢燃料等其他燃料电池车型量太小,这里就先略过不谈。2010年到2013年,是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初期,年度新能源车总销量也没有超过2万辆,暂且忽略不计。
2014年到2018年,是国内新能源集中爆发的前夜,销量几乎是一年一个样,从8万辆直冲到100万。主要的贡献来自纯电,据统计2014-2017年插混占比分别为40%、36%、24%、19%,倒是2018年冲回到25%。
Image
接下来的2019-2021这三年,大家都知道了,完全属于纯电的黄金时代。插混不受待见,占比降到20%以下。2021年,每卖出6辆新能源车,其中只有1辆是插混,这是自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2年可以说插混车型回春,从“鸡肋”再回到“真香”。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插电式混动汽车销售151.8万辆,同比增长了1.5倍。时间来到今年年初,业界对于插混一片叫好,普遍预测插混车型将成为2023年新能源车最大的增长点,预计销量将达到310万辆。
目前来看的确是这样的,同样是来自中汽协的最新数据,今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94万辆,同比增长46.8%,市场占有率达到27.7%。其中纯电车型销量为214.6万辆,同比增幅为35.3%;插混车型销量为79.3万辆,同比增幅为90.5%。插混增幅远超纯电,纯电的增幅远低于平均水平,很明显插混今年势头很猛。
Image
其中更为重要的一个显著指标是,今年前5个月插混在新能源车中的占达到了27%,妥妥地占领了近五年的新高点。
从早期或是迫于无奈、或是新鲜尝试,到中期靠绿牌和补贴维持,如今插混再次真香的原因其实不复杂,需求决定市场。“插混没有里程焦虑、没有充电烦恼,而且性价比越来越高了。”这是市场的主流声音,背后的参照物一看说的都是纯电车。
Image
而从行业来看今年插混市场呈现几个与以往不太一样的地方:
第一、不再是比亚迪DM-i一家独大,这个细分市场的卷王是自主品牌,卷出了技术新高度,卷出了更高的性价比。
第二、合资品牌奋起直追,但截至目前感觉还是没有踩到点上。
第三、伴随着插混技术的不断提升,这次插混市场的火爆不会像之前一样反复不定,而是有望持续香一阵子,绝不是“过渡型产品”那么简单。
卷王还是自主品牌
目前插混的销量大拿都是自主品牌车型,最新上市的长城枭龙Max和吉利银河L7摆出一副紧咬宋PLUS DM-i的架势足以说明一切。因为在此之前宋PLUS DM-i可谓是一家独大,整个宋PLUS家族在榜单上位列第一,巅峰时刻达到月销5万辆的规模。
首先在价格上,这或许是受到此前哈弗枭龙MAX的大放血式定价的影响。最终银河L7的定价比宋PLUS DM-i起售价低1.61万元,与先一步上市的哈弗枭龙MAX对比,起售价低2.11万元。但是宋PLUS DM-i已经是两年前的产品了。有消息说该车将在年中进行换代,届时可能宋PLUS DM-i也会和之前的车型一样推出冠军版,在价格上进行下调并提升配置来应对围剿。
Image
卷价格只是表象,卷技术实力,最终凸显性价比,对于10-20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来说才是杀手锏。就拿电池包大小一项来看,银河L7推出了纯电续航55公里的小电池版本,与宋PLUS DM-i形成直接对位。而相对而言,枭龙MAX直接宣布都是续航105km的大电池版本。
Image
由此,同样是在同等续航区间中,吉利银河L7续航提供55km,略高于宋PLUS DM-i的51km,而在价格上则低了1.61万。在大电池包的车型上,价格略低1.41万元。不过,银河L7目前没有推出四驱车型。从竞品来看,枭龙MAX是全系配备电四驱,宋PLUS DM-i也有相应的四驱车型,大胆推测银河L7后续会推出更高价格的对应车型。
Image
除了核心的续航一项,这个价位的卷赤裸裸的还体现在内饰配置上。比如,银河L7全系标配高通骁龙8155芯片,配有四个屏幕,包括25.6英寸ARHUD、10.25英寸数字仪表、13.2英寸竖屏、16.2英寸副驾屏,相比之下,比亚迪就更趋于“传统”。但是现在说这个话还是早了点,等宋PLUS进行换代之后,再比也许就是另一番风景了。
合资品牌跟不上
合资品牌也看到了插混这块市场,但是拿出的产品让大家有点看不懂。举两个典型例子。
最新上市的全新一代雅阁,上一代的油混版车型被插混版所取代,但22.58万的起售价还谈不上性价比,而且全系无快充,后备厢还有巨大凸起,纯电续航仅有82km。
Image
另外,上一代车型一直要加价提车的汉兰达最新宣布,2023款取消燃油版,回归全系混动(油电混动),并在原有精英版的基础上推出精英PLUS版,并限时优惠两万元(仅限精英PLUS)。
之前汉兰达换代就取消了燃油版,全系混动;可是在混动版销量并不理想的阶段里又推出了2.0T选项,兜兜转转一大圈,燃油版又消失不见了。不仅如此,还上演了上市即官降的戏码,但实际上,汉兰达的终端优惠也恰好是两万元左右。新款先涨价、再官降,很难让消费者看到你的诚意。
Image
要知道,汉兰达这几个月的销量只是维持在5000辆左右,曾经可是轻松过万且需要加价的。有人说目前汉兰达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一汽丰田的皇冠陆放;更多的人认为,混动汉兰达遇冷是因为被比亚迪的唐系列、理想汽车L系列以及问界、岚图等插混车型抢走了市场。
近日,深圳优化放宽了混动指标车辆相关条件。而上海则从今年1月1日起取消了插混(含增程式)汽车的绿牌待遇。从政策看,两大一线城市对于混动的态度似乎截然相反。但在广州、天津等绝大多数限购城市,插混车型仍享受绿牌政策。不同的政策支持,会催生不同的市场形态,但总的来说未来20个月插混仍是角逐的主力。
Image
对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就曾明确表示,中国全面电动化转型大约还需要10年,因此还要继续实行EV和PHEV的双轮驱动。
未来5-10年,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的占比会提升到30%-40%,甚至接近50%,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中级主流轿车,还有大型SUV。中长期看,电池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的空间还很大,电池购置和使用的综合成本还会继续下降,纯电动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2030年之后,插电和增程的占比会逐步降低。
你如果处在换车周期,会首选一辆插混车型吗?请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