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易发生且不易被发觉的失误。此二神经从腰丛发出后,行走于后腹壁内,及至髂前上棘内上方二横指处,即自腹内斜肌穿出,沿腹外斜肌腱膜的深面下行。骼腹下神经的位置高一些并在腹股沟外环的上方穿过腹外斜肌腱膜,分布于附近的皮肤。髂腹股沟神经则沿精索的前下方行走,经外环至阴囊皮肤。行疝修补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时,切口正在它的上方。这两根神经均发出肌支参与支配下腹部的肌肉。损伤后可发生肌萎缩,使该区肌肉更薄弱。也可因切断后发生残端神经瘤面疼痛。要避免损伤应注意: 1. 腹外斜肌腱膜的切口过高,易于损伤髂腹下神经。因此,作腹外斜肌腱膜的切口时,可通过外环的定位来确定切口位置。 2.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通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一有沟导针或血管钳自外环顶端伸人腹股沟管后,沿导针的沟或张开的血管钳的两叶之间切开腱膜。此法的优点是导针或血管钳已作为切口的指南。但外环顶处往往组织较厚,导针如未能紧贴腱膜的深面进入,则有可能就在剪开该处的腹外斜肌腱膜时即已损伤髂腹股沟神经。另一种方法是定好切口位置后,于腹股沟管中段用小刀沿腱膜纤维的方向先作一小切口,然后向外环方向伸人弯钳紧贴腱膜的后面分离直至钳尖从外环顶端处穿出为止,用扁桃腺剪剪开腹外斜肌腱膜。这样,可保证只切开腱膜而不伤及其下的任何组织。 3.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将上下两叶腱膜分别向头、尾侧与其下方的组织作适当的分离。此时即可见到这两根神经(有时髂腹下神经的位置较高而未被见到)。将神经与腹内斜肌分开后用两把血管钳分别通过两神经的下方,然后夹住腹外斜肌腱膜切口的内、外缘并向两侧拉开,使神经离开术野而得到保护。这样,在切开提睾肌解剖疝囊及修补后壁的过程中,都不会因一时不慎而损伤它们。但在结束手术将神经放回原位缝合腹外斜肌腱膜时,仍应注意勿缝及神经。 神经被损伤后,应即行神经鞘膜缝合术。 损伤骼血管、腹壁下动脉或其他血管 疝修补术中损伤动脉的主要原因是修补后壁时对解剖不够熟悉,无充分的警惕以致进针过深而损伤血管。 避免损伤的方法是缝合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最外侧的一或二针时,为了不使新建的内环太宽,缝针必须靠近内环内侧,此时缝针也最接近骼动脉(或股动脉)及其分支。因此,应使缝针方向平行于骼血管并进针深度以恰到联合腱的深面为宜。 发生缝针损伤动脉时,应将针与缝线轻轻抽去;局部压迫5~10分钟或更长一些。如压迫不能止血,应平行于腹股沟韧带切开腹股沟管后壁修补损伤。企图用原缝线结扎止血,虽有时能达到目的,但比较危险。因结扎可能将针眼撕大,且纵使能暂时止血,也有日后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可能;尤以有动脉硬化的病人为然。如属静脉损伤,通过压迫达到止血的成功机会更多,不应轻易作股静脉结扎;因般静脉结扎后所引起的患侧下肢浮肿将使治疗十分困难。如准备用自身取材进行静脉通道重建时,不应贪图方便在同侧下肢切取大隐静脉,以免进一步破坏隐静脉的回流。 行Bassini氏法修补缝针穿过腹股沟韧带时,缝针过深,也有损伤股血管的可能。缝合方法应是边进针边将缝针轻轻上提,使针尖紧贴腹股沟韧带的下面穿过。 损伤肠管 可发生于以下的操作过程中: 1. 切开嵌顿疝的疝囊时:由于疝囊中的肠袢膨胀,壁薄并紧贴疝囊,稍有不慎刀切过深即可伤及肠壁。防止失误的方法是用镊子提起疝囊后小心切开。疝囊张力愈大愈应小心。当嵌顿很紧,为了切开内环松解绞窄使肠管回纳时,也可因不慎损伤嵌顿处肠管。避免损伤的方法是用弯钳边伸入绞窄环边切开,逐步推进,直至完全切开绞窄部为止。 2. 还纳疝囊中的肠段时方法不当:一种情况是使用无齿镊、卵圆钳等器械推送肠管以助还纳。另一种情况是由于麻醉效果不满意而勉强推挤,甚至连解剖层次也未弄清,便将肠管塞在腹膜外间隙,引起绞窄坏死。 防止措施是了解在疝修补术的过程中,只要对腹膜的牵拉不剧,纵使麻醉效果差一些,一般也不至于发生剧烈的鼓肠;肠管还纳困难应注意有无特殊原因。如属内环狭小,则适当扩大内环或适当加深麻醉后再还纳。还纳应用手指缓慢推挤,认为肠管已完全还纳时,一定要将手指伸入内环证实已探入腹腔才算还纳完毕。这样做,既可通过触到腹壁下动脉与内环的关系来确定究属斜疝或直疝,又可检查腹壁的强度以判断有无同时合并直疝;还可避免误将肠管推到腹膜外间隙的严重错误。 如不慎损伤肠管,应根据情况作修补或肠段切除,并于伤口内置入引流。如因肠管损伤污染严重者,应考虑只作疝囊高位结扎而暂不行后壁修补以免增加因感染导致复发时再次手术的困难; 3. 高位缝扎疝囊时,缝针刺伤或结扎了部分突出于疝囊颈处的肠管:易发生于疝囊颈部游离得不够高,但术者又希望能尽量高位缝扎以至于缝针在切口深部操作时刺伤肠管。 预防方法是游离疝囊颈至少要游离到疝囊口处。这样,作荷包缝合时只要轻轻向外牵拉,疝囊颈即处于腹壁切口浅部,易于操作也易于观察有无肠管突出。作荷包缝合要在直视下进行,但要高位游离疝囊颈,有时会遇到的困难是在疝囊颈的前内方有较厚的腹膜外脂肪组织与囊壁粘连。为了避免损伤膀胱,常放弃该处的剥离以至疝囊的分离不够高。如能小心辨认组织,用扁桃腺剪紧贴疝囊剪开小范围的粘连后,则不难于将整个疝囊颈游离出来。 4. 缺乏对滑动疝的认识,强行将部分覆盖于腹膜外器官上的脏层腹膜当作粘连分离,撕裂肠壁。 预防的方法是认识滑动疝的结肠多在疝囊的后外方。遇有大的斜疝,寻找疝囊困难或在疝囊后方发现有肠管粘连时,都应想到是滑动疝。应按滑动疝的手术方法处理。 损伤膀胱 误伤多数发生于寻找疝囊不顺利,只好试行将认为系疝囊的组织切开时。缝合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或耻骨梳韧带时,缝针穿过联合腱过深也可损伤膀胱。前者多见于小儿疝修补术,因儿童膀胱的位置较高,壁较薄不易辨认。后者主要是对成入疝作后壁修补时,缝合不当所致。 防止失误的方法是: 1. 对儿童患者,术前不要忘记令患孩排空膀胱。 2. 寻找疝囊不顺利时,应记取疝囊位于精索的前方。疝囊不大的愈靠近内环愈易于找到疝囊。相反,膀胱位于精索的内上后方,即耻骨结节外上方,寻找疝囊常不须首先解剖这一区域。 3. 膀胱滑动疝比结肠者更难于辨认,遇到疝囊的内侧有较多脂肪组织出现时,即应警惕是否会遇到膀胱。 4. 对直疝不一定要切开疝囊,如切开疝囊应特别小心,因疝囊更接近膀胱。 5. 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或固定结扎疝囊颈的缝线时,穿过联合腱的缝针应恰恰在腹横筋膜的下面穿出,不能过深。为了避免可能缝到腹壁肌层下的膀胱,可采用下述两种方法缝合: (1)术者用左手食指插入联合腱下面,轻轻向头侧推进并向下压,使联合腱的游离缘在指尖上方,缝针从手指上方穿出。这样,既可保护腹横筋膜下面的器官,又能清楚感觉出联合腱的游离缘,保证真正能缝上足够的联合腱使修补牢靠。 (2)用一有齿钳深深夹持联合腱的游离缘,并轻轻向前、向头侧翻起,缝针从钳子尖端处穿出。但此法有时不易缝到足够的联合腱组织。 损伤输精管及精索血管 可发生于下述的操作中: 1. 剥离疝囊时,撕裂或剪断精索血管或输精管。尤其是病程较长的病人,疝衰颈部附近往往有较多的疤痕组织粘连时。有时粘连甚至很紧密,如勉强用纱布裹着的指头作钝性分离,不但不能撕开疤痕组织,反而易将精索血管撕裂。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用剪作锐性分离是必要的。用水压法使疝囊与其下的精索分开,也常能使分离更易于进行。 损伤了精索血管,应立即妥善止血。由于起源于主动脉的精索内动脉(即睾丸动脉)与来自膀胱下动脉的输精管动脉之间有吻合支,可构成足够的侧支循环;多数情况下不致发生睾丸萎缩。但必须很好止血,以免术后发生血肿。 幼儿的组织纤细有时不易辨认,在行锐性分离时,应小心贴着疝囊壁进行。多用触摸法确定输精管的位置,对防止失误有好处。发现切断输精管后,应行对端吻合。 2. 修补后壁时所造成的新的内环或外环太窄小使精索发生绞窄:这种情况常引起术后患侧睾丸肿痛,然后逐渐发生睾丸萎缩。对成人来说,新的内环以刚能超过一食指尖为宜。 |
|
来自: 涅槃大将 > 《5疝与腹膜前后科》